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诗海拾贝》同步测试(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417212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诗海拾贝》同步测试(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诗海拾贝》同步测试(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诗海拾贝》同步测试(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诗海拾贝》同步测试(II )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诗海拾贝》同步测试(II )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诗海拾贝》同步测试(II )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诗海拾贝》同步测试(II )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诗海拾贝同步测试(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基础运用 (共8题;共47分)1. (8分)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ho ho l yu爱好_音乐_李奶奶听着家乡的民歌,乐_得合不上嘴,竖起大拇指,连声叫好_。zhn zhn n n爸爸买回葡萄种_子种_下后,长出了葡萄,做成了葡萄干_。爸爸真能干_!2. (4分)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

2、,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1)“_”写出了长城的长。 (2)“多少才”从这个关联词体会到了_。 (3)“站、踏、扶”说明作者_;“很自然地想起”说明作者_。3. (6分)读诗句,先解释带下划线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昔:_ 依依:_句意:_(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_ 润物:_句意:_4. (5分)连一连 A B豫 山西 战胜 知觉川 河南 做出 伤痛沪 四川 失去 医生晋 上海 配合 榜样5. (2分)草原的作者是( )。A . 刘国林B . 老舍C . 叶

3、圣陶6. (5分)判断下面的诗歌属于哪一类,填序号。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B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E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F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G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H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I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J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山水田园诗 _送别诗 _思乡诗 _咏物诗 _边塞诗 _7. (2分)石灰吟诗人郑板桥借石灰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情操。 8. (15分)搜集大比拼。课外搜集下列内容,看谁搜集的多。(1)中国古代诗人(除李白

4、、杜甫和白居易之外)(2)中国现代诗人(包括写儿童诗的)(3)外国诗人二、 阅读理解 (共2题;共25分)9. (13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这首诗是_代诗人_的作品,他在诗中将_和_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_之情。 (2)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_”二字描写出春草的茂盛。 (3)人们常用“_ , _”一句来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_”和“_”两个动词描绘出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_”和“_”点出友人即将经过的处所

5、。 (5)最后两句用_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10. (12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1)马诗的作者是_,这首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句子是“_,_。” (2)当我们置身在雄奇的自然中,似乎看到了李白笔下险峻的蜀道,便会脱口而出这样名句:_。 (3)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_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并动,发出_的响声。 (4)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_四无边。_,遂令东海变_。 (5)杨成斋诗云“海涌银为郭,_。” (6)踏遍青山人未老,_。 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运用 (共8题;共47分)1-1、2-1、2-2、2-3、3-1、3-2、4-1、5-1、6-1、7-1、8-1、8-2、8-3、二、 阅读理解 (共2题;共25分)9-1、9-2、9-3、9-4、9-5、10-1、10-2、10-3、10-4、10-5、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