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超级完整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369699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PDF 页数:85 大小:54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超级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2019《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超级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2019《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超级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2019《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超级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2019《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超级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超级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超级完整版)(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教育理论基础 教育学 所占比重较大 应重点复习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五章课程第六章教学第七章德育 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九章课外 校外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 教育的概念 属性与基本要素 一 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 有目的 有意识的 地培养人 严格说 动物界没有教育 的一种 社会活动 相对于先天 而言 必须是后天获得的 是传承文化 传承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例如 小孩生下来就会 吸奶 不属于教育 先天的 小孩无意识间学会了用火 不属于教育 基本属性 目的性 育人

2、性 社会性 教育 一词 最早 见于 孟子 尽心上 易出单选题 从两种角度对教育的定义 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 广义的教育 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例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狭义的教育 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有目的 有计 划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名词解释 更狭义的教育 德育 思想品德课 个体角度 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综上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社会化的对立面是个体自由化 学习很多的社会规范 社会个体化 共同的社会规范在个

3、体身上的个体化表现 二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 育人性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 是教育的 质的规定 性 单选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 多选题 教育是 人类所特有的一种 有意识 的社会活动 目的性 教育是人类 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社会性 教育是 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育人 教育的社会属性 1 永恒性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 就存在着教育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记住 此处不能换 2 成 学校教育 2 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教育的性质 目的 内容等各不相同 纵向的不同 即不同的历 史时期 3 继承性 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 相同的 4 长期

4、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5 相对独立性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 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 6 生产性 特殊性 物质加精神 判断题 7 民族性 不同的国家民族有不同 的教育 横向的不同 即同一时期 美国和中国的教育有何不 同 例题 西汉初期实行的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A 永恒性B 历史性 C 相对独立性 D 继承性 解释 题干实际表示的是西汉初期的这种文教政策与其他历史时期不同 还是体现了历史性 三 教育的基本要素 单选或多选 教育者 受教育者 学习者 教育媒介 教育影响 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 教育者 主导 广义的教育者 对受教育者起到教育影响作用

5、的人 狭义的教育者 指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 其中 教师 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 是直接的教育者 在整个 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 受教育者 既是客体 教育对象 又是主体 学习的主体 判断题 3 教育媒介 教育中介 教育影响 教育措施 起桥梁或沟通作用 包括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与组织形 式和教育手段等 多选题 教育活动中 教育者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三个基本的要素之间构成了教育中三对最为基本的矛盾 其 中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 决定性的矛盾 判断或单选 例题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单选 A 主体 B 客体 C 教的主体 D 学的主体 二 教育的功能 一 按教育功能作用

6、的对象 分为 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 教育首先是针对人的培养 即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基 本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也称为教育的派生功能 拓展功能 二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 可分为 正向功能 有助于 积极影响 和作用 和 负向功能 例如 奴化 3 教育 消极影响 和作用 三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 可分为显性功能 和预期相一致的功能 比如 正如老师所料 和隐性功能 和预期不相一致的或是没有预料到的功能 比如 老师的言行举止 情感态度对学生产生的 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 教育的起源 一 神话起源说 不正确的 最古老的观点 体现神或天

7、的意志 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另外 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二 生物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生物本能 不正确的 教育是一种 生物现象 本能 而 不是 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否定教育的社会性 生物起源说是第 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 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代表人物 法国的 利托尔诺 英国的 沛西能 三 心理起源说 不正确的 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目的性 代表人物 美国的孟禄 四 劳动起源说 科学的正确的 也称为社会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四 教育的

8、历史发展 重点内容 一 原始社会的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1 教育具有 非独立性 教育和社会生活 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2 教育具有自发性 全民性 普及性 广泛性 无等级性 平等性 和无阶级性 3 教育具有原始性 二 古代社会的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一般指奴隶社会 的教育和 封建社会 的教育 1 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 鲜明的阶级性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 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2 封建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 教育基本上也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 阶级性 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 不作为重点 等级性 不同阶层的人接受不

9、同的教育 正向来说 象征性 即能不能接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 所接受的教育反映你的社会阶层 4 反向来说 2 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单选题 1 古代中国 夏代 已有了 学校 的设置 庠 最早的学校教育出现的时代 或说是奴隶社会 西周 政教合一的 官学 体系 学习 六艺 礼乐 射御书数 礼乐是六艺的中心 春秋战国 官学衰微 私学 兴起 孔子 教育对象 贵族 平民 扩大 养士之风 稷下学宫 百家争鸣 学术自由 西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 建议 实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文教政策 隋唐 选士制度 科举制 中央官学包括六学 国子学 太学 四门学 律学 书学 算学 和二

