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408276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对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 题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如何,某种意义上直接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就中学语文学科而言,不少学校和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有许多成功的做法,但在面上,语文课堂在实施新课程中催生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还是不多,因为新课程理念要转化为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行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质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目前语文课改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新课程理念还没有完完全全、形神具备地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彻底地转变为一线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具体表现在:1、对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把握不够到位语文课程标准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课

2、程目标采用三个维度的设计。三个维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整体性,这三维目标是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割裂。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三维目标的共存与共融方得新课程的精髓,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功能。当然,在不同课文、不同课时的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定可以各有侧重,但决不能彼此割裂或者顾此失彼。而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骎骎然有一柱擎天之势,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则被不断弱化、矮化。课堂教学越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直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教师忙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忽略了对一些语文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凸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但对于语

3、文教学来说,这并不意味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可以“独立”和“直接”进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它应该是伴随着对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如果脱离语文的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的、人为的、机械生硬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必然是空洞无力的,也是低效或无效的。因此我们不能以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借口,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我们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如有一位老师执教父母的心,课的前面一大半活动开展比较到位,再加上教师具有很强的“煽情”

4、的本领,学生情感体验深入,不少学生潸然泪下。到此师生表现都很成功。但执教老师觉得意犹未尽,又补充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谈谈体会。第一,你觉得父母的爱和孩子的爱之间可以画等号吗?第二,如果你家贫困,有富人要收养你,你会愿意吗?第三,你嫌弃过自己的家庭,讨厌过自己的父母吗?这三个问题执教者自己认为设计得很好,把文本向社会、家庭拓展延伸。那么这个“尾巴”是否如执教老师认为的那样“漂亮”呢?我以为是值得怀疑的。这三个问题让我们明显的感觉到这是一种外加的“思想教育”的旧模式。语文课堂可不是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的篮筐,可不能期待在一两节课内把“什么问题都解决”。2、对依纲靠本和迁移拓展的关系处理不够到位这次课程

5、改革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新课程旗帜鲜明提出加强语文的实践性,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宽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外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大胆延伸,不断拓展,课堂教学不再囿于教科书所规定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大大丰富。老师们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也是值得肯定的变化。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不少语文课堂包括一些优秀的展评课,都机械片面地理解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语文学习的迁移拓展的思想,执教者为拓展而拓展,把迁移拓展当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一个招牌。而且课堂上迁

6、移拓展的 “度”把握不住,常常出现在课堂迁移拓展过程中师生共同信马由缰,越跑越远,最后彻底的脱离了文本、脱离了教科书的现象。这也可以说是我们老师新课程实施水平不高的一种表现。一位老师执教珍珠鸟一课,课的后一半完全上成了环保教育的专题课,课件上列出了以下的数据:“从地球上最初的25亿个物种,到如今的2亿个物种,兽类每两年消失一个物种,鸟类每一年消失一个物种。据科学家统计,下个世纪,地球上的植物将会以每两小时灭绝一个物种的速度进行着。”这跟文本的思想内容相关吗?跟语文相关吗?再如另一个课例春,老师收集了很多图片,展示的春天是如此的美好,确实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可语文呢

7、?文本中那些精美的语句呢?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显然这些语文的东西无法得到落实。前面提到的父母的心实际上也有一个迁移拓展过度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适当地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如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课中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课后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更要用好教科书,要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我们一定要避免出现忽略教材内容、要求,忽视对文本的研读,过早、过多地补充其他内容或过多安排与学习语文关系不大的活动的做法。作为语文教师,这就是在种好自己的田,浇好自己的园。3、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不够到位新课程一个最大

8、的亮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此全面取替过去课堂上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但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首先是关于小组合作讨论。以下几种现象很常见:一是合作讨论内容不合理。小组合作必须是学生单个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这才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但常常是讨论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不需要小组合作,但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合作讨论。二是讨论时间不合理。有的讨论时间过少,学生无法充分展开,讨论成了摆设。有的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三是小组中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分工,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者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优秀者的

