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阅读总结范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2628042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5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阅读总结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个人阅读总结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个人阅读总结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个人阅读总结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个人阅读总结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人阅读总结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阅读总结范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阅读总结范文 个人阅读总结第1页个人阅读总结82018年个人阅读总结原创钵钵鸡发刊词2018是极不平坦的一年,于自身,这是我个人的认知元年;于中国这一次中国走在了又一个十字路口;于中国的企业也再一次经历了分水岭;于全球,政治局势极不平稳,社群开始裂化,全球社群能否重建能否成功;在新春到来之际,我对自己发了个大愿,要做一件比自己能力高一点的事我要尽自己所能打造一个动态的知识社群。 我知道我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这件事我在心里想了半年多,不管怎么样,反正我觉得它肯定有意义,这就足够。 纵观人类文明的演进史,知识是唯一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东西,它使人类成为了这个星球的主宰,它让我们可以隔空取物,让我

2、们把零碎的东西拼接在一起,成为人类更大的力量。 从今年开始的每一年,我会在大年三十对前一年的阅读和思考汇总进行一次分享,当然目前只有我一人,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伙伴加入,让“知识就是力量”闪闪发光。 我坚信我能实现这个大愿。 接下来我会把2018年所读六十本书及我的个人思考和观察做一个知识汇总,我会尽量用极个人阅读总结第2页简的文字回顾个人的思考历程,定有不足之处,还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全文大部分篇幅将以演化(动态性)视角展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经历知识这场奇妙之旅吧。 开篇我想先介绍两个自我脑海里重复了无数遍的概念“哲科思维”与“上帝视角”。 或许你们可以以这两个角度去审视我所提及的内容。 哲

3、科思维我一直在纠结到底以何种方式开篇才能达到我心目中的最佳效果,思考了一个月,我决定把哲科思维定在最开端。 哲科思维,顾名思义即哲学与科学的结合,当然这只是字面上的粗略概括,两者之间的融合与运用还有很多需要深究的地方,这是混沌大学最先提出来的,我是十分认同的,这一年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以这个为思考起点的,所以我坚信这个思维能让大家踩上“认知升级”的风火轮。 以此为起点我们看问题便有了独特视角,不会偏激,不会感性,我们只是在求知的道路上去还原这个世界所呈现的本来面目。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也成为了我这一生将要遵守,并探寻一生的信条,这与哲科思维密不可分。 接下来我会详细展开这种思维的作用。 哲科

4、思维的上一类我认为是生物学思维,生物学思维让我们真正从人性以及人的生物局限性为起点,由此也迎来了商业文明的大爆发个人阅读总结第3页(这为大家思考问题也提供了一个思考维度)。 我们再拿理性思维与哲科思维做比较,能帮我们更好理解哲科思维的概念。 理性思维它好比应用软件,对象是认知内容;而哲科思维相当于操作系统,对象是认知通道。 一对比我们就能发现一个事实,哲科思维简直就是我们认知的基础设施啊,它是比唯物辩证法我个人认为更高级的思维。 在今天我们所提及最多的认知升级,其本质就是认知通道的升级啊,而哲科思维就是打通和开辟这些新航道的基础设施。 当然中国文化对哲科思维可以说是我们比较大的一个障碍,毕竟我

5、们经历了五千年无间断的农业文明,而只有几十年的商业文明(后边讲中国崛起会详细阐述),熟人社会里我们潜意识里崇尚经验,有学者把阻碍归为两大类1.思维遮蔽效应2.群体信念黑洞。 思维遮蔽效应主要己于儒家的强势,它促成中国形成了上下五千年的超大规模组织,当然由于肉身的过度庞大,优势也带来了劣势,巨大的文化惯性形成了对哲科思维的巨大遮蔽效应,这也使得中国难以自发转换进入商业文明。 所以,可以说哲科思维起源于西方,它是西方文明快速占领文明制高点的利器,而在中国,老子是唯一提出哲科思维的思想家。 近年来,推崇中国经典文学开始盛行,而我认为应该在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主要看中国)找到一个属于自身发展的结合点,

