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广电特色大众文化活动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76286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有广电特色大众文化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打造有广电特色大众文化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打造有广电特色大众文化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打造有广电特色大众文化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打造有广电特色大众文化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造有广电特色大众文化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有广电特色大众文化活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造有广电特色的大众文化活动摘要我国新闻传媒事业迅猛发展,进入全媒体时代后主流媒体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中央台以精英实力打造大众文化舌尖上的中国为业界人士指点迷津;浙江广电集团观众嘉年华,引导积极健康思想观念,彰显主流精神价值,探索主流媒体打造大众文化活动的实践路径;湖南卫视中国最强音,立足草根基础,展现平民化娱乐特色。总结研究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打造有广电特色的大众文化活动,是现阶段面对冲击和挑战切实可行的方法。关键词: 大众文化活动,主流媒体,全媒体,精英实力,草根目 录一、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面对竞争需努力打造具有广电特色的大众文化活动 4(一)主流媒体的定位和责任 4(二)主流

2、媒体的运作现状 4(三)主流媒体打造有广电特色大众文化活动的必要性 4二、我国各级各地区电视台打造广电特色大众文化活动典型实践及特色分析 5(一)舌尖上的中国大手笔打造大众文化节目掀起美食热潮 5(二)观众嘉年华打造让老百姓快乐的大众文化活动 6(三)中国最强音立足草根打造最多人参与的大众文化活动 6三、打造有广电特色的大众文化活动经验总结 6(一)立足草根、展现平民性 7(二)以精英实力打造节目 7(三)多频道联手、大手笔运作 8四、打造广电特色大众文化活动的几点思考 8(一)塑造个性化的主持人 8(二)传递正能量、提升全民素质 8(三)增强节目的大众文化服务能力和公益性 9五、参考文献 9

3、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迅猛发展,被大家广为接受,其中以网络为代表的电子媒体迅速崛起,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网络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国际互联网,英文名称“Internet”,简称“互联网”。在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把互联网定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此后,信息传播逐渐突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的界限,进入了全媒体时代。什么是全媒体?罗鑫曾在中国记者上诠释过。他说“全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

4、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各种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使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罗鑫:什么是“全媒体”,中国记者,2010年第3期。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也可以说是冲击下,传统媒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主流媒体要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这是笔者在此篇论文中探索的问题。一、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面对竞争需努力打造具有广电特色的大众文化活动(一)主流媒体的定位和责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主流媒体的定位和责任。通过查阅各类书籍笔者认为齐向真在科学之友上对主流媒体下的定义比较贴切。他指出:“在中国主流媒体应该是个政治话题而不是学术话题,由党委和政

5、府直接主办和主管的媒体,就是主流媒体”。同时,他还提出:“以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党委和政府的机关报(刊),电台、电视台,才是主流媒体。”齐向真:浅析主流媒体的特征、地位及作用,科学之友(B版),2009年第4期。一直以来,主流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传递着党中央的指导思想,担负起引导社会大众的责任。(二)主流媒体的运作现状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主流媒体所肩负的传播社会主流舆论,反映党和人民心声的使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挑战,现阶段主流媒体又处在怎样的运作状态?通过前期调查,我们不难发现,现状并不乐观。有些媒体,依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播报方式,比如大部分县市级台把节目重心放在“

6、时政新闻”上,传达给受众的不是“领导视察”就是“会议讲话”,而这些内容虽然能传递出党中央现阶段的工作部署和指导思想,但是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并不密切,这就导致普通老百姓更多选择看互联网新闻,受众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流失。有些媒体早在07、08年就开设出民生新闻热衷于报道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和诸如抢劫、诈骗等负面新闻,虽然捕捉到受众的猎奇心理提高了收视率,却没有真正达到引导社会舆论、传递正能量的作用,甚至还误导了一部分受众,可见这也不是留住受众的长远之计。还有些媒体想要加强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但是因为节目过度娱乐化,反而带来了负面的社会影响,比如一些选秀、相亲类节目,虽然留住了部分受众,却背离了

7、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主导思想。(三)主流媒体打造有广电特色大众文化活动的必要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曾经,在政府组织领导下的传统电视媒体几乎掌控了传播媒介的所有环节,电视主导着整个传播过程。但如今,这种状态正在改变,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和手机上,它们运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以消费者为导向,实现网络互动,全民参与。这一全民互动参与的优势恰恰是传统媒体所缺乏的,受众的不断流失引起主流媒体人的高度重视,大家协力探索变

8、革和提升之路。作为传统媒体要如何留住受众?如何寻求突破?如何做大做强?笔者的观点是:打造有广电特色的大众文化活动。县市级电视台在全媒体时代想要做大做强,必须扬长避短,增强自身与受众的互动性,通俗讲就是让老百姓能更多地参与进来。要怎样从高高在上的传播者、引导者转变成互动者、合作者?打造有广电特色的大众文化活动是现阶段值得尝试的方法。二、我国各级各地区电视台打造广电特色大众文化活动典型实践及特色分析打开电视机不难发现,各大频道经常播出的常规节目大部分是新闻、新闻评论、财经评论、纪录片、专题片等等,只有周末黄金时段省级电视台才有一些娱乐类节目或者晚会直播。这些常规节目的一大特点是:受众只能守着电视机

