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二)》-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3)

上传人:you7****5932 文档编号:122387906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经济学(二)》-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管理经济学(二)》-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管理经济学(二)》-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经济学(二)》-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经济学(二)》-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 订 处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0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19.9) 管理经济学(二)主讲教师: 卿志琼一 、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1、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特点比较分析2、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与评价3、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关门点决策4、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利润状况分析5、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分析6、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分析7、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8、论一级差别定价、二级差别定价和三级差别定价的含义与适用条件9、论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与企业决策10、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11、寡头市场结构

2、的特点分析12、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长期均衡条件与效率分析13、卡特尔定价与价格领导的含义与应用14、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15、运用某一市场结构分析企业的定价与产量决策16、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含义及其应用17、企业不同的定价实践与应用18、市场进入障碍与市场结构以某市场为例19、长期投资决策原则与应用20、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二、论文写作要求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3题20题,可以加副标题。如第2

3、0题,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以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广告战为例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3、不接受纸质论文。4、 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关于价格歧视的概念,泰

4、勒尔在产业组织理论一书中的描述被公认是比较权威的:“当两个单位的同种商品对同一消费者或不同消费者售价不同,我们就可以说生产商实行了价格歧视。”其实这句话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不同价格反映了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的不同,那么这只是价格差别而非价格歧视。也就是说,价格歧视强调的是同一产品或微小差异的产品在不同情况下向不同或相同的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此时产品若有差别,则是来自生产商人为的划分。一、价格歧视的定义“价格歧视”指的是:出售完全相同的产品或提供完全相同的服务,却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钱。这看起来很不合理,其实,这种现象的背后有客观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首先,任何商家都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尽可

5、能高地定价。但价格太高,东西就卖不出去。这样一来,商家只好按消费者普遍能够接受的水平来定价。其次,消费者的需求是有不同弹性的。有些东西对有些人来说是不得不买的,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可买可不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家,正是发现了需求的不同弹性,进行差别定价。这样,就形成了“价格歧视”。 二、价格歧视的分类(1)完全价格歧视(个人化定价)即生产商能够实现向每个消费者索取他愿为每单位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此时,生产商可以获得全部消费者剩余。这显然有个前提:生产商对消费者的需求了如指掌,因而才能实现对消费者的个人化定价。(2)二度价格歧视(版本划分)它是通过生产商将自己的产品推出不同的版本用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

6、的消费者来实现的。这种价格歧视运用较广,因为它不需要生产商对消费者的情况很了解,变数也较大。这种价格歧视是基于消费者的自我选择机制的,生产商只是对自己的产品做了划分而已,并以此来区别消费者。 (3)三度价格歧视(群体定价)即相同的产品,生产商对不同群体的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这种价格歧视也需要生产商熟谙消费者的情况。与二度价格歧视不同,这种价格歧视是直接将消费者群体做了划分,而不是借划分自己的产品来间接区分消费者。和完全价格歧视相比,在同一消费群体的消费者之间,无法再度形成价格歧视这种情形下,往往对产品需求程度高的或者对行情不大了解的消费者被索要高价,反之则享受低价。三、生活中的价格歧视众所周

7、知,产品的全部价格不仅要包括货币价格,而且要包括隐含的时间机会成本,这里的时间包括换寻产品和购买产品(以及消费产品的时间)。我们可以假定,人们对于免除购买所费时间估价越高,人们致力于寻找低成本的购买安排就越少。换句话说,一个对于时间的估价相对高于货币收入的人,为了节省购买时间,将更多地用货币支出来代替花费的时间,他将用更少的时间去发现更低的价格。那么,在一个给定的商店,一个较富有的人的需求价格弹性将比一个较贫穷的人更低。零售商面临两类消费者,一类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相对小一些,一类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相对大一些。零售商的问题是区分两类消费者,并向较富有的消费者索取较高的价格。一种方法就是对那些乐于花费

8、时间成本的顾客提供一个回扣,回扣形式就是商品券。因此,想要回扣的人必须收集并保存商品券,然后在指定的地点换成商品。所有这些活动需要时间,这样,我们所假定有较大需求弹性的较贫穷的人,为他们购买的商品支付了较低的价格,因为他们换掉商品券时,就能得到商品。而需求弹性较小的富有的消费者由于时间成本的缘故拒绝这些商品券。他们的购买不享有任何回扣。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也被称为完全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叫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不如一级价格歧视那么严重垄

9、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叫三级价格歧视.在第一种情况下,厂商销售产品集的原因在于:如果消费者对产品集中的不同产品的偏好是负相关的,那么单独销售产品或者会使产品定价太低,或者会排斥某些消费者。而采取产品集销售既不会降低利润,也不会排斥消费者。通过产品集,厂商将异质市场同化为一个同质市场。例如,某一厂商销售两种产品 A和 B,消费者市场由两个同等规模的子市场 X和Y组成,其意愿价格分别为(12,4)和(4,12),假设各产品的单位成本都低于4。如果采取单个产品销售,则 A的价格为12,B的价格为4,X不会购买 B,Y也不会购买 A。但是如果将 A和 B作

10、为一个产品集进行销售,则 X和 Y对产品集的意愿价格都是16,这样,销售额从24上升到32,且不会排斥任何消费者。 但是,这种产品集策略也存在一个缺点,即消费者的意愿价格可能低于产品的边际成本。例如,假定上例中产品单位成本均为6。假如产品单独销售,利润为12。而采取产品集时,X对 B和 Y对 A的意愿价格均小于边际成本,则利润降为8。这时,采取单独销售则对厂商更为有利。在第二种情况下,厂商采取产品集是为了增加销售。最常见的例子是体育套票和音乐会套票等。以年度体育套票为例,假设年度比赛场次为 N,总成本为 E,预定价格为 P,厂商在确定 P时可以通过抽样调查了解愿意以价格 P购买套票,而观看场次为(1.2.3N-1.N)的消费者的数量,由此得到总的收益,然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最优的 P。上面讨论的都是单纯产品集销售,实际中更多采取的是混合销售,即同时采取单独产品销售和产品集销售。地区性压价行为、没有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价格都是价格歧视行为的具体表现。根据罗宾逊一帕特曼法的规定,适用价格歧视禁止规定的行为必须符合两个要件,其一是企业将同样的货物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了不同的顾客; 其二是有理由认为这种行为会导致竞争受到损害。但是,并非所有的价格歧视行为都是自身违法的,如果供应人能够证明他相应地降低了成本,实行差别价格,确定低于其他竞争者的价格是合理的,也可免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