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部设计手册_运动分析报告文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2394064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车部设计手册_运动分析报告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整车部设计手册_运动分析报告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整车部设计手册_运动分析报告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整车部设计手册_运动分析报告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整车部设计手册_运动分析报告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车部设计手册_运动分析报告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车部设计手册_运动分析报告文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布置篇第章 运动分析校核报告整车运动分析是整车DMU(数字化虚拟样机)分析的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检查整车所有运动件在运动过程中与周边件的间隙合理性,校核内容包括底盘、车身、内外饰、附件。报告由整车总布置科撰写及归档。1.1 报告内容 1.1.1 发动机罩运动分析目的:验证发动机罩运动过程中与周边件的间隙合理性;验证发动机罩气弹簧支持杆在开启和关闭时周边间隙合理性。输入数据:发动机罩及发动机机罩隔音垫、铰链、机罩开启角、前舱导水主板、翼子板、机罩锁、散热上横梁、限位块、左/右组合灯、前保险杠总成、密封条等机舱上部数据。输入参数:发动机罩铰链开启角、铰链旋转中心。运用CATIA软件的DMU K

2、inematics模块对发动机罩的运动进行模拟。如图1所示:图1 发动机罩模拟示意图输出物:发动机罩总成与翼子板间隙图,其间隙值一般大于2.5mm或大于间隙面差定义;发动机罩与前保险杠间隙变化图,其间隙值一般大于4mm或大于间隙面差定义;发动机罩与通风盖板间隙变化图,其间隙值一般大于3mm或大于间隙面差定义;气弹簧支撑杆与周边间隙变化图,其间隙值一般大于5mm;气弹簧铰接点角度变化图,整个运动过程中角度变化量不超过3;机罩锁锁钩与锁体之间运动关系,打开或关闭状态锁舌不与锁钩干涉。1.1.2 前车门运动分析目的:通过前车门的运动模拟过程,检查是否与周边零件存在干涉,检查车门限位器与车门附件的间隙

3、情况,避免实车存在的风险。输入数据:前车门总成,侧围总成,翼子板、前车门内饰、仪表台总成、外后视镜、车门附件总成、车门线束总成、三角窗等。输入参数:前门铰链中心线后倾角度,内倾角度,前门全开角度(限位器)角度,铰链全开角度。运用CATIA软件的DMU Kinematics模块对前车门的运动进行模拟。如图2所示:图2 前车门运动模拟示意图输出物:前车门总成和翼子板之间的运动间隙变化图,其最小间隙为2.5mm或为间隙面差定义的1/2;前车门总成和车身上铰链之间的运动间隙变化图,其最小间隙为4mm;前车门总成和车身下铰链之间的运动间隙变化图,其最小间隙为4mm;车门限位器的运动轨迹及间隙变化图,车门

4、限位器不与周边件干涉;1.1.3 后车门(滑移门)运动分析目的:通过后车门的运动模拟过程,检查是否与周边零件存在干涉,检查车门限位器与车门附件的间隙情况,避免实车存在的风险。通过对滑移门的运动模拟过程,检查滑移门内饰与侧围外板的间隙情况,检查滑移门铰链运动合理性,检查是否与周边零件存在干涉。输入数据:后车门总成、侧围总成、后车门铰链总成、后车门限位器、后车门内饰总成、侧围内饰、后车门附件总成、后车门电器件;滑移门总成、侧围总成、滑移门铰链总成、滑移门限位器、滑移门内饰总成、侧围内饰总成、滑移门附件总成、滑移门电器、门槛内饰;输入参数:后门铰链中心线后倾角度,内倾角度,前门全开角度(限位器)角度

5、,铰链全开角度。滑移门行程运用CATIA软件的DMU Kinematics模块对后车门(滑移门)的运动进行模拟。如图3所示:图3 滑移门运动模拟示意图输出物:后车门总成和侧围及前车门板之间的运动间隙变化图,其最小间隙为4mm或为间隙面差定义的;后车门总成和车身上铰链之间的运动间隙变化图,其最小间隙为4mm;前车门总成和车身下铰链之间的运动间隙变化图,其最小间隙为4mm;车门限位器的运动轨迹及间隙变化图,车门限位器不与周边件干涉;滑移门总成和前车门总成之间的运动间隙,其最小间隙为4mm;滑移门内饰总成和侧围总成之间的运动间隙,其最小间隙为10mm;滑移门总成和侧围总成之间的运动间隙,其最小间隙为