6、由此扩及到面,从而实现从个人到组织到国家的快速发展。 其次我这里再另外谈论一下哲学的作用,个人阅读总结第4页我们知道哲学的学习门槛很高,我们普通人是很难理解哲人的思维,但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应该读一点哲学类书籍,对大众而言它可以是偏应用层面。 我觉得作为普通大众我们可以学习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这基本就够用,毕竟马克思的哲学还是相对较容易理解且偏应用层面,这里推荐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 这两本书可以说是毛泽东留给我们中国人的我认为是最大的文化财产,我是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 人类的知识体系大致分成四个层次经验.工具.理论.哲学。 哲学不单单是思考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更给我们提供了方法论,去摸

7、寻事物发展的规律。 希望哲科思维能成为大家认知的起点。 一个会思考的人,总能清晰地区分两个视角,个人视角和上帝视角。 个人视角看微观,上帝视角看全局。 个人视角分对错,上帝视角看趋势。 个人视角看应然,上帝视角看实然。 在个人视角看来,一切可是可以改变结果的原因,在上帝视角看来,一切都是做对了什么事情的结果。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我认为是每个人必读的一本书,它给我开了许多巨大的脑洞,也让我搭上了认知升级的快车道。 这本书告诉我们讲好一个故事更重要,以福特公司为例,它是价值实体吗?显然不是,它是存在我们脑中的想象出来的概念,那中国又有价值实个人阅读总结第5页体吗?答案显而易见,这正是宗教(儒

8、家我也认为算半宗教形式)对人类文明所起的巨大贡献,构成了人类巨大的协同网络,由此打败了猛虎野兽,成为“上帝”。 以文中的一个为例书中指出正是人类是早产儿才有人类群落演进的基础,因为是早产儿,所以在母系氏族社会需要多个人共同抚养,一个出生的孩子才能顺利长大,这促使了人类之间的交流,由此衍生了一套文化体系,这使得智人在自身武力不足的原始社会弯道超车,成为迄今为止250多万年的世界主宰。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我自身看完之后,是受到了极大的颠覆,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宗教,科学,帝国,自由与信仰,所以这本书绝对适合各个行业的人去品读。 被称为历史学界的摇滚学家的尤瓦尔赫拉利以极大的宏观视角在仅

9、用一本书的篇幅就为我们真实还原了人类250万年的演化过程,从中既可以了解人类文明演进历程,又可以见微知着,审视自己,去摸清未来的道路。 可以说这本书给了我上帝的视角以及赋予了我自身对于文字的张力,在这里感谢尤瓦尔.赫拉利。 我现在判定一个文学作品能不能成为经典都是基于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角度即是不是客观反映事实,有没有宏观大背景。 这两点基本足够,因此虽然现如今综艺盛行的娱乐至上泛娱乐化时代,但我更喜欢以纪录的形式呈现的文艺作品,这类作品能给我们无限的思考空间,我把它称为可以无限扩张的“想象张力网”。 曾经有一段时间,个人阅读总结第6页我在思考历史的作用到底在何处,是李世民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

10、替”的确没错,但我觉得还太大。 读完这本书,我心中有了答案历史是为了给未来提供更多选择。 该书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再到资本主义及帝国扩张,宗教法则,工业革命等等为我们详尽阐述了智人从一种没什么了不起的动物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上帝的,具体的细节此处不多展开,推荐去看原着。 它犹如让我们乘上时光飞船去探寻先辈生活的足迹,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还有一个更大的个人原因该书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为我们高度还原了人类文明的演进路径,仅凭这一点,该书就具有巨大的可读价值。 我们知道,万事万物的存在及发展都逃不开时间和空间这个万物法则,因此此书可以给我们带来认知驱动机车的石油。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该书阐述了最重要

