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债权不是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对象样本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2550134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合同债权不是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对象样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论合同债权不是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对象样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论合同债权不是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对象样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论合同债权不是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对象样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论合同债权不是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对象样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合同债权不是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对象样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合同债权不是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对象样本(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合同债权不是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对象样本 论合同债权不是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对象论合同债权不是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对象摘要:侵权责任法保护民事权利和民事利益,对被保护的民事权益不能做扩大解释,不包括合同债权。 物权和债权的二元体系下,合同债权通过债的保全制度和契约责任予以救济。 因第三人的行为导致合同债权无法实现时,第三人侵犯的不是债权人的债权而是债权人的期待利益,该期待利益属于侵权责任法的保护范围。 关键词:合同债权;相对性;侵权责任法;利益第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1款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

2、、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该条文将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对象界定为民事权益,属概括性规定;并采递进第式在第2款中将具体的民事权利和利益进行不完全列举。 然造成法律适用之困惑之一者是“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的“等”应理解为侵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权责任法保护未列举完全之绝对权益,抑或类推保护合同债权等相对权。 一、学说分歧合同债权是否属于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保护范围,在理论界认识不一。 一种观点持肯定说。 该说认为,“不能说债权是相对权就使债权

3、关系当事人以外的其它任何第三人对债权不负有任何义务,恰恰相反,对于债权这种相对权,任何人也都负有不得侵犯的义务,侵害债权,就违背了这种法定的不作为义务,构成侵权行为。 即债权能够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不是基于债的对内效力或对外扩张力。 而是债的不可侵犯之本质特征致使债权关系以外的其它人都负有不得侵犯债权之消极义务。 否则可认定该行为为侵害债权的侵权行为。 似乎赋予债权以对世性的属性,虽符合当下债权物权化之理论潮流。 然却有颠覆传统民法对权利的类型化界定之趋势。 一种观点持否定说。 该说认为,合同债权是一种相对权,债的相对性。 即债的对内效力描述的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相互关系决定了

4、债权人无法向第三人主张债权的任何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内容,债权的效力很难及于第三人;反之,第三人侵害债权也很难发生,即使债权遭受侵害是由第三人造成,债权人也只能向债务人行使权利,而不能向第三人请求侵权损害赔偿。 所以债权应属合同法的保护范畴。 第三种观点持原则上否定、例外承认的态度。 该说认为债权主要由合同法保护,但在一些特殊场合下,债权亦可成为侵权法保护对象。 第三人主观上有侵害债权人之故意,以违背善良风俗的方式致使债务人履行不能:第三人诱使债务人违约;第三人侵害债权之归属属于由侵权法保护的三种例外情形。 上

5、述观点的分歧都源于对合同债权相对性的不同理解。 二、合同债权基本属性的分析( (一一)债权相对性的发展演进相对权的概念由早期罗马法的对人之宣誓决讼逐渐衍生而来。 在罗马法中,对人之宣誓决讼有确定的原告与被告,原告的权利存在于特定的人身上。 所以诉讼针对的是人,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即对人的关系是使人为一定行为。 这种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关系当然不具有排他性。 但由于当时法律对奴隶制度的肯定,人能够成为被支配的对象,所以人能够被拘押甚至沦为奴隶而变成债权人的财产,则对人关系之非排他性也随之转变为对物的排他性。 由

6、此可见。 罗马法时期权利属性的区别十分模糊且具有不稳定性。 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近代大学的兴起。 代表新兴市民利益的注释法学派从教会法学中分离出来。 在那一时期,权利开始转变为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法律认识社会的基本手段。 注释法学家运用“权利”这一特定媒介将视野从“财产”转向“人”。 对人诉讼不仅是一种提供救济以修复既定秩序的形式,而且它给人带来权利,即针对特定人发生、请求其履行义务的权利。 由此,该学派代表人物伊洛勒里乌斯(Imerius)和亚佐佐(Azo)首先使用jus inre(对物权),其后法学家进一步将jus inre(对物权)与与jus inpersonam(对人权)予以界

7、定和区分,进而诠释了相对权的朴素内涵。 法学研究进入十九世纪以后,上述概念开始运用于大陆法典的编撰实践中。 18奥地利民法第典就对物权做了明确定义。 第307条规定:“物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权是属于个人财产上的权利,能够对抗任何人。 19德国民法典创设了单独的物权编,严格贯彻对物权的理论和体系。 物权被理解为支配权,可对抗一切人,因此是绝对权。 并且物权的客体被限定在有体物之上,以避免债中“人”的履行被他人支配;对人权被理解为请求权,仅得对抗特定人,是相对权,债权是其典型。 至此。 物权和债权并列使得法典层次明