6、2.5mm或间隙面差定义;滑移门铰链与导轨间隙变化值,三根导轨设计偏差不超过1mm。1.1.4 备门(后备箱盖)运动分析目的:通过备门的运动模拟过程,检查是否与周边零件存在干涉,检查气弹簧布置合理性,避免实车存在的风险。通过后备箱盖的运动模拟,检查是否与周边零件存在干涉,检查气弹簧(铰链)布置合理性,避免实车存在的风险。输入数据:后备门总成、顶盖总成、左侧围总成、右侧围总成、后围总成、顶盖内饰、侧围内饰、备门内饰、后围内饰、备门附件备门电器;后备箱盖总成、顶盖总成、左侧围总成、右侧围总成、后围总成、行李箱内饰、行李箱附件装置、后挡风玻璃总成、后备箱铰链(气弹簧)、后备箱锁总成。输入参数: 备门

7、开启角及铰链中心、后备箱开启角度及铰链中心(气弹簧行程)。运用CATIA软件的DMU Kinematics模块对备门及行李箱盖的运动进行模拟。如图4所示:图4 后背门运动模拟示意图输出物:背门总成和顶盖总成之间的运动间隙,其最小间隙为4mm或间隙定义;背门总成和侧围总成的运动间隙,其最小间隙为3mm或间隙定义;气弹簧与周边间隙变化值,其最小间隙为10mm。1.1.5 加油口盖运动分析目的:通过加油口盖的运动模拟过程,校核加油口盖在开启和关闭状态与周边件的间隙情况,避免实车存在风险。输入数据:油箱总成,侧围总成,加油口盖总成,加油口盖限位机构。输入参数: 加油口盖开启角运用CATIA软件的DMU

8、 Kinematics模块对加油口盖的运动进行模拟。如图5所示:图5 加油口盖模拟示意图输出物:加油口盖外板和左侧围外板之间的运动间隙,其最小间隙为1.5mm或间隙定义。1.1.6 前车门玻璃运动分析目的:通过车门玻璃的运动模拟过程,检查是否与周边零件存在干涉,检查与周边零件间隙是否满足要求,检查玻璃的两个安装点的偏移量是否满足要求,避免实车存在的风险。输入数据:前车门总成、前车门内饰、车门附件总成、车门线束总成、前车门玻璃大面。输入参数:玻璃升降行程运用CATIA软件的DMU Kinematics模块对前车门玻璃的运动进行模拟。如图6所示:图6 前门玻璃模拟示意图输出物:前车门玻璃与前车门外

9、板上加强板的间隙,其最小间隙为10mm;前车门玻璃与前车门外板下加强板的间隙,其最小间隙为25mm;前车门玻璃与前车门防撞梁总成的间隙,其最小间隙为25mm;前车门玻璃下降后与玻璃大面的面差前车门玻璃下降后玻璃的前边线与前引导线的线差前车门玻璃下降后玻璃的后边线与后引导线的线差前车门玻璃与前车门窗框总成的间隙前车门玻璃与前车门玻璃后导轨总成的间隙前车门玻璃前安装点处y方向的偏移量,上中下的三个位置标准为(3-10mm,大约10mm,3-10mm)前车门玻璃后安装点处y方向的偏移量,上中下的三个位置标准为(3-10mm,大约10mm,3-10mm)1.1.7 后车门玻璃运动分析目的:通过车门玻璃

10、的运动模拟过程,检查是否与周边零件存在干涉,检查与周边零件间隙是否满足要求,检查玻璃的两个安装点的偏移量是否满足要求,避免实车存在的风险。 输入数据:后车门总成、后车门内饰、车门附件总成、车门线束总成、车门玻璃大面。输入参数:后车门玻璃升降行程运用CATIA软件的DMU Kinematics模块对后玻璃的运动进行模拟。如图7所示:图7 后车门模拟示意图输出物:前车门玻璃与前车门外板上加强板的间隙,其最小间隙为10mm;前车门玻璃与前车门外板下加强板的间隙,其最小间隙为25mm;前车门玻璃与前车门防撞梁总成的间隙,其最小间隙为25mm;前车门玻璃下降后与玻璃大面的面差前车门玻璃下降后玻璃的前边线

