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概念常识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461116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概念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学概论概念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学概论概念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学概论概念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学概论概念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概念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概念常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概论整理的填空以及概念、常识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1、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性、古典型和浪漫型。2、席勒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从“现实”与“理想”两个方面来进行比较,认为素朴的诗是“模仿现实,”而感伤的诗“表现理想”。在给威廉*亨布尔特的信中提出了“现实注意”和“理想主义”的概念。3、书中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1)现实型文

2、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再现性:指对外在客观的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和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 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鲁迅认为自己写小说的目的便是“为人生”理想型文学突出情感表现,而现实性文学突出现实再现;文学理论中流行的“镜子”说突出体现了现实型文学的再现性特点福楼拜说“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逼真性: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司汤达的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以当时法国某城一桩情杀案中的青年被告为原型的。)巴尔扎克认为:“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

3、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现实型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在现实原型的基础上经过作家加工塑造,成为了读者眼中“熟悉的陌生人”。现实型文学追求的艺术价值:“真实”现实型文学的典型形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P188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表现性:从内容的层面来看,它是对作家内在主观世界、情感世界的表现。(陶渊明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理想乐土)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曾指责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观点体现了理想型文学的表现原则虚幻性:从作品的创作手法来看,它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等方法,遵循情感逻辑,表现主观真实。(理想型文学的素材经过作家的处理,便具有了

4、夸张、变形的色彩。如李白的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等是理想型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理想型文学追求的艺术价值:“主观真实”理想型文学的典型形态: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P187 (3)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其基本特征:暗示性:侧重在寄寓某种理念、意蕴,突出文学形象超出本义的内涵。(文学意象的作用主要在于启示人们透过意象表层去体味和领悟更深远的意蕴。如梅特林克的剧本青鸟,通过两个孩子寻找青鸟的故事,象征人类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美国学者劳*坡林和黑格尔都充分肯定了象征背后的内在意义 象征型文学的寓意是通过暗示方法实现的。象征型文学则偏

5、重于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态度朦胧性:指词语或形象具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法国作家加缪说“最难理解的莫过于一部象征作品。”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没有走的路形象的变形是作家想象力对于现实的超越,在象征型文学中有形象本身的变形和形象之间的变形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象征主义文学(诗歌)P188 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一)诗(结合作品)1、基本含义: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2、基本特征:(1)凝炼性:言有尽而意无穷,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练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2)跳跃性:诗的跳跃性有

6、多种结构形态,主要有时间上的、空间上的、时空综合的跳跃等。(卞之琳断章,时间白天跳跃到晚上,空间桥上跳跃到了楼上。)(3)韵律性:诗的韵律,也称押韵,是指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地重复出现。韵律包括头韵、腹韵和脚韵等。一方面可以加强诗的节奏感,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另一方面则主要是为了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唐诗 声调 平仄)(二)小说(结合作品)1、小说含义: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事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2、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描写人物是小说的显著特点,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情节是与人物密切相关的,是人物性格发展的

7、历史(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衬托人物性格、展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第一节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书中把文学作品分为三个层次:即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言、象、意) 1、文学言语层面概念: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语言。2、 文学言语与日常言语的区别:(1) 文学言语具有内指性:文学言语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月是故乡明”违反客观事实,表达的是在人民内心世界里引起的体验)(2) 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文学言语突出了语言的表现功能,蕴涵了作 者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被悲伤的心情浸染。) (3) 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陌生化,指文学言语打破日常的语法规范,给人以陌生感、新奇感,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兴趣。(凤凰涅磐句子重来复去,颠三倒四,似乎不通,但有力地表现了凤凰重生的新鲜感、自由感、喜悦感的氛围)人类的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阻拒性”、“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2、文学想象层面:是指读者在文学言语的感染下,经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 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所构成的一个艺术世界。3、文学形象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结合作品)(1) 文学形象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形象既是主观

9、的产物,又有客观的依据。 清代文论家章学诚明确的把形象分为两种,一种是“天地自然之象”,一种是 “人心营造之象”。(2) 文学形象又是假定和真实的统一:它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城堡,土地测量员K用尽毕生精力也没能走出城堡,通过这个形象揭示了生活的困境。)(3) 人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具体到普遍。(马致远天净沙呈现的是个别失意文人的凄苦情景,概括了整个时代千千万万个知识分子的痛苦。)(4) 文学形象又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造成文学形象特有的朦胧的神韵,留有想象的空间。(红楼梦一方面描写了林黛玉的特征,但另一方面这些特征又是不确定的,让读者去补充和想象。)3、文学意

10、蕴层面:是指文学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人类创造的艺术的至境形态即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通常有三种: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统称为艺术至境三美神。德国古典哲学认为,人类的精神需要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作为全面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文学艺术,形成三种基本类型即写实型、抒情性(理想型)和象征型;第二节 文学典型1、概念: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它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在叙事作品中,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2、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1)文学典型的特征性:事物有异于他物的,表现本质的个别判断。 两种属性:1)外在形象极其生动、独特;

11、2)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极其深刻。(陆游示儿,把临终的一句遗言变成了千古名篇,鲁迅通过人血馒头治痨病揭示了中华民族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悲惨命运的根源。)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提出了特征性原则。特征的概念是有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来的黑格尔曾把“特征性原则”当作艺术创作的重要原理加以提倡。(2)文学典型具有艺术魅力:是指文学典型所体现出来的、打动人心的 总体审美效果。 具体表现 :1)典型人物所呈现的性格层面的丰富性 2)典型性格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刻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具有少女之心、诗人之心、士子之心。时代和社会因素,世俗也非世俗矛盾,使人物有血有肉。) 它大致可从三方面理解:一是看它在何

12、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林黛玉的反叛精神和爱情观)二是要看灵魂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阿Q灵魂背后站了一个鲁迅)三是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诸葛亮带有类型化特征的灵魂深度)第三节 意境1、意境概念: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的两大因素:情、景。2、意境的审美特征 (1)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有三种不同类型:景中藏情式(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情中见景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情景并茂式(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13、 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物境。 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3)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与效果。第四节 文学意象1、意象概念:意象(image)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是指人类审美理想境界中,以表达某种哲理观念为目的,具有象征性、荒诞性等审美特征的表意之象。 2、审美意象的特征(解释)(1)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用形象直接表达哲理的文学艺术作品,往往就是意象艺术,(2)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象征:把一个抽象的观念(意义)和某个形象(意义的表现物),以某种方式联系在一起。(3)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

14、直接参与。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创作过程是从抽象到具象,诗歌创作就是寻找客观对应物的过程。(4)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含混性。审美意象变得晦涩难懂,阅读变成意义的“求解”过程,意义不再明确而变得多义。3、意象的四种运用1. 心理意象:指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2. 内心意象:指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意向性设计图像。3. 泛化意象: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相当于艺术形象,简称“形象”。4. 文学意象:本文讨论的意象,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详见书239-261页)1、情节:是指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2、现代叙事学:现代叙事学是以2

15、0世纪初以来的,俄国形式主义与法国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为理论生长点。侧重形式要素,形成了关于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事行为等因素的系统学说。3、 叙事视角:是指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4、叙事视角基本类型:1.根据“谁说”来划分传统叙事视角研究一般根据人称来划分: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第二人称叙述视角2.根据“谁看”来划分零聚焦叙述、内聚焦叙述、外聚焦叙述A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叙述人以旁观者的口吻,从外部来讲述故事的叙述方式;它包含:零聚焦:“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内聚焦: “限知”的第三人称叙述a、传统:“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视角优点:叙述人若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不受任何视野的限制。缺点:叙事完全受作者的讲述控制,剥夺了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