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欣赏与写作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670670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的欣赏与写作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诗歌的欣赏与写作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诗歌的欣赏与写作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诗歌的欣赏与写作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诗歌的欣赏与写作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的欣赏与写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的欣赏与写作(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的欣赏与写作一、诗歌使人高贵和高雅,也使人变得聪慧,:诗歌之于人生的意义我向来认为,写一写诗,或者吟读吟读诗,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或者说是人生的一种幸福。当代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名叫叶秀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我羡慕、佩服、敬重、也有点忌妒那些会做诗、能吟诗、能体会诗的人”(中国诗学序)。他这番话,不是故作谦虚,而是很认真地说出来的,是一个具有很高的学问修养的人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诗歌之于人生有着很大的意义。这意义是很多的,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两点,其一,诗歌使人高贵和高雅。孔子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指诗歌能引起欣赏者精神的

2、感动与奋发。“观”指诗歌可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群”指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相互感染,从而保持社会群体的和谐。“怨”指诗歌可以对不良政治的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不学诗,无以言。”会做诗、会吟诗、会品诗,是人的一个重要的人文素养,它可以滋润、提高和升华人的精神气质,使人变得高雅脱俗,因而说的话就不庸俗、不卑劣、不低级趣味。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此诗另有姐妹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确实,诗歌能使人消除俗气,给人带来高雅的趣味。梁武帝萧衍曾说,

3、“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说:士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言语无味。”离开了诗书,一个人的趣味定然会变得低下。所以朱光潜先生指出,“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诗歌可以化去生活的平淡,使生活变得富有高雅趣味,增添几分快乐。一般而言,具有较高修养的人,往往喜欢追求一种诗性的生活。所谓诗性的生活,离不开诗;而生活一旦与诗发生了关联,往往就有了灵性,有了浪漫,有了趣味。此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古代文学,以古典诗歌最为光辉灿烂,从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的古诗和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构成了光

4、辉灿烂的诗国文明。而绵延始终的则是士大夫的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我的朋友、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海鸥教授在一篇文章里指出,学习古典诗词,就是“要承传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艺术审美情趣。其价值倾向,无疑应该是否定低级而弘扬高级,否定丑恶而颂扬美好,否定卑劣而礼赞高尚;否定庸俗而倡导高雅。”(传承高贵古典文学研究的当代意义之一,载粤海风1999年第10期)这一席话,值得我们深思和品味。其二,诗歌使人巧慧。这句话是英国十六、七世纪时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的。大家知道,培根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他在一篇叫做论学问的文章中曾经这么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

5、精细;学问变化气质。”巧慧,即灵巧聪慧。诗歌可以使我们变得灵巧聪慧,培根这一说法,极有见地。我认为,这里所谓“巧慧”,在很大程度上实际是指较高的“情感智商”。情感智商简称“情商”(EQ),它是人格心理中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要表现为自尊、自觉、自信的意识、宽广的胸怀、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富有同情心,等等。当代青少年大都为独生子女,他们虽然被称为“小太阳”,倍受长辈的娇宠、爱护,但他们缺失一份兄弟姐妹的友爱,孤独而封闭,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加上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往往侧重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情感体验层面的教育,忽视了情感智商的开发,结果培养出来的

6、大多是智商高而情商低的学生。自私、封闭、狭隘,情绪容易低落,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往往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无所适从。这可以说是当代青少年的通病。因此,如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提高学生的“情商”,这应该是教育界必须关注的问题。中国传统的文化经典中蕴藏着丰富的情商内容,杨叔子先生曾经概括和论述了论语所蕴涵的情感智商,认为与美国学者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商中文版前言中所述的五点有着惊人的一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最精粹的最突出的代表,古典诗词中就生动表现了古人的人生智慧。由于古典诗词中的情感智商是通过诗人生动的艺术创造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因而特别具有感染力,特别耐人寻味。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

7、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写寒山秋色,枫林晚景,不仅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也给我们以哲理的启迪:诗人歌颂了霜叶遇寒不凋、凌寒独艳、愈经霜寒生命力愈加旺盛的精神品格,而这种精神品格不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吸取的吗?杜秋娘金缕衣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诗告诉我们:少年、青春的光阴最值得珍惜。人一定要在少年时代树立理想,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样才不会虚度一生。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是对青少年进行人生教育的好教材。杜甫望岳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攀登绝顶的愿望以及登临绝顶后的想象,有

8、力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的壮志和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慨,这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的精神追求一样,表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人文哲学底蕴。确实,登高才能望远,树立高远目标,不断向上,奋发进取,这是一种最重要的人生智慧。至于蕴藏着人生大智慧的苏轼词定风波,则是我们应该经常回味的佳作:“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二、形式优美、韵律和谐、感情真挚、含蓄蕴藉: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精粹的代表。与现代新诗相比,与西方诗歌相比,古典诗歌有

