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22436677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专升本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专升本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专升本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专升本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升本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货币银行学学习笔记 一、货币 信用货币 它是指作为货币的价值大于其作为商品的价值的货币。它替代金属货币,在商品经济中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在买卖瞬间起作用,人们只关心其购买力,并不关心货币本身有无价值,所以就为不足值的铸币及纸币代替金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提供了可能;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以价值的单方面转移为特征。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其一是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其二是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准货币是指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其本身并非真正货币,但由于它们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

2、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故也称亚货币或近似货币。货币制度、本位币、辅币、有限法偿、无限法偿、货币发行准备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货币制度可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制度是以白银、黄金或金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确定货币材料。币材是一个国家货币制度的基础,国家不能随心所欲地指定某种物品作为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计量单位。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

3、名称,二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值”,也就是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和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货币种类主要指本位币和辅币。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和流通程序。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指在货币发行时须以某种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包括金准备制度和外汇准备制度。银本位制、金本位制、格雷欣法则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金属货币制度。它是最早的金属货币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以白银作为主币币材,银币为无限法偿货币,具有强制流通的能力;主币的名义价值与所含的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相等,

4、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融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现银币或等量的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所谓格雷欣法则,即在金银双本位制下,在法律上被低估了的货币(即法定名义价值低于于实际价值的货币,称之为良币)必然被人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法律上被高估了的货币(即法定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货币,称之为劣币)则独占市场,最后的结果是流通界只有一种货币在流通。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特征是,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和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货币发行准备全部是黄金。银行券 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

5、段职能,是代替金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货币职能 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功能。货币具有五个职能,它们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其基本职能。.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确定货币材料。我国最早的官方铸币金属是铜。规定货币单位。我国的本位币是“元”,辅币为角跟分。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和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货币种类主要指本位币和辅币。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和流通程序。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

6、度是指在货币发行时须以某种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二、利息与利率 收益资本化 即各种有收益的资产,不论它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或是一笔其他形式的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推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收益资本化是从本金、收益和利息率的关系中套算出来的。故有些本身不存在一种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相当于多大资本的资产,也可以取得一定的资本价格。收益资本化是商品经济中的规律,只要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这个规律就起作用。 利率体系:利率体系是指一个经济运行体中存在的各种利率由各种内在因素联结成的有机体,主要包

7、括利率结构和各种利率间的传导机制。官方利率是指一国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它对市场利率起着导向作用,官方利率的升降通常会导致市场利率的升降。市场利率是指由市场因素决定的利率,通常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公定利率是介于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的利率,它是由非政府部门的金融行业自律性组织,如银行公会等所确定的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息按借贷双方事先约定的利率计算,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浮动利率是指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多用于较长期的借贷及国际金融市场。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8、,当它变动时,其它利率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名义利率是一定时点上对通货膨胀率未作剔除的利率。在通常的经济调控中,操作的目标都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就是在一定时点上将通货膨胀率因素剔除后的利率。实际利率是资金使用或占用的真实成本,它的变化势必会对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以及人们的资产选择行为发生影响。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一般利率是指金融机构按一般标准发放贷款或吸收存款所执行的利率。优惠利率是指低于一般标准的贷款利率和高于一般标准的存款利率的利率。贷款优惠利

9、率的执行对象一般都是国家政策扶持的地区、行业、企业或项目。流动性偏好、流动性陷阱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而不愿持有其它能生利但不易变现的资产这样一种心理倾向。这种流动性偏好实质上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变得无穷大,货币供给的增加已不可能使利率进一步下降。这时,没有人会愿意持有债券或其它资产,每个人只愿意持有货币。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指逐步放弃利率管制,建立由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共同决定利率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与利率管制相比较,利率市场化强调在利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强调遵循价值规律,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

10、关系,灵活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因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率决定机制。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次序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大额,后小额;先长期,后短期。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马克思对利率的决定的分析是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起点的。他认为,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所有利息量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所以平均利润率构成了利率的最高界限;利率的最低界限取决于职能资本家与借贷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但总得大于零;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利率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

11、行分配的比例,这一比例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以及法律、习惯等因素。 . 西方利率决定理论中的凯恩斯的货币供求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该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旨在从货币因素出发讨论利率决定的理论。凯恩斯把利息定义为是对人们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因此决定利率的是货币因素而非实际因素。他认为利率取决于货币的供求,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它的动机包括对货币的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前二者与收入成正比,投机动机与利率成反比。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时,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会增加,当货币供应不变时利率就会增加。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所

12、决定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共同决定的。凯恩斯同时指出,货币需求曲线越向右越与轴平行,它表明此时由于货币需求无限大,货币供给的任何增加都不会改变利率的大小。这就是凯恩斯的所谓“流动性陷阱”说。凯恩斯利率理论纠正了古典学派完全忽视货币因素的偏颇,然而同时它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储蓄、投资等实质因素完全不予考虑,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 利率杠杆的作用及其发挥的条件以及限制利率杠杆作用发挥的因素。 在现代经济中,利率杠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从宏观角度看,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主要表现在,积累资金。调整信贷规模。调节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分配资源。抑制通货膨胀。平衡国际收支。当从微观角度看,利率杠

13、杆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作为租金的计算基础。三、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货币资金融通和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和行为的总和。其特点有:金融市场所交易的商品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货币;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之间产生的关系不单纯是买卖关系,更主要的是借贷关系;金融市场有有形和无形之分。金融市场的现代化特征表现: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日益突出;融资活动趋向证券化;金融业务趋向多元化;金融创新多样化。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包括:金融市场的主体。是指在金融市场进行金融交易的活动者,包括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它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金融市场的客体。即交易的对象,是指

14、金融市场的参加者进行交易的标的物金融产品或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的管理组织和法规制度。间接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作为金融媒介体的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资金转移的融资活动的市场。直接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借助于金融工具直接实现资金转移与融通,而不需要金融机构作为媒介体的市场。 发行市场也称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是票据和证券等金融工具最初发行的场所。金融工具向其购买者转移,资金向金融工具的发行者转移。流通市场也称次级市场或二级市场,是已发行的票据和证券等金融工具转让买卖的场所。流通市场又可分为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有形市场是指有固定的交易场地,在组织严密的特定交易场所中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如证券

15、公司的营业大厅和股票交易所等。无形市场是指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通过电话、电报、电传、电脑网络等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如资金拆借、外汇交易等。期货市场是某些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市场。它是建立在现代信息基础上的高级形态的市场,在期货市场范围内,又有期权、期指等交易形式。期货市场是以标准化远期交易合约为交易对象的交易。 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指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金交易市场,又称为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为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小等。货币市场上的交易对象包括银行存款、短期证券和商业票据等。其主要参加者有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它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等。商业票据往往以贴现的方式进行交易。商业票据具有发行成本低、灵活性高和有利于提高发行公司的声誉等优点。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保证支付的大银行开出的远期汇票。它主要用于国际贸易的融资。回购协议是指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获得短期流动资金而将手中持有的政府国库券或其他债券售予中央银行或一般客户,同时定下协议将来某时以特定的价格购回,债券买卖差价为银行等借款者支付的利息。回购协议的期限从天到个月不等。回购协议交易具有金额大、期限短、风险小且收益低的特点。因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短期融资工具。贴现是指商业票据持票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贴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