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95218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科目: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分A、B卷,通常情况下考A卷题型:一 、选择题(10题*2分=20分)二、 名词解释 (4题*5分=20分)三、 简单题 (4题*8分=32分)四、 论述题 (第19题13分,第20题15分,共28分)一 、选择题复习1、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核心力量是( B )A、资本要素 B、劳动力要素 C、土地要素 D、技术要素2、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配置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手段和方式是( A )A、行政手段 B、市场手段 C、价格手段 D、供求机制3、决定了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次序的是( D )A、劳动力资源的结构 B、劳动分工顺序 C、劳动力资

2、源的总量 D、人类的消费次序4、劳动力配置的产业次序是( B )A、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C、农业商业手工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5、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C)A、1950年1957年的农业合作时期 B、1979年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C、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D、1980年8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6、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实质内容就是( A )课本P61A、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B、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

3、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扩大C、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扩大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D、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资本主义部门的缩小和自给农业部门的缩小7、从跨省流动的情况来看,跨省流动就业人口集中在东部。在全部跨省流动的就业人口中,跨省流动就业人口的主要流入地是( D )A、上海 B、江苏 C、福建 D、广东8、引致劳动力流动的最主要经济因素和引导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信号是( C )A、产业结构差距 B、城乡投资规模 C、城乡收入差距 D、产业发展政策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主要扛杆是( C )A、供求信息 B、市场信息 C、价格信号 D、行业信息10、劳动力向第三

4、产业转移的重要决定因素是( C )A、消费总量的变化 B、消费顺序的变化 C、消费结构的变化 D、消费弹性的变化11、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和革命性的要素是( D )A、资本要素 B、 技术要素 C、土地要素 D、劳动力要素12、关于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涵义是指( B )A、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平 B、人的劳动能力 C、劳动者 D、智力13、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1980年8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并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D )A、计划配置 B、统包统配的就业模式 C、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 D、“三结合”的就业方针(1980年8月党中

5、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提出了 “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即在全国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14、由于传统农业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低甚至等于零,所以,如果现代城市部门提供的工资高于维持生存的工资,传统农业部门的劳动供给是( D )课本P61A、弹性为1 B、无弹性的 C、弹性为0 D、无限弹性的15、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核心是( A )课本P61A、部门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B、地区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

6、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C、行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D、产业之间生产力不同是造成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并且随着工业部门投资的增加,剩余劳动力将会完全被工业部门吸纳16、从跨省流动情况看,跨省流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D )A、拆迁搬家 B、工作调动 C、投靠亲友 D、务工经商17、对社会劳动力资源在非农部门间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B )课本P175A、工资水平 B、农业劳动率 C、农产品消费 D、工业化进程18、下列哪个部门是国民经济的第一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 )A、工业部门 B、商业部门 C、IT部门 D、农

7、业部门19、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是指( A )课本P179A、资本的技术构成 B、资本的价值构成 C、资本的有机构成 D、资本的随机构成20、制造业和采掘业属于( B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二、 名词解释复习1、农业劳动力资源数量变动规律 课本P163答:劳动力资源在农业部门的配置既受劳动力资源的自然性制约,也受其经济性属性的制约。从劳动力派生需求的性质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自然属性来看,农业劳动力的规模原则上是由社会成员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结构决定。2、劳动力配置规律答:指劳动力在各产业、各部门、各行业、各劳动岗位之间的分布次序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3、人口迁移“

8、推一拉”理论 课本P68答:唐纳德博格提出系统的人口迁移“推拉”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从运动学观点,人口迁移是两种不同的力作用的结果,一种是促进人口迁移的力量;一种是阻碍人口迁移的力量。4、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答:这种制度是国家有关行政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根据生产建设需要,运用行政手段,对在职的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进行分配和调动的制度。这种方式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统筹安排劳动力和重要手段。5、就业结构: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内的分布、构成和联系。6、劳动生产率:反映劳动者从事产品生产的能力和效率的指标。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和效率用劳动消耗量与劳动成

9、果的比例来表示。三、 简单题复习1、简述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内容答:宏观劳动力配置正是以劳动经济学理论方法为指导,研究劳动力资源在宏观层面上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并实现社会福利和增长。(1分)具体来看,宏观劳动力配置主要是从制度和经济的角度研究如何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空间上和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1分)其内容包括: (1)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的特点及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1分)(2)根据一定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及决定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如何从制度层面上改善劳动力配置的政策建议。(1分)(3)历史地分析

10、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1分)(展开论述1分)2、简述统包统配制度的弊端。答:统包统配的制度有采取“包下来”的政策,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符合实际需要的,后来由于“左”的思想影响,这种办法被延续下去,而且扩大到所有人。(1分)这种制度带来一系统的弊端:(1)造成了待业人员对国家的过分依赖。(1分)(2)不利于计划生育政策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推行。(1分)(3)严重束缚了就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1分)(4)用人单位不能根据自身需求决定所需的劳动力。(1分)(展开论述1分)3、简述判断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的标准。答:判断社会劳动力资源是否有效的标准应该包括:

11、(1)劳动力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2)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是否得到节约。(3)自然资源是否得到较充分的开发利用。(4)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5)劳动力生产率是否得到提高。4、简述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答: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存在着必然联系,随着经济的高级化,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相应地在第二、第三产业中就业人员的比重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了质的飞跃。我国产业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由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门类齐全、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2)由偏重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转变为三次产业全面发展(3)由“重重工业,轻轻工业”

12、转变为轻重工业协调发展(4)农业内部结构由片面强调“以粮为纲”转变为农林牧渔全面发展(5)由忽视甚至限制服务发展转变到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5、简述我国就业结构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特点,基本上决定了我国劳动力资源在各产业间配置的特点。 改革开放前我国劳动力配置结构变化主要呈现以下特征:1.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移滞后于产值结构的变化;2.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呈现出一种超前提高的状态;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就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也表现出:1.女性就业结构变化明显2.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3.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非国有部门的就业人数上升较快。6、简述流动人口对流出

13、地及流入地的负面影响。(1)对流入地的负面影响。1.加大了流入地人口、资源、环境等压力2.加大了流入地就业压力3.社会公共服务压力。(2)对流出地的负面影响1.在农村人口结构上可能会不利于农业生产2.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兼业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3.农村劳动力外流使农村支付较高的社会成本。四、 论述题复习1、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加速转移的途径和措施。答: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2.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3.有利于城市化建设4.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5.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6.转移农村剩余

14、劳动力能使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进入农业领域空间,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打破小生产格局,提高农产品商品率7.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将缩小收入差距,相当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积累了一定的收入。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条件。农业劳动力剩余的成功转移的重要标志和条件:1.非农业的发展2.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要真正促进农业劳动力剩余部分成功转移,至少要做到: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以吸收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增加两者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对农业进行制度上和组织上的创新,保护有限耕地,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提高土地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也不可能是顺利的,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1.生产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