9、着独特的神韵:感情真挚,意象生动,含蓄蕴藉,韵律优美,朗朗上口,易记易诵。在这里,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一点古典诗词的一些基本特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与文字关系十分密切。中国诗歌使用的语言是汉字,汉字的文化特色带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特色。汉字可以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石,汉字是一个个的独体方块字,音(声音)、形(形体)、义(意义)三位一体,一字一音。如“大”( )字,“目”( )字,“草”( )字,都是有形体、有意义、有声音的。鲁迅说过: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汉文学史纲要)。中国诗歌,就是用这与西方不同的文字来写的,所以她不仅具有其他国家、其他民族诗歌的一般特点,而且在构词

10、、造句、达意上,更是高度的凝练,具有独特的韵味。其一,是整齐美。汉语与西方语言不同,西语是多音节语言,各个音节之间常有音节和长短的区别。汉语则是独体单音字,除了少数连绵词不能单独解释字义外,每个汉字都是形、音、义三者的统一,都是单音节词。这就使汉语形成了整一性的突出特点:方方正正、大小相同的方块字,逐个排列成文,很自然就形成了整齐、均衡、对称的整一性特色。从“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上古二言诗,到诗经的四言诗,再到汉魏以下的五言诗、七言诗,都体现出整齐美的特点。而近体诗则最能体现这一特色,不论是五绝、七绝,还是五律、七律,整首诗都是一个齐齐整整的方阵。如: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

11、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像这两首诗,排列得多么整齐!这种整齐美是西方诗歌所没有的。至于长短句的词,则可以说是“不齐之齐”,同样具有整齐美的特征。如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值

12、得一说的是对偶(又称对仗、骈偶)。它指的是上下两句之间词性相对、字数相等、结构相称的诗句组合形态。这也是汉语独有的修辞现象。西语有时也可以上下句在意义上进行排比,但因受到多音节文字的限制,终不能像单音节方块字那样排列整齐。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等。在对偶的基础上,我们古代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样式:对联。如著名的岳麓书院联:唯楚有材,于斯为盛。又如本人为吴伟成老师乔迁至朝阳楼作的一幅对联:横批:居得其所窗含碧水,浴清风,沐朗月楼倚青山,观沧海,看朝阳其二,是音律美。古典诗歌的声律构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节奏,

13、二是平仄,三是押韵。先说节奏。汉字一字一音,每两个字构成一个音步,或称一顿。“顿”表示一个节奏单位,拉长声腔一读,便有明显的节奏感。四言诗两顿(二、二),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五言诗三顿(二、二、一或者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七言诗四顿(二、二、二、一或者二、二、一、二)。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又如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14、,便引/诗情/到/碧霄。正是由于具有这种独特的节奏韵律,才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顿挫的律动”,所以中国古典诗歌都可以吟诵,而这,正是古典诗歌之所以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再说平仄。除节奏的顿挫外,古典诗歌的音律美还体现在声调的高低起伏上。这高低起伏的声调,来自于平仄律。汉字有平、上、去、入四声,归纳为平声(阴平与阳平)和仄声(上、去、入)两大声类。普通话分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前两声为平声,后两声为仄声。平声比较平缓,可以拖长,如“行”、“声”、“情”;仄声比较短促,不能拖长,如“绝”、“灭”、“雪”。如果一句诗,全是平声或仄声,就会拗口别扭,如“溪西鸡齐啼”之类,既不顺口,也不好听

15、。于是古人就把平声和仄声间隔着来配合使用,从而形成了近体诗的平仄律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两句之间,平仄相对。按照这种格式写出来的诗,读起来,就自然有了高低起伏的声调之美了。古典诗歌诵读起来,之所以好听(也就是说具有韵律美),还有另外一个因素,这就是押韵。请看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所谓押韵是指相同或者相似的音质(即同一韵部的字)在一定位置的复现。通过这种复现,既使诗歌琅琅上口,富有美感;又使诗的情感在一定的区域往复回旋,得到充分的渲染。押韵是压在句尾,句尾是意义和声音的自然停顿处。近体诗的押韵必须遵守平水韵。大致说来,平声韵比较绵长,读来有一种余韵悠悠、不绝如缕的感觉(近体诗基本是压平声韵)。仄声韵比较短促,读来给人以刚健急促的感觉,柳宗元江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赠汪伦和秋词这两首诗就是分别用“行”、“声”、“情”和“廖”、“朝”、“霄”三个平声韵脚,构成了诗歌和谐优美韵律,诵读起来情韵悠悠,动人心弦。这样,节奏、对偶、平仄与押韵结合起来,就构成了近体诗的格律形式,而使我们中国诗歌的整齐之美、声韵之美发挥到了极至。其三、是情感美。古典诗歌的形式是这样无比的精美,而在情感内容上,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