8、晰:民法理论形成绝对权与相对权的鲜明划分。 绝对权得对抗除权利人以外的所有人的权利。 又称对世权。 相对权仅是约束特定人的权利,故又称对人权。 梳理相对权的历史脉络,不难发现不论是对人之宣誓决讼、对人权抑或债权。 它始终与以物为媒介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制度并行发展。 没有物权概念和特征的彰显,亦无法体现债权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合同之债是当事人之间的“法锁”,其相对性体现为两个方面:当事人特定,即特定的债权人与特定的债务人;债的内容特定,即特定的给付。 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只能依赖于债务人的行为,与之无关的第三人排除在债之外。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

9、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二二)相对性原则在物权和债权之法律效果中的体现大陆民法体系区分两种权利的意义何在呢?翻翻阅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典,不难发现物权与债权的区分是构建了近代民法财产权制度的基石。 权利性质的不同,效力所及范围的不同,法律保护的方式当然会有所差别。 第一。 物权具有排他效力。 同一物上不能存在两个所有权或两个内容相互矛盾的物权,以此明确物权客体的范围,保障权利人支配权的实现。 “支配的观念指的是人所表示的意思和意思之间的一种关系,所以即使在物权中,权利人使用标的物得到了法律之认可保障,则权利人以外的其它任何人不得妨碍其行使权利。 若从这层意义上而言,其它任何人的意

10、思也就都受到了权利人意思的支配。 其次,规范社会财富的归属秩序,便于公式方式的推行,保护交易安全。 然而,合同之债是当事人契约自由的产物,A能够同时或与先后与B、C、D签订数个内容相同的合同,只要是合意之结果,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当然受法律之保护。 其非排他性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合同旨在鼓励当事人自由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自愿交易、旨在赋予当事人意志以法律效果从而激发市场经济主体的进取心,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 第二,物权具有优先效力。 除法律另有规定、当事人另有约定、基于公益或社会政

11、策的理由,在同一标的物上物权优先于债权。 然而,同一标的物上能够同时并存数个债权且具有平等性。 如A的笔记本上存在买卖合同和借用合同。 而且数个债权人能够同时或先后和同一债务人分别订立给付相同的合同,其效力一律平等,不因成立先后而有受偿差别。 这体现了债之关系主体的相对性和效力的相对性。 A的笔记本基于借用合同付已交付B使用,而买卖合同的买受人C只能向A请求移转笔记本的所有权,此种请求权仅针对A是请求权,且只能向A主张而不能向笔记本人之占有人B主张,因为买受人C的请求权没有束法锁约束B,对B根本不是权利。 同理,同一债务人甲与数个债权人乙丙丁同时或先后订立的数个给付相同的合同,甲与乙、甲与丙、

12、甲与丁的三份合同的效力,如甲只向乙完全受偿,丙丁无法向乙主张该受偿侵害了其债权,因为乙不是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丙丁债权的相对人,债权的效力无法对抗第三人,而只能请求甲实际履行、支付违约金等。 第三。 物权具有追及效力。 物权的标的物无论辗转落入何人之手,物权人均可追及至物之所在。 而直接支配其物的法律效力。 物权人在行使该支配权之前。 追及效力会因善意取得或时效取得制度而中断。 尽管善意取得的效力由法律直接规定,但该制度同时体现了债权之相对性特点,该标的物实现原始取得的外衣是第三人与非法处分人之间的买卖合同,即

13、受让人以合理有偿的形式从非法处分人处取得财产,而且受让时不知且不应知道处分人是非法处分。 然而。 债权是请求权,不是支配权,不可能支配相对人的行为抑或标的物,所以无所谓追及力。 第四,当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或有可能受到妨害时,物权人请求妨害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即物权请求权是对物的支配受到妨害的救济如物权之标的物无法回复至支配状态。 则物权人可通过侵权责任制度填补其损失。 然而合同之债保全制度中的代位权和撤销权体现了债权的保全权能,即为确保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必要时彰显债权的对外效力,突破债的相对性约束。 代位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

14、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权的行使是债权人介入到债务人与第三人的法锁之中,代替债务人向债务人的债务人主张权利,并对其产生法律效果。 撤销权的行使是通过公权力介入债务人与第三人的法锁,使其合意自始归于无效。 尽管债权保全制度是为确保债权人利益的实现,保障交易安全,打破了相对性原则,部分牺牲了意思自治和契约自由精神,但其始终是作为例外而存在。 实践中,债权人需要查证债务人是否对第三人享有权利,或启动诉讼程序撤销债务人之行为,很可能导致操作难度增加,成本升高,举证困难。 所以,合同债权更多的是通过违约责任予以救济,严格恪守相对性原则。 不履行或履行不符合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承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由此可见,物权和债权的二元划分在理论上径渭分明,逻辑清晰。 “通说认为。 我国在制定民法典时应借鉴德国的立法经验,设立总则编;如果设立总则,就必须要严格区分物权与债权,因为总则中民事权利的分类、民事责任制度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区分物权与债权制度为前提。 在分则中也需要分别规定物权和债权制度,在民事责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