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和厘米的认识实践活动(一)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658878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米和厘米的认识实践活动(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米和厘米的认识实践活动(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米和厘米的认识实践活动(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米和厘米的认识实践活动(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米和厘米的认识实践活动(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米和厘米的认识实践活动(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米和厘米的认识实践活动(一)(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米 和 厘 米 的 认 识一、 教学要求:1、 使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统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4、 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测量和画一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三、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计算。四、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一、

2、 教学要求: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3、使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统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二、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三、教学难点:掌握测量方法,使用刻度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胶棒、曲别针、铅笔。请同学们从三件不同的物品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一量课本的长度。2、教师指导:作为标准物品要一个接一个的摆放,要放平、摆直。3、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4、 引导学生思考:(1)通过

3、刚才的测量活动,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明确:利用不同参照物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但标准不统一。)(2)量同一边,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由于同学们用的标准不同,所以得到的结果不同。)5、 要想知道物品的长度,我们可以选同一样物品进行测量尺子。引导学生想到:要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二)新课:例11、 出示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都做了统一的规定。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常常要以厘米作单位。2、观察你的尺子,说说尺子上有哪些数?3、比一比,每相邻的两个数中间都一样长吗?4、在你的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5、(在黑板上画出)投影出示一幅尺子,来进行学习。(1)从尺子“0”刻

4、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2)让学生从尺子上找到0和1刻度,用两个手指捏住看看1厘米有多长?(3)厘米是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1cm就是1厘米。在你的尺子上指出2cm、5 cm、10 cm的长度。6、 说一说,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单位大约是1厘米?例2(P4)1、 看图:请同学们观察,谁测量的方法正确?为什么?(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铅笔的左端,再看铅笔的右端对着几,那么这枝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2、 另外两种方法错在哪里?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自己的铅笔,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量你一支铅笔的长度。量时要把被量的物体的左端对准尺子上标有“0”的刻度线,然后再看被量的物体

5、的另一端点,所对准的尺子上的刻度是几厘米,被量物体的长就是几厘米。3、做页“量一量、填一填” 。先估计一下再量 手掌宽( )厘米。 一乍长( )厘米。(三)练一练1、 学生独立读准尺子上的刻度。P4、12、用尺子量量你的语文课本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几厘米?(1)、先估计一下有多长;(2)、再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计的对吗?四、作业:用尺子量量你家水杯的高,看比1厘米高还是比1厘米低?五、课后小结:1、 在认识感知1 厘米和几厘米有多长之后,先让学生进行估计再进行测量活动,增强学生的估计能力。2、 在学生测量活动中,加强学生推理估计的能力。如短的物体可以用手掌作为测量标准,长的物体可以用自己的手

6、臂、自己的身高作为标准。3、 多练习测量,提高测量的准确度。第二课时一、 教学要求:1、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2、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三、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一些较短物体的长度。谁还记得测量的方法。(二)新授:1、 现在,我们想知道黑板的长度,谁

7、来量一量。(指名学生用20厘米长的尺子进行测量)2、 得出结果后,用这把尺子量,你有什么感受?(麻烦)3、 请你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米尺)。感觉怎么样?(比较省事)4、生活中,我们量较长的路程或较高的物体的长度,就要用米作单位。(1)老师:这把尺子的长度是1米。 米的符号是“m ” ,1m 就是1米。(2)让学生伸平两臂,相互之间量一量、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3)在米尺上指出1米、2米、3米的长度。(4)老师:10厘米10厘米的数,数一数1米里面有多少个10厘米? 1米=100厘米或1 m =100 cm5、介绍常用的量长度的工具:卷尺、皮尺。6、练习测量: (1)、用尺子相互量一量身高,1

8、米到你身体的什么地方? 学生四人一组来做,可以先讨论一下怎么量身高,可以用不同的办法进行测量。 (2)、用尺子量一量你家的桌子的高,看比1米高还是比1米低?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怎么量,再作为家庭作业完成。 (3)、先看一看1米有多长,然后估计一下教室的黑板长有几米几分米,再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是几米几分米?7、判断题。对的画“ ” ,错的画“ ” 。(1)圆珠笔长12分米。 ( )(2)楼房高30厘米。 ( )(3)短跳绳长2米。 ( )(4)一棵树高16厘米。 ( )(5)一个暖水瓶高41厘米。( )(6)桌子高12米。 ( )(7)一本书长20厘米。 ( )8、填空: 1米=( )厘米 10

9、0厘米=( )米 2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3米=( )分米 500厘米=( )米五、作业: 用尺子量一量你家冰箱、防盗门的高。六、板书设计:米和厘米的认识 米的符号是“m ” ,1m 就是1米。 1 m =100 cm课后小结:1、 根据实际区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用于不同物体,加强练习。2、 注意看清数字再填单位,如门高2( )和门高200( )单位不一样。第三课时一、 教学要求:1、 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测量和画一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二、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的测量,画出线段。三、教学过程:1、 用笔在黑板上描画出语文书的一条边,移开物体。这是一条线段,可以用直尺测

10、量线段的长度。2、 测量线段时,要注意什么呢?(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线段的右端对着几,那么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是几厘米。)3、 练习测量。P7量一量(1)(2)4、 你能试着画出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吗?(1) 学生动手画线段。(2) 你是怎样画出线段的?(画线段时,要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上几厘米的地方。)5、 练习画线段。(1) 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2) 画一条12厘米长的线段。(3) 画一条比9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四、作业:画一条自定长度的线段。五、课后小结:线段有两个端点,要标注明确所画线段的长度,以保证所画线段正确。第四课时一、教学

11、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米、厘米的知识。2、进行简单的计算。二、教学重点、难点:1、 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米、厘米的知识。2、 掌握简单的计算。三、教学过程:1、填空: 1m=( )cm 6m=( )cm700cm=( )m 300cm=( )m2、在(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铅笔盒长21( ) 2、一课树高6( ) 3、跳绳长5( ) 4、教室门高2( ),宽95( )3、计算:6cm+5cm=( )cm 15cm-9cm=( )cm31m+20m=( )m 31m-20m=( )m4、量一量下面各图中每一条边的长度。 5、量一量。(1) 画一条比8厘米短5厘米的线段。(2

12、) 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6、 P9、6(1) 学生先独立做。(2) 你是怎样想的?7、 怎样测量头围呢?(卷尺,绳子、纸条)四、作业:回家为爸爸、妈妈测量身高。量茶叶筒一周的长,可以怎样量?请你拿一个茶叶筒,试着量一量。五、课后小结:实践活动(一)一、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长度单位的地方,进一步巩固、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2、在活动中锻炼和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米和厘米的知识。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

13、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学生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5人)2、给小组起个名字3、准备好测量工具(二) 活动准备1、明确活动目的2、安排好小组分工(三)组织测量活动1、同学间进行交流:(1)怎样量衣长、裤长才准(2)确定本组的测量方法2、学生动手测量,根据自己的衣长,裤长的数据来确定自己选择校服的型号。动手填下列表格。姓名衣长(cm)裤长(cm)选择校服的型号 3、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全班交流,在黑板上画出表格进行统计。4、回答问题。(1)全班订( )号校服的人最多。(2)订( )号校服的比订( )号的多( )套。(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5、谈谈自己的感受与体会(1)今天有什么收获(2)有什么想法四、 作业给爸爸妈妈量身高。五、 课后小结:1、 测量衣长和裤长时比较顺利,就是要嘱咐学生看清厘米和寸再读数。2、 学生在通过标准确定型号时有困难,要带着学生做一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