11、的一个概念世间万物皆是算法,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有机体。 这就打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边界,以这个为起点,我们在思考“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这个问题上就会大不一样,我在此下一个暂时还无法证明的结论人终将会被机器所取代。 全书以大半部分的篇幅阐明这个观点,因为这个结论实在是太颠覆人了。 我也是怀着战战兢兢的心情读完整本书,它让我在所有的有关人工智能的伦理争论中看到个人阅读总结第7页了终局,由此我们也该思考一件事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到底该何去何从?我们该思考的不应该是机器取代人的工作那么狭隘的问题,真正该思考的是“机器最终会取代人”成为万物主宰的这个重要议题。 我们把时间轴往前推进五十年,假如我们生病了

12、,但我们感觉不到,觉得一切正常,这时候家里的智能机器人告诉你,根据我体内的几千万份数据分析及对你体内的各项指标传感器数据分析,你目前已经患了很严重的疾病,这个时候你该如何抉择?答案很简单,人本是就是一套算法组成的复杂生命体,你肯定会选择听机器人的选择进病房。 在机器面前,人根本就毫无招架之力,只能任机器“宰割”。 这里我也只是举一个例子,放宽我们的视角,类似这样的场景同样可以在交通,教育,艺术,军事,经济等领域上演。 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技术控制人类,其实人类只不过是万物互联的工具罢了,在物联网时代,这个趋势已经慢慢开始显现出来。 公交,地铁,火车等公共领域你尽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低头族,这是不

13、是技术控制人类的一个先兆,暂时我们还无从得知,但趋势已经显现。 在未来,我们会活在一个被算法支配的世界里,交通全靠上万台机器控制,自动驾驶的汽车也服务于更高级的一套交通算法;在股市,会有你的智能管家告诉你哪支股票会涨会跌,在教育界,人工智能会通过上千万次的计算告诉你,哪个行业更有发展潜力哪所大学会有更大的上升空间等等。 人将个人阅读总结第8页彻底从那些繁杂的事务中脱离出来,但是你以为人类就可以活的自由自在吗?当然不会,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最终会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拥有海量数据的超人类,大部分人将成为无用的庸人。 所以在人工智能时代要坚信这句话信数据得永生。 我们纵观人类文明的演进史,在工业时代,石油

14、使人类文明有了质的飞跃;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就是我们人工智能时代的石油。 好在欧美等国家开始加强了对互联网巨头Facebook,Google等对于用户数据的监管,但在中国还没有看到很多政府方面的强硬监管的态势。 在未来,中国将会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最主要阵地,其实人工智能的本质就是“统计学+计算机”,它通过对海量数据得计算,用回归分析无限逼近人的心理需求,数据越多,结果越精确。 所以在这里也有一个小的建议如果家里有亲属即将毕业的朋友,可以选择统计学再辅以计算机,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他至少不会丢掉饭碗。 纵观人类发展,在选择农业革命时人类经历了一个十字路口(当然目前还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否正确);而

15、在现在也即将经过下一个十字路口,人工智能,在这个路口选择不当,人将会被彻底颠覆(或许终将被颠覆)。 在这里讲到人工智能,我们提及一下百度。 百度是当今中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发展最强的一家公司,拥有绝大多数的专利。 这一点腾讯和阿里远不能及,我个人觉得百度正是在憋大招,把全部身心赌在了未来。 BAT熟赢熟劣还不能下个人阅读总结第9页次结论,百度一翻身就有可能是超越苹果成为市值过万亿美金的公司,在技术爆炸时代,做到这点并不难。 在现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等新生力量兴起,原有的传统秩序和法则将会在时间的长河中被彻底颠覆。 在未来,数据主义会成为新的宗教,取而代之的是在一系列算法下的人类生活的“苟延残喘”,前面提到过人只是万物互联的工具,大部分人只是生产数据的“流水线工人”,为拥有海量数据的超人类服务罢了。 还有可怕的一点是目前大多数工程师不知道他们要的是什么,这是极其可怕的,这样一来,伦理边界别无法界定和约束,或许这也终将导致人类走向一条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