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与真题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1苏苏老师0919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22460842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PDF 页数:62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与真题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1苏苏老师0919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与真题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1苏苏老师0919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与真题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1苏苏老师0919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与真题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1苏苏老师0919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与真题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1苏苏老师0919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与真题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1苏苏老师09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与真题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1苏苏老师0919(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主讲人 苏苏老师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教师简介 苏苏老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尚德机构皓博学院讲师 广东省优秀教师 座右铭 上进 绽放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题型分析 题型 题量 分值 比例 单项选择题 25 50 33 简答题 3 30 20 材料分析题 3 48 32 教学设计题 1 22 15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模块 比例 题型 模块一 学科知识 与能力 51 单项

2、选择题 简答题 材料分析题 模块二 教学设计 21 简答题 材料分析题 模块三 教学实施 17 简答题 材料分析题 模块四 教学评价 11 材料分析题 试 卷 结 构 分 析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考试大纲框架 学 科 知 识 与 能 力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实 施 教 学 评 价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模块一 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基本理论 中国史 外国史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第一章 初中历史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 初中历史课程 第二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第三节

3、 初中历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第一节 初中历史课程 一 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 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 作用 特点和功能 1 性质 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必修课程 2 作用 1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3 特点 普及性 基础性 发展性 思想性 人文性 综合性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4 功能 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训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3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4006115399转1 二 初中历史课程的结构 1 初中历史课程的板块设置 六大模块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 史 世界当代史 2 初中历史课程的板块主旨 四大主旨 中国古代史 以掌握历朝历代的基本特征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 独特文明为核心 中国近代史 以救亡图存为主线 兼顾现代化因素 中国当代史 突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世界史 注重全面反映多元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多样化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三 初中历史教学的原则 五大原则 1 以探索问题为目的 2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3 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4 以史料运用为

5、条件 5 以教师的引导为助动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四 初中历史课程的新特点 1 内容结构的变化 板块 主题 2 精简教科书的内容 3 时序与主题相结合 4 每课内容结构的调整 5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6 注重启发性 7 注重减轻学生负担 8 注重多方面的延伸 9 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10 课程目标和评价建议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第二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内容 一 前言 交待了课程研制的背景 课程性质 理念和设计思路 二 课程的目标 1 分段目标 1 中国

6、古代史 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及事件 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2 中国近代史 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及事件 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国情 3 中国现代史 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及事件 客观论证历史事物 认识社会主义社会 4 世界古代史 知道主要国家的历史人物及事件 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 5 世界近代史 知道主要国家的历史人物及事件 理解资本主义的扩张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6 世界当代史 知道主要的历史人物及事件 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 增强社会责任感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2 初中历史课程的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目标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 分为识 记 理解和

7、运用三个层次 2 过程和方法 目标 主要分为 体验 和 尝试探究 3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目标 分为感受 认同和同化三个层 次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三 课程内容 1 规定了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 2 规定了初中历史课程的具体内容 3 规定了初中历史课程具体的学习目标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四 实施建议 正确的导向 激发学生兴 趣 教学多 样化 评价多样性 不仅注重结 果 更要关 注过程 以唯物史观 为指导 从 学生的实出 发 开发多种课 程资源 选 择和利用课 程资源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和

8、利用建议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二 义务教育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使用 1 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2 依据新课标 用好历史教材 3 依据新课标 引导学生学习历史 4 依据新课标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5 依据新课标 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第三节 初中历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 认识史学理论 一 史学理论的含义 是指对历史学自身体系的理论反思 其中又包含历史理论的内容 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及对史学家自身修养的认识等内容 历史理 论 历史学理 论 史学理 论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

9、6115399转1 二 相关概念 1 历史理论 2 史学本位轮 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3 思辨的历史哲学 分析与批判的历史哲学 4 人本主义史学和科学主义史学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三 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几个史学观点 1 唯物史观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2 政治史和经济史 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 3 全球史观 整体性 4 文明史观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5 现代化史观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 6 口述史学 搜集口述史料 鼓励人们表达自己的历史观 7 跨学科史学 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

10、转1 二 与初中历史教学相关的史学方法 一 历史知识与历史体裁 1 历史知识是内容 2 历史体操是表现形式 例如电视剧 商业利益化的 揭秘 内幕 书籍出版 二 资料的收集与运用 1 历史资料 文字资料 实物资料 文学资料 2 历史资料的收集 3 历史资料的运用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每日一练 1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了历史发 展面貌和基本线索的教学方法是 叙述法 B 讲解法 C 概述法 D 描述法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每日一练 2 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要力求 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寓论 于史 这里的

11、史 是指 A 史实 B 史德 C 史观 D 史法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模块一 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基本理论 中国史 外国史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第二章 中国史 现代史 近代 史 古代 史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中 国 社 会 发 展 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旧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

12、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中 国 历 史 朝 代 歌 第一节 古代史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中国史前文明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古人类 猿人 元谋人 云南省元谋县 距今170万年 蓝田人 陕西省蓝田县 距今80万年 北京人 北京周口店 距今70至20万年 山顶洞人 北京周口店 距今1万8千年 属于现代人 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 人类的发展经过了数十万年 除了生产力水平 的不断提高外 社会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 与生产 力发展水平相适 应 人类从旧石器

13、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 我国远古人类步入了氏 族社会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31 原始母系氏族社会 河姆渡文化 浙江余姚 距今7000年 稻作文化 最早的漆器 是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 半坡文化 距今约6800 6300年 粟 小米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 代文化的代表 远古传说 黄帝 炎帝 尧舜禹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中国古代史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夏 我国第一个王朝 奴隶社会开始 禹传位启 结束禅让制 开启王位世袭 夏历成为我国最早的历法 商 盘庚迁都 武王伐纣 牧野之

14、战 甲骨文出现 最早的文字 西周 以井田制为土地制度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分封制 给宗族姻亲 功臣子弟分封领地 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周天子 诸侯 卿 大夫 士 平民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西周政治制度及其影响 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紧密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 分封制基于宗法制而产生 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从根本上说 分封制就是宗法制作用于国家地方政治制度 的重要举措和体现 积极作用 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加强了周天 子对地方的统治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 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

15、006115399转1 每日一练 3 下列史实符号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即位 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宗之位 C 明太祖因太子亡制定嫡长孙即位 D 清康熙帝死后四皇子即位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东周 分春秋 战国两个阶段 封建社会开始 1 五霸 秦穆公 晋文公 齐桓公 楚庄王 宋襄公 秦文还庄乡 2 七雄 齐 赵 魏 燕 韩 秦 楚 请赵薇 喊清楚 3 文化 百家争鸣 4 经济 商鞅变法 废井田 开阡陌 废分封 建县制 重农抑商 奖励军功 统一度量衡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商鞅变法的意

16、义和影响 1 意义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 大大 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通过改革 秦国废除了旧的制 度 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 的进步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 壮大了国力 实现了富国 强兵 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 2 影响 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 使得秦国经济发达 军事强大 奠定了秦始皇统一全中国的基础 也成功地把法家思想带进上 层建筑 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秦 中央集权制 1 车同轨 书同文 统一度量衡 子 思发明 李斯提议 秦始皇推行 2 修建万里长城 东起山海关 西到 嘉峪关 3 统一文字 小篆 4 秦末农民战争 古代史上第一次农民 起义 5 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统治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每日一练 4 商鞅向秦孝公提出 因末作而利本事 的建议 本事 指 A 军事 B 刑法 C 商业 D 农业 服务QQ 800065011 电话 4006115399转1 西东两汉 1西汉 公元前202年 汉高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