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导言(2014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644803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导言(2014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导言(2014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导言(2014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导言(2014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导言(2014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导言(2014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导言(2014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年月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导言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校2013年晋级为省一级达标高中。2014级高一招收10个班,包括两个重点班和一个艺术班。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

2、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

3、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

4、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教学流程】一、认识历史先生同学们,我是大家的历史老师。以后我们碰面时,可能有的同学会叫我“历史老师”。不过,我既不姓“历”,也不叫“史”。想知道我姓什么吗?我们不走寻常路,来做一个猜谜游戏吧:请你们猜一猜我的姓。提示:我的姓是福州本地最大的姓之一哦。答:刚才有同学准确地猜出我姓“陈”,真是厉害啊!也有同学说姓“林”,比较接近了。因为福州有句谚语:林陈半天下,黄郑满街摆,说的是林、陈两姓在福州

5、人口中占的比例较多。不信的话,我们就请班上林、陈两姓的同学举手,看看有多少。大家知道为什么本地人口中林、陈两姓比较多吗?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答:要说起来,这就跟我们要学习的一门古老而崭新的学科历史有关。八姓入闽:“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始入闽者八族”(三山志)。其中有林姓、黄姓、陈姓、郑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今南平地区)及晋安(今福州)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闽南沿海扩散。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这是中原地区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也是北方汉人与闽人的第一次大融合。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的姓“陈”,也有历史故事哦。投影:陈姓为古帝舜的后裔的姓。周武王灭商后,追

6、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于陈(地名,今河南淮阳),国号陈,其后子孙均以陈为姓。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有意思的是,陈姓的两个来源正好对应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历史事件,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答:西周分封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我们每个人的姓,都是一个家族的历史。除了刚才所讲的,你们还能举出例子说明什么是历史吗?答:其实,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投影:福州屏东中学周边卫星图我们学校周边有一条冶山路,顾名思义跟冶山有关。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冶山”吗?早在春秋时,著名的冶炼家欧冶子,就选中了冶山的池畔铸造名剑,留下了闻名古

7、今的“欧冶池”胜地,把福州的历史写入了吴越春秋的史册。福州的第一座王都“冶城”也在这里拔地而起。冶山成为福州建城二千二百多年的文明标志。冶山路旁,还有一座福州中山纪念堂。一听这名字,你们就会想到什么?答:孙中山。福州中山纪念堂,其前身为明清时福建全省及台湾省秀才考取举人的贡院遗址。清时,福州贡院曾经得到乾隆皇帝赐予“旁求俊义”的匾额和御书楹联,联曰:立政待英才,慎乃攸司,知人则哲;与贤共天位,勖哉多士,观国立光。福建有很多历史名人在贡院中过举,如:李光地、陈若霖、林则徐等,台湾省也有不少的秀才在福州贡院乡试中了举人,其中有三十一名台湾省藉举人,后来成为进士。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政权。19

8、12年4月20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行人,从上海来到福州。下午,孙中山先生来到贡院的“至公堂”,在这里向闽省军政界发表重要的演讲,有力地推动我国东南地区的民主革命。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这一重要活动,福建人民于1923年将“至公堂”改名为“中山堂”。并将孙中山先生路过的贡院前大街命名为中山路。就在我们教室的右后方,同学们还可以看到附近的屏山顶上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筑物,这就是镇海楼。镇海楼古名样楼,坐落于福州市鼓楼区屏山顶上,原是福州城内正北的标志。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驸马都尉王恭负责砌筑福州府城。建城时,先在屏山顶修建一座重檐歇山顶的双层城楼,高约20米,作为各城门楼建造的样本,称为样

