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513093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的提出2009年6月我们制定了一份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来调查本校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辅以座谈会的形式,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三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现状比我们预想的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1、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而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兴趣不浓,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三(1)班有有33人,三(2)班有32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9%,不太喜欢写和不喜欢写作文

2、的三(1)班有35人,三(2)班有3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4.2%。2、学生缺乏习作素材在调查中,针对“在作文中,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三(1)班有20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三(2)班有17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学生对于写作言之无物这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也云:“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这从调查中“如果作文内容自己没有切身感受,你会选择”三(1)班的学生有27人选择虚构,三(2)班的学生有28人选择虚构这个答案体现出来。3、作文训练形式单一在调查中,针对“平时老师出的最多的作文命题形式”三

3、(1)班和三(2)班的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全命题作文。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4、作文批改意义的丧失针对“对于老师的作文批改,你的态度”三(1)班有20人选择不太在意,三(2)班有17人选择不太在意,两个班一共只有26人选择在意。是的,许多学生在作文发到自己的手时,只轻描淡写地瞄了一下打在自己本子上的作文分数,至于老师对自己作文的修改和评语可能看都不会去看一眼。而许多老师却却为了详批全班几十篇作文,熬了一两个星期的夜晚。所以教师的辛勤劳动对于学生意义不大。5、教师指导不得法这在座谈会中一半

4、学生对学生的作文指导课不满意可以看出来。我们许多老师可能心中最没数的就是如何上作文指导课,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普遍存在重教法,轻学法的倾向。教师只注意研究作文如何出题,如何批改,如何讲评等,对学生不懂观察生活,不会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题材的人和事,对作文存在害怕心理,缺乏写作方法等问题,却很少加以研究。“师授作文”的模式,在农村小学根深蒂固,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仍沿用“教师出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师指导不得法,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6、作文训练量小在调查中,针对“一学期中,课外作文训练的次数”三(1)班学生13次的有40人,三(2

5、)班选择13次的38 人。从这个回答可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作文训练量偏小,重课内轻课外。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一学期下来,除课内作文以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作文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有的教师只让学生完成教材安排的课内作文练习,课外作文量几乎等于零。练习的量太小,形式又单一,学生作文能力难以得到培养。从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我校三年级学生在刚接触作文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对作文的兴趣不浓,许多学生甚至已经对作文产生了畏惧的心理。由于缺乏亲身经历的习作素材,许多学生开始写虚假作文,一旦养成习惯,学生的童真、童趣都会为之扼杀。所以,让学生的作文“言之

6、有物、言之有情”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针对上述现状,我们认为要使学生的作文真正做到“我口言我心”,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们可以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适应农村小学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让农村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习作提供肥沃的土壤。基与此,将“让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作文教学的沃土”课题就在这样的思考土壤里萌芽了。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1、进一步更新农村教师传统作文教学观念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精神、新教改理念,彻底改变教师传

7、统作文“应试化”的倾向,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2、精心设计、开展适应本地农村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1)从当地农村经济、自然、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精心开发设计一系列有主题的、重在学生参与和实践的、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例如“农活”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体验农活艰辛,言谈劳动苦甜”实践活动主题,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辟学校的“班级责任田”,让学生尝试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等农活,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2)精心

8、规划实践活动内容板块。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农村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地方与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如可以在充分了解本地区的英雄烈士事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缅怀先辈精神,叙述崇敬之情”这一主题板块实践内容。(3)精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活动开展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作文训练。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要精心预设,根据活动实际需要自主、目的明确地分组,制定详尽的

9、计划,确保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同时,活动在以学生“自主性”为主的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另外,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大胆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逐步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作文训练的渗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中段习作的要求,努力寻找并把握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设计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组织课堂教学,在具体实施中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训练结合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块:(1)作文训练融入综合实