9、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四是合作讨论的形式单一。只要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起,唧唧喳喳说个不停。老师不能够结合现实的教学情景,研究并选用最为有效的合作方式。如人物分工讨论、书写讨论、辩论讨论等。其次是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把“自主”变成“自流”。语文新课程强调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于是有的老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看得如何也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老师甚至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喜欢读那一段就读那一段,学习方式由自己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成为典型的自流式教学。第三是关于课堂活动体验。具体表现在

10、:一是活动无目的,无价值。例如让学生表演驿路梨花中小姑娘们的欢快,没有必要。还有一些活动不适合学生的身份,比如让学生表现见到罗敷的神情,让学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二是活动无体验。有了活动却没有应有的体验,没有应有的反思。有些语文课上的活动脱离了语言本身,形式上是活动的特征,但内容上偏离了语文的目标。三是活动方式单一。有些课堂只要是活动,总是生硬的表演课文内容,造成了学生的视觉疲劳不说,有的还起到了反作用。老师应当根据课堂及课堂情形,灵活、恰当的运用比赛、点评、欣赏等形式。4、课堂控制方式的

11、变化不够到位新课程非常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课程理念的一大进步。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我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来看,这两者的关系老师们把握得并不太好,主要表现为许多老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控制方式未得新课程的精髓,也显得功力不足。首先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控制的基本手段。理想化的课堂提问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提问中的难点,随机将问题归类、深化,从中发现值得师生共同探究的新问题。但目前许多课堂虽然学生提问很踊跃,但那些问题一般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的走向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缺少生成性

12、。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则习惯性举手,仓促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是无法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其次是课堂点评。这是最能出彩、最能凸显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控制课堂的方式。有时学生的回答、讨论灵气四溢,袒露出思维的痕迹,可惜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够敏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缺乏深入引导和挖掘,课堂教学宝贵的生成资源就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的点评,也比较单一苍白,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评价,让人感到老师语言空洞;有的老师滥用表扬,不管问题价值大小,学生回答的含金量多高,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太棒了”等等;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不够准确,对学生思维中的创新不敢加

13、以大胆肯定,对似是而非的回答也不能给出明确的评判。再次是教师的讲授。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教师讲授都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常规行为。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过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其实,讲得多并不见得是个错误,多而精彩肯定受欢迎。新课程改革“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是一个革命性的主张,在实践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当课程专家提出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之后,许多老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适应过来: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岂不正好解放了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老师讲得少正好掩盖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和课堂准备的不充分。老师讲得少而不精,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反而

14、不如以前。 5、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尺度把握不够到位很多老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说是得心应手,课堂也成了多媒体制作的大比拼。一些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受到了冷落,有时一节课下来我们看不到老师的一个粉笔字。实际上我们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不能摒弃有效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潇洒隽秀的板书也是为人师者魅力的集中体现。同时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多媒体又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相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另一方面多媒体提供的直观画面

15、也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文学习的特点背道而驰。从语文学习的特点看,语文学习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像。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阅读主体即学生的想象,正如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原著一样。而且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不能用一个课件演示去涵盖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充分证明新课程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16、所存在的低效无效现象。二、对 策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前面提到的各种问题,使我们的语文课能真正得到新课程的精髓,成为新课程下的好课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头绪比较多,我们也无法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一一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探讨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入手,梳理一下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线索,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撇开教育教学理念的纷争,林林总总的语文新课程的教学问题归结起来还是两大方面,一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什么的问题;二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怎么教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交汇点也就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毫无疑问,高效的、有效的课是好课,低效的、无效的课就是差课。这个观点本身是无需要论证的,这样的课堂也无须要我们去描述,我们需要思考和讨论的是如何让我们的课成为符合新课程精神的有效高效的好课。1、我们要明确自己在“教什么”和“怎样教”也许有老师会说,“一个教师可能对为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