9、楼。样楼是当时福州最高的建筑物。当年登样楼可以远瞰闽江口乃至东海,所以又名镇海楼。楼前广场有七口石缸,排列如北斗七星,称七星缸。斗勺盛水,意在伏火灾,喻示福州城平安吉祥。镇海楼历史上屡经毁建,最近一次重修后于2009年1月23日正式向公众开放。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鉴赏解读历史的意趣,我们自己的历史夏季、中考你们是否感受到了: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二、心的震撼,情的共鸣历史如此深刻,又如此感性了解了历史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呢?答:为了学会做人(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像个人记忆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历史教育给国民以自信力;历史要探索和解决人类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10、近几年的中日新闻中,频繁提到“钓鱼岛”。关于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中日两国存在较大的争议。作为中学生,你们对钓鱼岛归属问题有何看法?答:钓鱼岛是中国的!能用证据来说明钓鱼岛是中国的吗?答:我们要得出一个结论,得有充足的理由来说服自己和别人。有哪个同学能提供一两个证据来证明钓鱼岛是中国的吗?答:很多历史资料都有说明,可以去查历史资料。其实,除了钓鱼岛问题可以依靠历史资料来论证以外,还有很多类似的领土争端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我们也需要用史料、史实加以佐证。虽然我们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学生,但我们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却不尽如人意,对学习历史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并不清晰,那让我们阅读这样两段材料,结合

11、自己的理解思考相关问题。投影:材料一有一次上口语课(注:在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一位来自日本的学生YOKI做演讲,他的题目是钓鱼岛问题。他援引很多日本媒体的报道来证明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说的时候振振有词。作为中国人,我听到他的论述时,很想提出反对意见。然而,我搜肠刮肚,想不到具体的依据来驳斥他的观点,最后只能泛泛地发言说:“钓鱼岛的归属问题是存在争议的,中国人认为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那时,我真切地感到自己的辩解是多么无力,见识又是多么狭窄。一个来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留学生,却在想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时,连个论据都拿不出,何其汗颜。摘自范录薇误解外国大学青年,参见青年博览2012年第19期根据材料

12、一,思考中日两国留学生在论证钓鱼岛归属问题时表现反差如此之大的原因。你认为在这样的场合下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尊严?材料二多年以来,中国教育界给中学生出的历史考卷,上面总有这么一道试题: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战后签订了什么条约?割地赔款的情况如何?同样是中学生的历史考题,同样涉及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的态度和做法就跟我们大不一样“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场日清战争(中国叫做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中国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请分析之。”摘自高低东邻的试题,参见青年博览2011年第10期比较材料二中

13、中日两国关于战争的试题,思考两国历史学习的不同取向,从中得到哪些启示?答:日本留学生能在课堂演讲中用很多证据证明钓鱼岛属于日本,而中国留学生搜肠刮肚却哑口无言。这种反差让人觉得失望和悲哀。日本学生比较注重知识的积累,中国学生大多像我们一样,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除了会喊“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的口号外,很少能自觉地调动历史知识搜集和整理相关证据。要想在这样的场合下更好地维护祖国的尊严,就必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个有心人,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重视文化素养的提升。我们学习历史就只知道背诵那些死的知识,且局限于教科书的结论,却不知道关键时刻如何灵活运用。如果材料一中的中国留学生能记得一些

14、关于这方面的证据的历史知识,并能用来反驳日本留学生,该是多么精彩!两国关于战争的历史试题的对比让我们很震动。中国历史试题强调的是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日本的试题却能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透过历史去思考现实、展望未来,比较有现实意义。如果让我们来做日本中学生的这道历史题,大部分人会交白卷吧?从材料反映的情况中我们认识到:学习历史需要记忆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还要分析其背景、影响及不同事件间的联系等。虽然这些东西记忆起来很困难,但却是我们不应该轻视的。历史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历史是我们维护国家尊严的有力武器,能开拓我们的眼界,能为我们思考现实问题和说明自己的观点提供素材。如

15、果现在我们不学习历史的,会有怎样的后果?答:不学习历史,像钓鱼岛属于中国之类的问题,我们拿什么去证明?投影: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开国领袖毛泽东之所以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中外历史的深入研究和领悟。他不仅驰骋史海,熟读了古今史籍,还点评了二十四史。其运用历史知识之娴熟,分析现实问题之精辟,足见历史思维对一代伟人的影响之大。在座有些同学,将来可能会选择理科,也许有人会说:理科生只要学好数理化就行了,何必知道什么历史呢?老师再举一个例子。投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扬振宁先生所研究的“对称与物理学”课题,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他对中国古代冶金、建筑、文学、思想观念的了解。他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底蕴对于他发现物理学科要解决的理论问题起了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阶段所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投影:Histories make men wise;poets,witty;the mathematics,subtile;natural philosophy,deep;moral,grave;logic and rhetoric,able to contend.Francis Bacon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弗朗西斯培根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