9、看却无法参与其中。该如何把受众从被动变成主动,吸引他们参与进来,从而留住他们。上至中央台下至各地区省级台都开始尝试举办大众文化活动,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打造有广电特色的大众文化活动是现阶段主流媒体面对冲击的可行之道。(一)舌尖上的中国大手笔打造大众文化节目掀起美食热潮在百度搜索栏中键入“舌尖上的中国”会出现这样一段文字: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历时13个月拍摄完成,这也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摄制组行走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70个拍摄地,动用前期调研员3人,导演8人,15位摄

10、影师拍摄,并由3位剪辑师剪辑完成。百度百科搜索:舌尖上的中国这是对舌尖上的中国比较官方的评价。一般在基层县市级电视台,拍摄一集纪录片通常会调用1-2名摄影师和一名编导,耗时一个月左右。两者相比较,不难发现舌尖上的中国的制作团队是相当强大的。这部纪录片中不单有美味食物,还有中国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介绍,航拍中国大地上壮阔的山川河流,一年四季雨雪更替,美丽的镜头令人屏息。全景、中景、近景、广角、微距,灵活多变的拍摄手法和取景角度牢牢抓住受众的眼球。“吃”是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件事,但是能通过“吃”为媒介,找到相关的、令受众热情讨论的事情,比如人文历史、生存状态、自然环境等,却只有舌尖上的中国做

11、到了。舌尖上的中国不但留住了受众,还吸引受众看了又看,甚至一时间还在中国大地掀起了“舌尖上的中国”热潮。可见大手笔打造出的大众文化节目其魅力锐不可挡。(二)观众嘉年华打造让老百姓快乐的大众文化活动浙江广电集团首创的观众嘉年华是中国(浙江)电视观众节八大活动项目之一,这一活动主要内容是在杭州市中心吴山广场让广大市民与集团各频道的主持人亲密互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传递和引导健康积极的思想观念。这一大众文化活动举办至今已有6年,分别以“电视贴近观众”、“全民迎奥运”、“纪念改革开放”、“电视带来快乐”、“我们一起走过”、“舞动十年”为主题。浙江广电集团这种创新方式,不但成功走入百姓中实现互动

12、,而且契合传递正能量的主旨,在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中,宏扬了一种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实现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追求。这也吻合了浙江广电集团管委会委员姚休在视听纵横上对观众嘉年华所作的总结,他总结“在整个嘉年华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内容和形式的设计还是节目和游戏的安排,都根据参与、热闹、娱乐、开放的基调,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先进文化的宏扬,努力追求大众文化与社会文明相结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传播健康快乐文化,彰显媒体社会责任。” 姚休:观众嘉年华:以精英实力打造大众文化的生动实践,视听纵横,2012年1期。笔者认为,这是主流媒体在全媒体时代通过打造大众文化活动又一次成功逆袭的案例。(三

13、)中国最强音立足草根打造最多人参与的大众文化活动去年,湖南卫视的中国最强音播出时段,正遇上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两档节目无论是主题定位、节目受众和节目形态都极为相似,自然被大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对于这两档节目熟强熟弱圈内人士评论不一。笔者认为中国最强音在立足草根基础、展现平民性上更胜一筹,也正是这一优势为节目留住了更 多受众。大众文化中的“大众”是“文化”前面的定语,大众文化即大众的文化,可以理解成是带有草根性的平民文化。中国最强音首先体现出草根性平民文化的就是节目的参赛者,这些参赛者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有教师、学生、医生,甚至还有农民工、残疾人等等,传达给受众的信息就是: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愿意你

14、就可以来参加我们的比赛,这在无形之中把自身的收视群扩大到了极限。比赛在环节设置上也不是一味PK然后评委点评,而是加入了主持人在每次赛前与几位选手互动的环节,这一环节看似简单,但瞬间让节目更接地气、更有血有肉。节目中的人物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而是大家身边普普通通的人,观众们更想看的,是选手们的喜悦、悲伤、紧张、无奈各种心情的纠缠,打动观众就在这里,而如果你被打动了你还会转台吗?可见,打造大众文化活动,立足草根基础最大范围的让观众参与进来也是个重要的环节。三、打造有广电特色的大众文化活动经验总结以上提到的这些主流媒体都成功打造大众文化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留住了受众、提升了收视率。他们的方法和取得的经验是否也适用于县市级电视台?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这些方法?笔者所在电视台近几年也开始了就如何打造大众文化活动的尝试和探索。 (一)立足草根、展现平民性 打造广电特色大众文化活动,立足草根,展现平民性是基础。今年5月9月,我台策划、组织海宁排舞大赛。这次排舞大赛的目标人群是各机关事业单位的排舞队、各社区的老年广场舞队和社会上热爱舞蹈人士。这样的参与者定位力求真正做到立足草根,最大范围地让普通老百姓参与到节目中,让海宁百姓在舞蹈中渡过一个热闹快乐的夏天。节目组确定这次大众文化活动的主题是: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