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学考试要点整理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412390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理学考试要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大学生理学考试要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大学生理学考试要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大学生理学考试要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大学生理学考试要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理学考试要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理学考试要点整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一、名词解释1.稳态: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2.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机体内环境。3.兴奋:活组织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反应。兴奋性:刺激引起生物电和其它反应的能力或特性。4.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5.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6.自身调节: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情况下,自身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性反应。7.反馈:效应器活动作用于本身或本系统的感受器,感受器发出的继发性冲动维持或校正反射活动,有正反馈和负反馈

2、。二、问题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有3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神经系统起主导作用。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其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而短暂。2.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即体液调节。其特点是缓慢、广泛和持久。3.自身调节: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情况下,自身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性反应。其特点是准确、稳定,但调节幅度小、灵敏度较差。第二章 细胞生理一、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

3、位基础上,可兴奋细胞受到一个适当(不小于阈值)刺激时,其膜电位所发生的一次可扩布的、迅速的、短暂的倒转和复原。也称为神经冲动。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3.绝对不应期:细胞在发生兴奋的一段短暂的时间,兴奋部位对继之而来的刺激都不再发生兴奋,称为绝对不应期。相当于锋电位的持续时间。4.相对不应期: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但对原来的阈刺激仍不发生兴奋反应,必须用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反应,这一时相称为相对不应期。5.超常期:用略低于阈值的刺激即可引起兴奋,由于处于轻度除极状态,距阈电位较近,相当于后除极的后期,易于达到阈电位的水平,这一时期称为超常期。6.低常期:细胞的兴奋性低于正常,由于处于后超极化状态

4、,膜电位距阈电位较远,需要较大的刺激强度才引起兴奋,这一时期称为低常期。7.跨膜信号转导:指外界信号(化学分子、光、声音等)作用于细胞膜表面受体,引起膜结构中一种或多种特殊蛋白质构型改变,将外界环境变化的信息以新的信号形式传递到膜内,再引发靶细胞功能改变。8.兴奋-收缩偶联: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中间,存在着某种中介性过程把二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9.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10.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11.前负荷:在肌肉收缩之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使肌肉具有一定的初长度。12.后

5、负荷:在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或阻力。13.肌肉收缩能力:指与负荷或临时外加因素无关而能决定肌肉收缩效能的肌肉内在特性。二、待补充1.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细胞膜对物质转运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入胞、出胞。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时,物质是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不耗能,属于被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耗能的转运过程。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归纳如下: 转运方式单纯扩散主动转运载体运输通道转运出胞入胞转运物质小分子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大分子团块大分子团块转运特点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

6、耗能逆浓度差逆电位差利用生物泵耗能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2. 组织兴奋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如何? 在刺激引起兴奋后,兴奋性发生了规律性变化,经历了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以后兴奋性才恢复正常。(1)绝对不应期:细胞在发生兴奋的一段短暂的时间,兴奋部位对继之而来的刺激都不再发生兴奋,称为绝对不应期。相当于锋电位的持续时间。(2)相对不应期: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但对原来的阈刺激仍不发生兴奋反应,必须用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反应,这一时相称为相对不应期。相当于后除极的前期。(3)超常期:用略低于阈值的刺激即可引起兴奋,由于处

7、于轻度除极状态,距阈电位较近,相当于后除极的后期,易于达到阈电位的水平,这一时期称为超常期。(4)低常期:细胞的兴奋性低于正常,由于处于后超极化状态,膜电位距阈电位较远,需要较大的刺激强度才引起兴奋,这一时期称为低常期。名称兴奋性阈值引起兴奋条件绝对不应期等于0不可能产生兴奋相对不应期低于正常增大阈上刺激方可超常期高于正常减小小于阈刺激也可低常期低于正常增大阈上刺激方可绝对不应期的存在的意义:绝对不应期的持续时间相当于前次兴奋所产生动作电位主要部分的持续时间,绝对不应期的长短决定了两次兴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兴奋的次数,亦即它能产生动作电位的次数总不会超过绝对不应期所占时间的

8、倒数。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和证明。一、静息电位1.产生机制:安静时,膜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大分子不能随之移出细胞K+外流(易化扩散)膜外正电荷增加,电位变正膜内电位变负,产生电位差电场力阻止K+进一步外流动力(K+浓度差)= 阻力(电位差)形成K+平衡电位(EK)( K+外流达到平衡后在膜两侧造成的电位差)EK RP2.证明:K+平衡电位(EK RP)的证据(1)实测值计算值 实测值:细胞内记录法测静息电位;计算值:Nernst公式(室温27) (2)人为改变K+o,实测值计算值 K+o膜两侧K+浓度差K+外流膜内外电位差去极化方向,其改变的情况基本和根据Ner

