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教(学)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2497300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3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学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药用植物学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药用植物学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药用植物学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药用植物学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学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学教(学)案(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用植物学教案绪论药用植物学:利用植物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是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正本清源1、植物药在中药中的地位: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另外还有动物、矿物。历代著作:1.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2.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3.新修本草载药844种4.证类本草载药1558种5.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6.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8.全国中草药汇编(1996年)载药2202种 9.中药大辞典载药5767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10.中华本草载药8980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11.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2、1994年)11118种12.全国中草药名鉴(1996年)11471种13.中华本草(1999年)7815味药用植物学包括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2、中药品种的复杂性中药的多源性:亲缘关系相近,形色气味合格,具相同和较高含量的有效成分,极为相似的临床疗效是中药多源性的原因。同名异物的复杂性,形成名实不符。同物异名古今品种变化的复杂性3、在工作中的应用:只要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和在日常生活中,药用植物学知识是必备的知识。4、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学奠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关系密切。另外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方剂学、中药炮制学与药用植物

3、学也有一定关系。二、怎样学好药用植物学1、融会贯通地掌握基本知识。2、熟悉地掌握基本技能:重视实验课,平时多接触实践。3、认识常用药用植物300种。4、背诵拉丁学名 5、独立鉴定植物:学会使用参考书,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剖花,鉴定未知植物。6、充分利用实验室、图书馆查阅资料,到标本室辨认各种标本,利用闲暇到大自然中加强实践。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专业兴趣,随时留心,辨认植物,多采集标本,制作标本,勤学勤问。7、掌握学习方法:课前预习所学内容;学习中抓住重点;学习后归纳总结,多看参考书。植物的细胞概述: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植物细胞形状:多样,随植物种类,存在植

4、物体的部位和执行机能不同而异。游离或排列疏松呈类圆形、椭园形和球形。排列紧密多面体形或其他形状支持作用壁常增厚,纺锤形、圆柱形等输导长管状2、植物细胞大小及显微镜的观察范围植物细胞一般直径在10100m之间 。光学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一般不超过1200倍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已超过100万倍超微结构、亚显微结构一、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细胞的主要部分,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1、细胞质:(1)质膜:具选择透性和渗透现象(2)细胞器:质体、线粒体、液泡系、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核蛋白体、溶酶体。2、细胞器:

5、是细胞中具一定形态结构、成分和特定功能的微器官。 质体:具有一定形态结构、成分和功能的,并且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包括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叶绿体:叶、茎及长果绿色部分,根一般不含。含四种色素,A、B、胡萝卜素、叶黄素,形状为球形、卵形、透镜形。有色体:色素主要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呈黄、橙红或红色(色素两者比例不同,颜色各异),存在于花、果、根。白色体:不含色素,无色。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纺锤形,存在于不曝光的组织(块茎、块根),也有在叶中。叶色与叶绿素关系:叶色与四种色素比例有关,叶绿素占绝对优势,叶呈绿色,叶绿素下降,叶呈黄或橙黄色。2)线粒体:颗粒状、棒状、丝状或有分枝的细胞器,比质体小

6、,一般直径0.5-1.0um,长约1-2um,光镜下仅见外形,两层膜结构,是细胞中物质氧化(呼吸作用)的中心。3)细胞核:高等植物通常单核,藻类、菌类有双核、多核,花粉囊绒毡层在成熟期也有双核,乳管有多核,一般为圆球形,禾本科保卫细胞哑铃形,由核膜、核液、核仁、染色质组成。染色质在细胞核行将分裂时,螺旋状扭曲的染色质丝,再转变为棒状染色体,含有DNA、RNA。二、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1、后含物: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统称。(1)淀粉:由叶绿素经光合作用产生,分布在薄壁细胞中,尤以各类贮藏器官更为集中,如种子胚乳、子叶、块根、块茎、球茎、根茎等更为丰富。造粉体在形成淀粉粒时,由内向

7、外层层沉积,在光镜下可以观察到层纹,中心即脐点。若用酒精脱水,层纹随之消失,形状为圆球形、卵圆形等。脐点多位于居中或偏于一侧,形状有点状,裂隙状、分叉状、星状、可能由于淀粉粒脱水,脐点往往出现辐射状裂缝。有单粒淀粉、复粒淀粉、半复粒淀粉等类型,遇碘变呈蓝紫色。(2)菊糖:观察时先将材料浸入乙醇中,一周后观察(切片),多分布于菊科,桔梗科,龙胆科,百合科等植物中,为球形、半球形、扇形结晶存在于细胞内。(3)蛋白质:一般以糊粉粒状态存在于细胞中。遇碘液显棕色或黄棕色。(4)脂肪和脂肪油:通常呈小滴状分散在细胞质里,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常存在于种子里。加苏丹试液显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5)晶

8、体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草酸钙结晶形状:无色透明,簇、针、方、砂、柱等形状单晶又称方晶或块晶,通常正方、长方、斜方,八面体、三棱形等,单独存在,也有呈双晶。针晶:针状,多成束存在,称针晶束,多存在于含粘液的细胞中,如姜科、百合科植物中。簇晶:通常呈球状或三角状星状,如五加科、菊科等植物中。砂晶:细小的三角形,密集于细胞腔中。多存在于茄科植物中。柱晶:晶体呈长柱形,形如柱状,多存在于鸢尾科植物等。碳酸钙结晶是cell壁的特殊瘤状突起上聚集了大量碳酸钙或少量的硅酸钙而形成,通常呈钟乳状,又称钟乳体,多分布桑科、爵床科、荨麻科其它类型:如石膏结晶,靛蓝结晶,橙皮甙结晶,芸香甙结晶。2、生理活性物质:

