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附表格]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2472266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附表格]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附表格]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附表格]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附表格]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附表格]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附表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附表格](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附表格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其中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常常引起纷扰的、不利的、危机重重的后果。国内有些调查表明,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那么,当前*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当前*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县各中学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性建议,也供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人士参考。一、调查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县近郊的5所中学,其中高中一所,职高一所,初中三

2、所,随机选取每个学校每个年段的班级各一个,合计15个班级共699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初一学生108人,初二学生121人,初三学生169人,高一学生119人,高二学生113人,高三学生69人;男生328人,女生371人。实际发放问卷800份,收回699份,回收率为%;剔除35份效度量表得分高于7分的问卷35份,实得有效问卷664份,有效率为回收总卷数%。2、调查工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测验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mht共有100个题项,包括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即测谎量表),该测验覆盖面广,筛选率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8个内容量表

3、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每个题项后有“是”和“否”两个答案,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8个内容量表得分累积起来,就是总得分。分量表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强不强、焦虑范围广不广;而总得分则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该测验以整个量表在65分以上,各内容量表上超过8分作为指标来考察其心理健康状况。如果一个学生的总分超过了65分,说明该生的总焦虑水平较高,范围较广,有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8个内容量表中,任何一项标准分达到8分以上时,表明该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需有针对性地辅导程度。3、调查方法:本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配合

4、给予统一指导语,利用学生自习时间集体施测。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二、调查的初步结果1、*县中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县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一般,具有正常的焦虑水平。从表一可以看出,被调查的664名中学生其总焦虑倾向标准平均分为,处于中等焦虑水平(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即8种焦虑倾向标准分之和在35分以下,属于低焦虑水平;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在65分以上,属于高焦虑水平;35分到65分之间的,属于中等焦虑水平),另外,在各个内容量表的得分上,学习焦虑得分最高(m=),处在异常焦虑水平(焦虑倾向标准分在8分以下,属于焦虑正常,超过8分,属于异常焦虑)。从表1也可得知,单项高

5、分(8分以上)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循序为:学习焦虑(%,384人)、身体症状(%,148人)、过敏倾向(%,130)、自责倾向(%,116人)、对人焦虑(%,61人)、恐怖倾向(%,43人)、冲动倾向(%,29人)、孤独倾向(%,15人)。表1 664名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得分学习 对人 孤独 自责 过敏 身体 恐怖 冲动 总焦虑焦虑 焦虑 倾向 倾向 倾向 症状 倾向 倾向 倾向平均分标准差检出率% % % % % % % %在被调查的664名学生中,%的学生(275人)分数在35分以下,说明这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分数在35分-65分之间的学生有378人,占所有被测学生的%

6、,这部分学生处于中等焦虑水平,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的一般指导和教育;分数在65分以上的学生11人,占被测学生数的%,处于高焦虑水平,属于心理不健康的人群,对于这些总焦虑倾向较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需要制订特别的个别辅导计划,要重点辅导。2、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统计结果显示,*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外,其余六个分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上都是女生高于男生,而且都达到了极其显著的差异,这个说明女生的总体焦虑程度要高于男生。表2 不同性别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男生(n=309) 女生(n

7、=355)t值p值msdmsd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总量表-说明:在这里n表示被调查的个体数目;m表示平均数;sd表示标准差;t值是两个数字相比的一个比值;p值表示显著性,如果p值小于,那么说明相比的两个数字存在差异,下同。3、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以及全量表的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比较得知,初中生在这四个分量表和全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高中生。由此可见,高中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初中生。具体比较可见表3表3 不同年龄段学生在各

8、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初中生(n=378) 高中生(n=284) t值p值msdmsd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总量表同时,对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以及全量表上存在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在学习焦虑方面,初三学生要显著高于高一、高二、高三以及初一的学生;在对人焦虑方面高一、高二的学生要显著高于初三的学生;在自责倾向方面,初一学生要显著高于高一、高三的学生;在身体症状方面,初三学生要高于各个年级的学生,但是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总量表上,初三的学生要高于高一、

9、高二的学生,初一学生要高于高一学生。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初三时期是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多发期。4、不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表4 不同学校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梅中(n=119)二中(n=138)云职(n=136)三中(n=121)云中(n=150)msdmsdmsdmsdmsd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总量表对数据的统计后发现,不同学校的学生各个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可见表4。对五个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各个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可知,五个学校在学习焦虑(f=,p、对人焦虑(f=,p、自责倾向(f=,p、恐怖倾向(f=,p以及总量

10、表(f=,p上存在差异。经过事后比较发现:在学习焦虑上, 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二中、三中的学生,而其他几个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在对人焦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二中、三中的学生,而职高的学生也要好于三中的学生;在自责倾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二中、三中和职高的学生,而其他几个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在恐怖倾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的学生;而在总量表上,也是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和三中的学生,而其他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5、不同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本次调查共收集到53位畲族学生的问卷(占了所有被调查学生的8%),并对畲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具体可见表5。表3 不

11、同民族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汉族(n=611) 畲族(n=53)t值p值msdmsd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总量表从上表可以得知,汉族学生和畲族学生只是在恐怖倾向方面存在差距,汉族学生在该方面的得分要高于畲族的学生。这说明汉族学生对某些日常事物的恐惧感要强于畲族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畲族学生的样本不足所引起的无差异的假象,这个有待今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三、调查结果分析1、*县中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调查显示,目前*县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一般,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处于低焦虑水平,而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而

12、有%处于异常焦虑状态,由此可见*县中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于存在中等焦虑倾向的学生,即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十分需要通过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帮助,若焦虑异常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此外,对于处于异常焦虑倾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群体,总体焦虑倾向较强、焦虑范围较广,存在心理疾病,需要立即进行心理治疗,这部分学生不容忽视。2、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总体不如男生,这个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果相似。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以及总量表上的得分都显著

13、高于男生。造成两性差异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因素方面,如自我概念,对自己的期望,失败的归因方式等方面不同。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男女生对成败归因有不同的模式: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运气,而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运气;而男性则更多的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任务艰难。这种归因导致了男女生自信心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显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专业有决定的影响。而且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女生往往使自己扮演一个弱者的形象,学习成绩不好认为是性别差异造成的,认为男生天生比女生聪明,而没有从其他方面找原因。特别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对妇女的歧视都严重地挫伤了青年女性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制约着女生各方面的发展。其次是生理因素,由于女生性意识的萌生比男生约早一年的时间,因此性不安心理在女生身上表现得更早,更明显,他们变得易害羞、难为情,而且青春期的发育早于男生,青春期的女生对胜利的变化和月经的来临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所以常处于焦虑不安中,有时莫名其妙的紧张,特别是在与人交往时尤为突出,于是产生了对人焦虑。男生在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