10、馆 崇文馆 弘文馆 两 馆的设置体现了古代教育等级性的特点 不是一般人能上这两馆的 宋元明清 科举考试依据 四书 即 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五经 即 诗 书 礼 义 春秋 宋代 书院明代 八股文 标志封建教育走向衰落 官学 私学和书院是我们古代中国最主要的三种教育形式 2 古代印度 印度的教育和宗教紧密相关 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种姓制度 1 婆罗门即僧侣 最高级 2 刹帝利即武士 3 吠舍即平民 4 首陀罗即奴隶 最低级 主要的教育内容 吠陀 教师 僧侣教育活动 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教育内容的特点 消极的 遁世的 缺乏积极因素 3 古代埃及 三种学校 1 宫廷学校 法老教育皇子皇孙

11、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2 职官学校 以吏为师 以法为教 3 文士 书吏 学校 开设最多 以僧为师 以吏 书 为师 成为 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4 古代希腊 罗马 古希腊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 奴隶社会 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单选 雅典 和谐 教育 内容丰富 方法灵活 以培养政治家和商人 为目的 斯巴达 内容单一 以培养强悍的军人为目的 5 古罗马教育 家庭教育 是教育的主要形式 两种学校 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 拉丁修辞学校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5 中世纪的西欧 西欧进入到 封建社会 以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 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 培养目标 僧侣和教士 教育内容 七艺 分为 三

12、科 文法 修辞 辩证法 和四学 算数 几何 天文 音乐 重点掌握 注意区分六艺 骑士教育培养目标 封建骑士 教育内容 骑士七技 骑马 游泳 击剑 打猎 投枪 下 棋 吟诗 6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即是以 人 为中心的教育 代表人物 维多利诺 意大利 埃拉斯莫斯 尼德兰 法国的拉伯雷 和 蒙田 等人 三 近代社会的教育 19 世纪以后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1 国家 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公立教育 崛起 2 初等 义务教育 的普遍实施 德国 是世界上 最早 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1763 年 3 教育的 世俗化 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 4 教育的 法制化 四 现代社会的教育 教育

13、与生产劳动结合 1 现代教育的特点 1 教育的 生产性 不断增强 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2 教育的公共性 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 3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现代教育 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重点记忆 1 教育的终身化 保罗 朗格朗 科学知识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需要 终身教育 不等于 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 判断题 2 教育的 全民化 不分男女老少等 3 教育的 民主化 否定教育的等级化 特权化和专制化 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其次是指师生关系民主 再次是指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的民主 可选性 最后是指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扩大自主权 4 教育的 多元化 相对于单一性和统一性而言

14、5 教育 技术现代化 6 教育 全球化 国际交流加强 7 教育 信息化8 教育具有 科学性 6 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重点记忆 一 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单选 教育学是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 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 教育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了解 一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1 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二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三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要点 教育学的发展 大体可以分成萌芽 独立形态 多元化 现代化四个阶段 多选 一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 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1 孔子的教

15、育思想 论语 儒家思想 六艺教育 教育对象上主张 有教无类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 仁 和 礼 论教育内容 孔子把道德教育居于首位 孔子偏重社会人士 偏重文士 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一 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世界上最早提出 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学 第二 因材施教 第三 学 思 行相结合 第四 温故知新 2 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持 性善论 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 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 明人伦 提出一种理想的 大 丈夫 的人格 即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3 荀子的教育思想 荀子持 性恶论 认为教育的作用是 化性起伪 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 认识 再到行动的过

16、程 即闻 见 知 行 4 墨家的教育思想 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 例如 小孔成像 墨翟认为 人的知识来源分为三个方面 即 亲知 亲自得来的 直接经验 闻知 道听途说 间 接经验 和 说知 通过推理得来的 要通过思维能力 必须重视 说知 5 道家的教育思想 根据 道法自然 的哲学 道家主张教循自然 原则 一切任其自然 便是好的教育 6 学记 的教育思想 学记 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 教育专著 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7 学记 中的教学原则 重点 两长两不两导 教学相长 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 学相长也 尊师重道 藏息相辅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相互补充 大学之教也 时教 课内 必有正业 退息 课外 必有 居学 豫时孙摩 豫 预防 时 及时 孙 循序 摩 观摩 启发诱导 道 通假字 通 导 而弗牵 强而不抑 开而弗达 长善救失 学不躐等 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循序渐进 考试时 容易将孔子的言论和学记的言论混在一起考 中国三圣 孔子 孟子 荀子 2 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西方三哲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