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上好科学课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25260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如何上好科学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如何上好科学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如何上好科学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如何上好科学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如何上好科学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如何上好科学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谈如何上好科学课进入新课改多年来,绝大部分科学教师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小学科学课要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地位。一节好课,我们会从学生每个学习环节中、教师进行着的导和教中发现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而且,不同学习环节的指导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教师正是通过这些介入和指导,为学生的智慧活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空间。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现就此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具有开放性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学过程当做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答案,我们称之为“预设性强” 。

2、而教师这时的介入与指导对学生来说是没有意义和帮助的。新课改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教学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教师必须随着情景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以“教案”为代表的教学设计文本已经有了他的开放性,不是最后的贯彻计划,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上课时学生的反应;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动态、所反2映出的行为、思维。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课堂动

3、态生成” ,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教师的介入才会显得那么的重要,那么的精彩。 二假设环节应关注学生背后的思考 假设是科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往往会就教师给出的探究问题提出许多假设。在这个时候,教师是不宜于对这些假设进行评判的,因为如果是表扬学生的某个想法,就可能引起其他学生因仿效而限制了思维的广度。而学生的一些有误的观点,则反映了他们固有的错

4、误认识,这些错误的认识往往很顽固,需要在后面的验证环节中用事实来证明,这是教师简单的指正所无法完成的。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否应做指导呢?有不少教师什么也不做,只是在一旁聆听这些观点,并尊重学生的意见。其实,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充分关注学生假设背后的思想, “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想到这个假设的,区别假设与普通意义上的猜测,还可以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自己是怎么想到要这样解决。 这样,老师就能够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思路,为后面的指导提供保证。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假设背后的想法,其实是教师提供学生的一个梳理思路,完善假设的机会,将后面的探究活动引3向一个正确

5、的方向。三实验验证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询问 在实验验证的环节,教师的介入和指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不是包办代替地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教师可以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某些问题的关注。在出现问题时,用提问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也可以在发现学生出现有价值的思想时,用提问引发学生的深入探究。教师并不需要和学生一起动手完成某个实验,他们要做的应该是在适当的时机以机智的提问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在实验验证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比实验的成败更加需要教师的关注,学生往往比较关注实验的结果与自己的预测是否吻合,而忽略实验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让学生明白实验失

6、败同样会带来重要的收获,在科学课上,需要注重的不是对错,而是事实。 四讨论交流要在师生互动中提升价值 在科学课上,交流讨论是随时进行的,常常穿插于各个环节中,以此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分享,这是现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用到的组织教学形式,一节课中可以安排的讨论次数和讨论的形式目的各不同,但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一些流于形式的讨论,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不明确讨论的目的;二是学生讨论的时间过短或过长;三是设计的讨论形式不够恰当等。可以看出,讨论环节不是随意设计的,而应是课的需要、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根据课的不同内容、不同进展的需要、学生的需要等来安排的。那我们说更多的应是引导生生间进行讨论,而教师要

7、退至幕后,给予学生足够4的交流空间。但这绝不意味着放任,教师至少需要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对学生的活动进行介入和指导,以提升讨论交流的价值:第一种情况,当学生的讨论中出现了值得关注的思想或偏离正确的方向时,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来,将这些思想或问题“挂”出来,引起全体学生的关注,将讨论引向深入或引向正确的方向。第二种情况,当学生的语言表达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对其进行语言运用方面的指导,使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第三种情况,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在交流时往往只注意自己的发言该怎么说,忽略对同伴发言的倾听;当他人的观点与自己不一样时,个别学生还会表现出不尊重,这时就需要老师介入进行指导,提醒他们互相倾听、尊重别人、考虑别人的意见,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就同伴的发言提问、针对学生对他人的发言发表意见,鼓励他们提出怀疑、鼓励他们的批评意识,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科学精神。 总之,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有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因此,教师的导教技巧就成了成败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