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的对应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631543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的对应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的对应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的对应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的对应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的对应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的对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的对应(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简版)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1、哲学是什么(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和追求智慧(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 方法论 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 世界观 决定 方法论 , 方法论 体现着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4)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重点把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或思维某一具体领域 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

2、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 和最普遍的 规律。 联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 和方法论 的指导 。第二课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在同一性的问题,即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

3、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又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注意课本P12的探究)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没有科学依据。 如:气者,理之依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 意识是本原,物质 依赖于 意

4、识,意识决定物质。(注意课本P13的探究)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佛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理生万物(朱熹) 第三课1产生的基础阶级基础是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直接理论来源是 德国的古典哲学 ,其中主要是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

5、本特征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定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一大板块: 辨证唯物论部分(包括4、5课)共4套原理第一套:【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二套:【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方法论】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第三套:【.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

7、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生理基础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意识。 (定义)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与求真务实相结合。 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8、,也反对片面强调客观。第四套:【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第二大板块: 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第6课)共3套原理第一套:【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即指导实践,改造世界。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坚持

9、实践第一,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第二套:【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方法论】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第三套:【认识的发展规律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三大板块: 唯物辩证法部分(7、8、9、10课)一、联系观(共4套原理)(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第一套:【原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要求】联系的普遍性要

10、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第二套:【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第三套:【原理】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方法论要求】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尤其是把握事物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第四套:【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地位、作用、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相互

11、依存,密不可分。整体和部分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一定条件下两者会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第一,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兼顾,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第二,部分制约整体,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注意系统观的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重视整体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求我们用综

12、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二、发展观(共5个角度)(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1.发展的普遍性:整个世界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世界是永恒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发展的趋势:【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要求】第一,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保护、促使新事物的成长。第二,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4.发展的原因: 【原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

13、起作用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方法论要求】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因。5.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联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第四,事物的变化发展就是经由量变到质变的,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三、矛盾观(共有5套原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观点第一套:【对立统一规律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用全面的观点看

14、问题第二套:【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表现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求】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要承认、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第三套:【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方法论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四套:【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其他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但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

15、一。第五套:【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在一个矛盾中,其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特别注意: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结:第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第二、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相互转化四、创新观(共有3套原理)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是第一套+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