9、nst公式计算出的结果一致。(3)上述实验证实,RP的产生是由于正常细胞K+iK+o,而安静时膜对K+有通透能力造成。二、动作电位1.产生机制:膜外Na+浓度膜内 内负外正电位差阈上刺激-阈电位Na+通透性的突然增大Na+经通道向膜内易化扩散,加之膜内原有静息电位时维持的负电位对Na+的吸引Na+迅速内流,膜去极化膜电位为0Na+继续内流,膜反极化,膜电位内正外负电位差阻止Na+内移,Na+浓度差促进Na+内移阻力=动力达到平衡(Na+平衡电位/超射值)Na+通透性消失K+通透性增大,K+外流,膜发生复极化总之,上升支:Na+内流,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下降支:K+外流;负后电位(去极化后电

10、位):复极接近RP时,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阻碍了K+继续外流;正后电位(超极化后电位):复极化结束后,Na+-K+泵活动,泵出+ 泵入+,产生生电性作用,使膜两侧电位出现超极化。2.证明:(1)实测值计算值 实测值:细胞内记录法测静息电位;计算值:Nernst公式(室温27) (2)人为改变Na+o,实测值计算值(3)采用电压钳技术,测得一条曲线,再分别阻断Na+和K+通道,得出两条曲线,对比可以证明,上升支是由于Na+的内流,下降支是由于K+的外流导致。4.跨膜信号转导有哪几个途径?根据感受和传导过程跨膜信号转导可分为3个途径:(1)通过具有特异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介导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根据

11、通道蛋白感受外来刺激信号的不同可分为: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此三种通道蛋白质使不同细胞对外界相应的刺激其反应,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特点:速度快、出现反应的位点较局限。(2)由膜的特异性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系统特点:效应出现较慢、反应较灵敏、作用较广泛。(3)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没有G蛋白的参与,没有第二信使的产生,没有胞浆中蛋白激酶的激活。5.试述神经与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特点。(1)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神经末梢兴奋接头前膜去极化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顺浓度差流人膜内内流的Ca2+促使含有ACh的囊泡破裂,A

12、Ch被释放ACh在接头间隙扩散ACh与终板膜的N受体结合终板膜对Na+通透性增高,Na+内流终板电位(局部电位)终板电位总和并达到阈电位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突触延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1:1。6.肌细胞的肌肉收缩过程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Ca2+释放肌浆Ca2+浓度增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变构 原肌凝蛋白变构肌球蛋白横桥头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ATP酶激活分解ATP横桥扭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小节缩短。7.局部电流学说的内容?(1)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在膜同侧出现电位差(2) 由于电位差而形成局部电流。其方向: 膜内: 兴奋部位未兴奋

13、部位;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3) 未兴奋部位膜电位降低到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兴奋的传导:AP产生, 消失, 再产生, 不断向前推进8局部兴奋与动作电位的区别(1)局部反应及其产生机制 阈下刺激不引起细胞或组织产生动作电位,但它可以引起受刺激的膜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膜的去极化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局部反应产生的原理,亦是由于Na十内流所致,只是在阈下刺激时,Na十通道开放数目少,Na十内流少,因而不能引起真正的兴奋或动作电位。(2)局部反应和动作电位的区别:局部反应动作电位刺激强度阈下刺激等于、大于阈刺激钠通道开放少多电位变化小于阈电位等于、大于阈电位不应期无有总和有无全或无无,电位

14、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改变有传播电紧张性扩布,衰减性,不能远传局部电流形式传导,非衰减性,可以远传9. 兴奋的传播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兴奋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传导速度快。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鞘纤维传导快。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神经在细胞间的传递特点是单向传递;传递延搁;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10.试比较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有什么不同?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

15、递不同之处是:(1)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进行的,是已兴奋的膜部分通过局部电流刺激了未兴奋的膜部分使之出现动作电位;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2)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只能是单向传递,这是由它们的结构特点决定的。(3)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相对不疲劳的,且传导过程不易发生“阻滞”;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由于化学物质的消耗等原因易疲劳,且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4)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有时间延搁现象。(5)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全或无”的;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终板电位属于局部电位,有总和现象。11.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引起的骨骼肌收缩经历了哪些生理反应过程?(1)坐骨神经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