10、践活动的全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作前素材的搜集和占有,情感的体验和积蓄上,而且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提供了一个训练的平台,写作应该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2)处理活动信息,指导作文选材的过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大量的资料。面对如此纷繁的信息,如果让学生将这些杂乱无章甚至良莠莫辨的资料都堆积起来,无疑不利于他们应用这些信息,也必然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围绕作文主题正确选材的方法。(3)倡导个性表达,物化活动成果的过程。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都是不相同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各人的体验以及兴趣的侧重点也是各

11、不相同的。这必然导致其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必须解放文体样式与主题表达的束缚,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认为恰当的作文形式、作文素材及写作角度来表达自我理解的主题,突破传统作文的“三段论”和传统的主题表达方式。4、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多样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创设开放的,多样化的评改的方式。比如相互换读,协商修改。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结合,相互换读文章,相互借鉴、相互吸取,发现问题相互研究,相互评改,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共享以语言文字砌就而成的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三

12、、课题研究的过程安排课题的研究期是一年,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措施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一、第一阶段:(2009、62009、10)准备阶段。建立课题组,分析调研、论证,确定课题计划,制定出课题实施工作方案。二、第二阶段:(2009、112010、6)实验实施阶段(一)、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作文教学理论,确立现代作文教学观念。从作文教学的历程看,作文教学总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中心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内容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顺应他们的心理,训练方法统一化,齐步走,忽视学生个性的差异。课题申报后,我们先后组织课题实验老师学习有关作文教学理论,了解作文当前作文教学的动态,通过学习,

13、实验教师初步确立:素质教育观念。即在作文教学中应认识到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作文学习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和善学上。作文教学必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整体训练观念。美国的梅耶提出“为学习而写作”。认为我们对写作的看法不要过于狭窄,那种只把写作看成是针对语言课的,是与文学紧密相关的是一种可以单独学会的技巧的看法是不全面的。写作包括记录要点,列出纲目,记下观察情况,表达感受,他们和以往的写散文,写故事等写作行为是一样的。课题组的老师通过学习,深入领会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二)、收集实验数据,建立实验档案。2009年6月10日至2009年9月15日,我们对实

14、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有关学生作文兴趣、选择内容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3份,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我们发现:两个班对作文兴趣、态度差别不大,其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差异不大,学生的表达能力欠佳,同时我们还抽查了三(2)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作文考试情况,发现词汇量不丰富,选择的作文内容欠生动、真实,写作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能抓住特点来写的学生只有极少数,仍有少数同学语句不通顺,句与句之间过渡不自然,错别字多。调查表一作文兴趣喜欢讨厌无所谓三(1)班3人23人8人三(2)班4人24人6人调查表二内容选择真实虚假看情况三(1)班7人22人5人三(2)班6人19人9人(三)、进行课

15、题研究实验,初步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整合点及整合模式。1、设计活动主题,编定作文序列(1)设计的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学生的愿望和兴趣。学生的愿望和兴趣是学生不断探究、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是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最基本的动力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其次,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中段学生的思维主要还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主题的设计应选择较为生动具体的主题以及相应的材料,便于学生的感知、理解和操作,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再次,知识经验。活动开展依赖于知识经验的储备。因而,活动主题设计必须考虑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经验,如有缺乏,应考虑补充办法。最后,课程资源。主题设计尽量结合本地区、本学校课程资源的实际,因地制宜,不仅便于学生探究,而且具有一种亲切感,容易激发兴趣。根据以上四个原则,我们设计了4大板块13个主题,分列如下:板块一:亲近历史文化 寻访家乡文明叩访家乡先贤寻觅家乡建筑 探寻家乡风俗 品味家乡特产 采风家乡儿歌、民间故事 走进传统节日传统节日的历史、习俗、诗文、节令食品 编写成语、歇后语故事板块二:关注社会生活认识环境问题家乡的水家乡的电 社会广角镜寻找身边“雷锋” 曝光百姓陋习 关注民工生活 语言中的社会变迁审视“广告语”搜罗“广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