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探究之物理部分.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560390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探究之物理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探究之物理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探究之物理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探究之物理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探究之物理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探究之物理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探究之物理部分.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探究之物理部分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1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 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呢?”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 2小明对自动感应门很感兴趣,想了解其原理他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自动感应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感应装置接受到人所发出的红外线,将门打

2、开;另一种是感应装置发出微波来感知向门移动的物体,将门打开。以下设计方案能探究某自动门是哪种类型的是()A速度相同的两个人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B人以两种不同速度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C门打开后,人在门前静止一段时间,观察门的反应D白天和黑夜让人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3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42011年5月,法国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斯581d”较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斯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

3、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葛利斯581d”,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A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B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C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D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5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D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6甲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乙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两个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可以推理出如果

4、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B.乙实验可得出物体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C.两个实验都控制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是为了保证物体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D.甲、乙实验中物体运动时,机械能始终都保持不变7小明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提出了如下四个猜想根据你对本实验的探究,发现其中与实验结论不相符合的是()A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B把滑动变为滚动,摩擦力变小C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D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上压力的大小有关8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探究的问

5、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9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A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关系 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C.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D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10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C力臂

6、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11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2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13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

7、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 绕ON前后转动板E B 绕ON前后转动板FC 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D 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14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时,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电流表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分别为IA、IB、IC 。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IAIB BIAIC CIBIC DIAIC15如图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时,小华同学用电压表测出ab、bc、ac两端的电 压分别为Uab=2V,Ubc=2V,Uac=4V,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的是( )A整理器材,结

8、束实验B分析数据,得出结论C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压值D换用电压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压值16对于“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B.它们的实验电路在教科书中是相同的C.前者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分析多组数据,得出电流跟电阻的关系D.后者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电阻的平均值,减小误差17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滑到B端B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一定是小灯泡灯丝断了C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可算出小灯泡的

9、额定功率D实验还可得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18为纪念某些作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往往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对下列物理量及单位的理解,正确的是()A.用手平托重为1N的苹果水平移动lm,手对苹果做的功是1JB.质量为l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的大小约为9.8NC.重为1N的苹果放在面积为1m,的水平桌面上,苹果对桌面的压强是1PaD.某人的心跳每分钟72次,其频率是72 Hz19如图所示,粗略测量小明同学引体向上运动的功率时,下列物理量不需要测量的是( )A.小明的质量B.单杠的高度C.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D.做引体向上的时间20下列电路图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小灯泡

10、的额定电压为U0,且U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能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是()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2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小王有如下猜想: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为

11、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_,结论是: ;(2)小敏同学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让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她发现两者下落时间_ _(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_ _。(3)根据表中的数据,宇航员在月球上将小铁片和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将( ) A、同时落地 B、铁片先落地,羽毛后落地 C、羽毛先落地,铁片后落地22为了研究小球在对接斜面上运动时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小王使小球从AB斜面上高位h处由静止滚下,小球滚上BC斜面后,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1,如图(a)所示;逐步减小BC斜面的倾角(),小球能到达的最大高度分别为h2、h3,如图(b)、(c

12、)所示。然后,他换用材料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再次实验,如图(d)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分析比较图(a)和(b)和(c)中小球在BC斜面上能到达的最大高度及相关条件可得: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时,。 分析比较图7(c)和(d)中小球在BC斜面上能到达的最大高度及相关条件可得: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时,。23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小明做了几个带刻度的方形有机玻璃盒,并放入海绵(海绵大小恰好占满玻璃盒)。他先将底面积相同、重量之比为1:2:3的三个方形铅块依次放在同一海绵上,如图1、如图2、如图3,比较海绵的凹陷深度;再将铅块2和铅块3横放在

13、海绵上,如图4、如图5,这时铅块1、铅块2、铅块3的底面积之比为1:2:3,比较海绵凹陷的深度。 (1)由图1、图2、图3得,受力面积相同时,海绵凹陷的深度与压力成 比。 (2)由图2、图4(或图3、图5)得,压力相同时,海绵的凹陷深度与受力面积成 比。 (3)由图1、图5、图5得,海绵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时 (填“相同”或“不同”),海绵的凹陷深度相同。 (4)综合上述实验可得,海绵的凹陷深度是由单位面积所受压力的大小决定,海绵在单位面积上不着天所受压力越大,凹陷深度就越 。所以我们就把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定义为压强。2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

14、问题分析如下:(1)他们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 力。(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 ;实验中应用了 的研究方法。(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_;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 。25(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拥不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2)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