11、与前引导线的线差前车门玻璃下降后玻璃的后边线与后引导线的线差前车门玻璃与前车门窗框总成的间隙前车门玻璃与前车门玻璃后导轨总成的间隙前车门玻璃前安装点处y方向的偏移量,上中下的三个位置标准为(3-10mm,大约10mm,3-10mm)前车门玻璃后安装点处y方向的偏移量,上中下的三个位置标准为(3-10mm,大约10mm,3-10mm)1.1.8 前悬架运动分析目的:分析前悬架的设计硬点在车辆处于悬空,空载、半载、满载和极限载荷(下面简称车辆的种状态)下的坐标值;分析前悬架零部件在运动过程中与周边零件间隙;分析前轮定位参数在车辆从空载到极限载荷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分析驱动轴空间角度在车辆的从空载到极

12、限载荷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输入数据:前悬架总成、传动轴总成、转向固定装置、转向传动装置、机舱总成、翼子板总成、前轮罩总成。输入参数:前悬架总成硬点参数,减振器滑柱行程、转向器行程。运用CATIA软件的DMU Kinematics模块对前悬架的运动进行模拟。如图所示:横向稳定杆总成稳定杆连接杆总成下摆臂总成前转向器总成前副车架总成前驱动轴总成前悬架左纵梁总成前悬架横梁总成图8 前悬架模拟示意图输出物:左驱动轴总成与横向稳定杆总成间隙左侧转向横拉杆与横向稳定杆总成间隙左下摆臂与横向稳定杆总成间隙注:其中每个间隙值用个图像来表示在车轮不转向时,间隙值随车轮跳动的变化图像在车轮处于左转极限时,间隙值随车

13、轮跳动的变化图像在车轮处于右转极限时,间隙值随车轮跳动的变化图像前轮的所有包络空间数据,前轮无转向时悬空到极限位置;左转向23时悬空到极限位置;右转向23时悬空到极限位置;左极限转向时悬空到80全跳动位置;右极限转向时悬空到80全跳动位置这五种状态下的轮胎包络。前轮包络空间和车身间隙,包络空间和车身最小间隙一般设计要求大于25mm前轮定位参数在车辆从空载到极限载荷过程中的变化(表1)表1前轮定位参数在车辆从空载到极限载荷过程中的变化 状态名称空载半载满载上极限载荷前轮前束角(度)前轮前束值(mm)车轮外倾角(度)主销内倾角(度)主销后倾角(度)主销偏移距(mm)主销后倾距(mm)前轮轮距变化值

14、在车辆从空载运动到极限载荷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驱动轴空间角度在车辆的从空载到极限载荷过程中的变化情况。1.1.9 后悬架运动分析目的:分析后悬架的设计硬点在车辆处于悬空,空载、半载、满载和极限载荷(下面简称车辆的种状态)下的坐标值;分析后悬架零部件在运动过程中与周边零部件的间隙;分析后轮定位参数在车辆从空载到极限载荷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输入数据:后悬架、车身底部总成、后轮胎总成输入参数:后悬架硬点参数、后轮定位参数、后减振器行程、驱动轴总成(四驱)运用CATIA软件的DMU Kinematics模块对后悬架的运动进行模拟。如图所示:后减振器下安装点左后车轮轮心后减振器上安装点后桥纵臂衬套与车身连接中点图9 后悬架模拟示意图输出物:后悬架在运动过程中与周边零部件的间隙情况分析后轮包络空间和周边零件间隙情况,周边间隙不小于25mm。后轮定位参数在车辆从空载到极限载荷过程中的变化(表2)表2后轮定位参数在车辆从空载到极限载荷过程中的变化 状态名称空载半载满载极限载荷后轮前束值(mm)后轮前束角(度)后轮外倾角(度)1.1.10 前风窗雨刮器运动分析目的: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以达到在软件中将前雨刮的真实运动情况反映出来,分析雨刮刮刷的运动轨迹,校核刮刷面积是否符合相关法规,以及在工作范围内,关键旋转角度的变化曲线。输入数据:前风窗雨刮器总成、前挡风玻璃、前舱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