9、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总称。包括:酶、维生素、植物激素、抗生素等。三、细胞壁:细胞壁,质体,液泡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不同的三大结构特征。1、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2、纹孔与胞间连丝纹孔:次生壁加厚时,有的地方未增厚,只有胞间层和初生壁,此薄区域即纹孔。纹孔对:相邻细胞在相同部位出现纹孔,称纹孔对纹孔膜:纹孔对之间的薄膜,即复合中层。纹孔腔:两侧次生壁未加厚的腔穴。纹孔口:纹孔腔通往细胞壁的开口胞间连丝:初生纹孔场上集中分布许多小孔,许多纤细的原生质丝通过此彼此联系。1)纹孔对类型单纹孔:未加厚处圆筒形,次生壁厚时成孔道或沟。具缘纹孔:纹孔周围次生壁,向细胞腔内呈

10、架拱状隆起,形成纹孔的缘部。有的具塞,正面观2圆或3个同心圆。半缘纹孔:是薄壁细胞与管胞或导管间的纹孔,一边形似单纹孔,另一边呈架拱状隆起的纹孔缘,三塞。2圆。2)细胞壁的特化木质化:壁内填充和附加了木质素,硬度增强,细胞群机械力增加。又能透水,可防腐。管胞、导管、木纤维、石细胞等细胞细胞壁常加厚。木栓化:壁内增加木栓质,不透气和水,为死细胞,具保护作用,木栓层角质化:原生质体产生的角质填充于壁中使之角质化,并常积聚壁表面成无色透明角质层,可防水分过度蒸发和微生物侵害。粘液质化:壁中果酸质,纤维素变成粘液。粘液化所形成的粘液在细胞表面常呈固体状态,吸水膨胀呈粘滞状态,车前、芥菜、亚麻种子等表皮

11、细胞中。矿质化:壁中含硅质或钙质。硅质化细胞壁加硫酸或醋酸无变化。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分裂一、有丝分裂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在根尖、茎尖常见,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二、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较简单的一种方式,低等植物中常见,高等植物生长迅速的地方也常见到。三、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密切相关,分裂结果使每个子细胞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成为单倍染色体(n),与有丝分裂不同点有:1、第一次分裂是母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排列到赤道板区,并纵裂为二,不分开,配对的染色体移向两端,产生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一半,子染色体数与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2、第2次分裂,子细

12、胞中每个染色体中的并列的两个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子细胞,各成单倍染色体细胞。植物细胞有单倍体、两倍体、多倍体等类型。第二章植物的组织单细胞的低等生物,在一个细胞中可行使各种不同功能,无组织的分化。高等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异,逐渐由单cell到多细胞个体,导致细胞分工。产生了组织器官。植物界的大类群组织: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机能相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群。中药材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特征,是鉴定一种常用和可靠的方法,称为显微鉴定。 第一节 植物组织的类型一、分生组织分生组织:植物体内凡能持续保持细胞分裂的机能,不断产生新细胞的细胞群。存在位于植物生长的部位,使植物生长。1、按来源的性质分类

13、1)原分生组织:来源于种子的胚,位于根茎的最先端,是由没有任何分化的、最幼嫩的,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组成。2) 初生分生组织:来源于原分生组织衍生出来的细胞所组成。一方面仍保持分裂能力,但次于原分生组织,一方面开始分化。可看作是原分生组织到分化完成的成熟组织之间过渡形式。3)次生分生组织:由已成熟的薄壁组织(如表皮、皮层、髓射线等)经过生理上和结构上的变化,重新恢复分生能力,转变过程中,原生质变浓,液泡缩小。如木栓形成层,根的形成层,茎的束间形成层及单子叶植物茎内特殊的增粗活动环。2、按位置分类1)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茎顶端,细胞能长期保持旺盛的分裂机能,进行长度和高度生长。2)侧生分

14、组织:种子植物(除单子叶)根、茎内的侧方周围部分,形成环状。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使根、茎增粗,并使增粗破坏的表皮形成新的保护组织木栓层,并不断更新。3)居间分生组织:存在于茎的节间基部,叶的基部,总花柄的顶端,子房柄处,是顶端分生组织细胞遗留下来的或已分化的薄壁组织重新恢复分生能力,只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即转成成熟组织使植物进行居间生长。分布于裸子植物、蕨类、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双子叶植物(豆科)二、薄壁组织(基本组织)分布: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布广、体积大,如根、茎的皮层,髓部,叶肉细胞,花的各部分,果实的果肉,种子的胚乳全部或主要由薄壁组织构成。机械、输导等组织则常包括在薄壁组织

15、之中。具有同化,贮藏,吸收,通气等营养功能,故又称营养组织。1、基本薄壁组织(一般薄壁组织):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各处。常呈球形,圆柱形,多面体形等,质稀薄,液泡较大,细胞排列疏松,富有细胞间隙。起填充,联系其他组织的作用,并具有转化为次生分生组织的机能。2、同化薄壁组织:分布于植物体表面易受光照部分,如叶、萼(绿)、果实、幼茎。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3、贮藏薄壁组织:分布于根-根状茎,果实,种子中。主要储藏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还有贮水薄壁组织等。4、吸收薄壁组织主要分布在根尖,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并运送到输导组织中。5、通气薄壁组织:分布与水生或沼泽植物体内,如莲叶柄和灯心草髓部,具贮藏气体、漂浮和支柱作用,组织间具相当发达的细胞间隙、间隙互相联结,形成大气腔。6、输导薄壁组织:如髓射线,在木质部和髓部输送水分和养料。薄壁组织对中药鉴定意义不大。三、 保护组织1、表皮 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表皮分化而来,包括幼嫩的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