当代高校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268385 上传时间:2017-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高校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当代高校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当代高校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当代高校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当代高校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高校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高校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高校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津市三中 张晖平【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校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本文就高校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及就业难的原因作出了一系列的分析,并号召政府、社会,高校应积极配合,共同搞好高校生的就业工作。【关键词】:就业 需求结构 产业结构 人才市场 创业环境择业观念 用人单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尤其大学生就 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竣,就业竞 争越来越激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要做好高校生的就业指导

2、和服务工作,必须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作一个系统、全面、客观的分析。我国自 1999 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可以说是不容乐观,困境重重。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危机,不乏是当前令人深思的一个问题。一、现就当前高校生就业所遇到的种种困境作如下分析,以期望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能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1、造成我国高校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不是高校的扩招,也不是就业观念的影响,而在于二元经济造成的收入差距过大,而导致了大量学生对城市就业,尤其是对在大城市体制内就业的过度偏好的影响。2、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

3、度上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首先,诚信问题。 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勤奋刻苦学习,整天游手好闲、打游戏等等,到求职时才发现具备一定的证书、文凭和履历才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此时她们只有投机取巧或造假来欺骗企业的信任,这对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第二,整体素质有下降的趋势。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使大学生的思想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加上动手能力差,缺乏实际经验,重地位、重名利、 轻事业、轻奉献,缺少 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第三,自身地位偏高。大学生普遍认为读了大学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大学生们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片面认为留在大城

4、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率。 3、多数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后,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 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没有面向市场的需求,而是单纯力足于自身师资条件:并且现在的多数大学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的发展,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等;他们没有思考过怎样设置教育内容与方法才能让同学更好地接受知识,轻视对学生的教养和学生知识面的扩展;研究型人才与高级专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不明确;高校的内部运营封闭,缺乏自我评价和改进的机制;各

5、高校的办学水平残差不齐,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不强。在劳动力市场日益扩大、竞争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些因素越来越制约着毕业生的就业率升高。4、教育产业结构与人才社会需求结构的错位,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过剩。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市场需求结构急剧变迁,生产结构的调整日益加快,部分传统生产领域日渐萎缩,许多“ 夕阳”企业产品过剩,生产急剧缩减甚至关停,很多职业岗位被淘汰了。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新兴部门和企业则迅速崛起,相应的岗位也迅速增加。当然,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社会的现实社会需求结构有一定的畸形性, “ 各领风骚数几月”的各种“热”

6、就说明了这一点,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要求人才结构和质量进而要求教育结构和质量作出积极的相应变化。然而,由于教育本身的滞后性和同样的一些复杂原因,我国的高等教育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专业结构,与那些萎缩淘汰的旧行业岗位需求相对应的传统专业并没有及时得到缩减,甚至也在借扩招之机而大量扩张,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错位,有者不需,需者无有,从而导致结构性待业。5、大学生及其家长错误的择业观念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择业取向上多数希望到环境舒适、工作轻松、待遇丰厚、交通便利、 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作。不愿去经济欠发达地区,不愿去生产第一线。由

7、于毕业生缺乏吃苦精神,就业观念陈旧, 择业定位偏差,使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更加突出。第一、择业定位偏差。追求“ 精英岗位”,无视“ 大众化岗位” 。这种择业定位上的偏差,必然陷入就业难的误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 ”阶段,毕业生应该面向“ 大众化岗 位” 。如果不纠正择业定位上的偏差,那么就难于从择业误区中走出来。第二、缺乏创业精神。国家及各级政府十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多数毕业生满足按部就班,只希望找一个好单位,做一个好员工。缺乏开拓创新胆识,缺乏艰苦创业精神,没有“ 自己当老板 ”的意 识,不想自主 创业。6、不规范、不健全的的人才市场机制,加重了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

8、峻性。人才市场机制在这里主要指人才就业市场机制和人才市场管理机制。从人才就业市场机制看,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完全自主择业的社会环境条件还很不成熟,缺乏及时准确的人才供求信息收集、发布、检索和交流的权威机构和通道,稳定规范的人才劳务市场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网络体系,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权利社会保障、法律保障体系也不健全,这 大大削弱了大学生供求信息和自主择业的时效性和可靠性。从人才市场管理机制看,不规范、不健全的人才市场管理机制缺乏对用人单位的激励、保障、限制机制,削弱了用人 单位吸纳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国家允许基层企事业单位拥有越来越多的用人自主权,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大学毕业生。但同时国家又没有在

9、短时间内建立与之完全匹配的市场激励保障机制,宏观引导这些基层企事业单位理性地用人。例如,基层企事业单位一般进行承包任期制、经费包干制等改革,而任期目标中往往缺乏单位人力发展目标要求,这就导致了许多企事业单位在引进人才上的短期行为。他们拼设备、拼资源、 压缩成本,不愿在承包期内接受见效迟而支付早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宁愿“竭泽而渔” 或采取短平快的在职培训,何况这还能解决企事业既有人员的学历升级和稳住既有岗位的隐性需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掩盖弱化了对大学毕业生的实际需求,阻塞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入口。7、用人单位的错误用人观念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不断扩大,在人才引进上要求十分苛刻,这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

10、重要原因。第一、用人“ 高消费”,追求高学历。用人单位在用人上的“高消费” 是一种普遍现象。中专生可以做的宁要专科生,专科生可以做的宁要本科生,本科生可以做的要觅研究生。这就造成学历层次低的中专生和专科生就业困难程度大。第二、竞购名牌产品,不屑大众产品。用人 单位在注重学历的同时还十分看重名牌高校毕业生,对一般的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不屑一顾。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可达 9o 以上,而一般高校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仅 20 到 30 。校际档次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品牌的价值不同。第三、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储备意识。作为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最缺乏的是实践经验,需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

11、方能施展其才华。但有不少用人单位不招应届毕业生,只招有几年实践经验的往届毕业生。这是造成应届毕业生难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8、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及服务欠佳 第一、 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社会关系无处不在,有些在校期间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却因在找工作时没有社会关系而被一些单位拘之门外。相反,一些在校期间整天“混日子 ”的学生却找到比优 秀学生好的多的工作。有些单位就是近亲繁殖,招进来的人都是和本单位相关人员有关系的,这样既挫伤了一些优秀毕业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对单位的发展不利。 第二、社会中介机构或社区的服务不够 在就业日益市场化的今天,社会上的中介机构和社区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建立起与时

12、代相适应的服务机制,导致毕业生毕业后没人管,没人问的地步。服务机构缺乏对毕业生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使毕业生像无头的苍蝇撞来撞去, 结果一无所获。面对如此严竣的就业形势,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应对呢?二、现就大学生就业对策与出路作如下分析:首先是高校生本身作为就业的主动者,应该大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练好过硬的本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其次是政府、社会、高校应通力合作,形成高校就业的合力。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首先,政府 应加快 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

13、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 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 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2、社会: 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

14、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毕业 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 “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 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

15、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 、“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 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

16、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学习的“ 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