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59388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256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56页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56页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56页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56页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 言“质量、安全、服务、高效、创新”,这是我院的立院之本。要抓好这些基本点,关键是各级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必须符合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因此,让大家明白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这是新形势下提高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举措。我院早在1995年就制定出了涉及医院各个方面较为完善的制度、职责,并归纳成册,2003年对其进行了修订,再版。为了适应医院打造南疆区域性国际医疗中心的需要,医院以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为契机,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医院评审评价工作文件汇编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从实际工作出发重新制定了医院管理制度汇编、岗位职责汇编、医疗法律法规汇编、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汇编、

2、应急管理文件汇编、护理管理工作规范汇编、医院感染管理文件汇编、医、教、研管理文件汇编、财务、价格管理文件汇编、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文件汇编、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搡作规范等资料汇编,旨在明确工作人员职责权限、强化医院质量管理意识、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失见范医疗质量管理程序。由于时间仓促,本汇编仍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但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医院的持续发展,本书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院长2016年3月目 录第一篇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公共部分)第一节注射术1 1、 皮内注射法2、 皮下注射法1 3、 肌内注射法4、 静脉注射法第二节穿刺术1、 股静脉穿剌术2

3、、 颈内静脉穿刺术3、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4、 动脉穿刺术5、 静脉压测定6、 胸膜腔穿刺术7、 胸膜腔闭式引流术8、 腹膜腔穿刺术9、 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捡查术十、骨髓穿刺术十一、骨髓活检术十二、经皮肾活检术十三、腰椎穿刺术及鞘内注射术十四、四肢关节腔穿剌术17 十五、心包穿刺术18 十六、耻骨上膀胱穿刺术19 十七、中心静脉压(CVP)测定术19 十八、环甲膜穿剌术20 十九、体表肿块穿剌活检术21 第三节插管技术231、 胃插管术232、 胃肠减压术233、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法244、 导尿术255、 鼻塞、鼻导管吸氧法266、 雾化吸入疗法277、 气管插管术 28 8、 颅内压监护穿剌

4、置管术 29 第四节内镜检查301、 电子胃镜检查312、 电子结肠镜检查3、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4、 胆道镜检查5、 膀胱镜检查6、 阴道镜检查第五节无菌技术1、 手术人员洗手法412、 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法3、 穿、脱隔离衣法第六节切开技术451、 气管切开术452、 静脉切开术463、 动脉切开与动脉输血术464、 脓肿切开引流术47第七节清创、换药术491、 清创缝合术492、 换药术49三、手术后拆线法50第八节急救技术521、 现场心肺复苏术522、 电击除颤术3、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4、 洗胃术59第二篇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专科部分)第一节呼吸内科技术操作规范601、 经胸壁针刺

5、胸膜活体捡查术612、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62 3、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4、 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635、 睡眠呼吸监测6、 经胸壁针刺肺活检术66 第二节心血管内科技术操作规范1、 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1、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五、射频消融术(RFCA)六、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七、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八、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第三节肾脏内科技术操作规范一、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置管术二、股静脉临时导管置管术三、血液透析疗法四、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五、腹膜透析管置管术六、腹膜透析疗法第四节神经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一、脑电图 二、肌

6、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第五节心理医学科技术操作规范 、心理治疗二、心理测验的临床应用三、评定量表的临床应用1四、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五、抗精神病药的临床应用第六节小儿内科技术操作规范一、胸骨穿剌二、硬膜下穿刺第七节普外科技术操作规范一、 T型管造影术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三、经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四、阑尾切除术五、腹股沟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六、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七、全甲状腺切除术八、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九、单纯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十、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十一、乙状结肠切除术十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结肠肛管吻合术十三、痔上黏膜环切订合术第八节胸心外科技术操作规范1、 食管癌根治术1、 贲门癌根治术2、

7、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第九节泌尿外科技术操作规范、耻骨上膀胱穿刺造口术2、 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3、 肾盂切开取石术2、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第十节神经外科技术操作规范1、 开放性颅脑外伤脑清创术1、 脑室穿刺术2、 颅骨成形术第十一节骨科技术操作规范、关节穿刺3、 牵引术4、 石膏绷带固定技术5、 股骨干骨内固定术6、 肘关节成形术7、 膝关节融合术8、 小腿截肢术第十二节小儿外科技术操作规范)1、 小儿腹股沟斜妬高位结扎术2、 肠套叠松解术1、 先天性巨结肠结肠切除、直肠后拖出术第十三节妇科技术操作规范一、宫腔镜检查二、诊断性刮宫术三、腹腔镜检查四、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五、

8、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六、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七、宫腔镜下粘膜下肌瘤电切术八、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第十四节产科技术操作规范1、 会阴切开缝合术1、 臀位助产术2、 剖宫产术3、 外转胎位术4、 人工剥离胎盘术5、 晚期妊娠水囊引产术6、 晚期妊娠催产素引产术7、 会阴III度裂伤修补术 第十五节眼科技术操作规范1、 结膜下注射1、 球后注射2、 球周注射3、 直接检眼镜检查4、 间接检眼镜检查5、 泪囊鼻腔吻合术6、 翼状胬肉手术7、 小梁切除术九、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第十六节耳鼻咽喉科技术操作规范1、 鼻骨骨折复位术1、 鼻腔填塞2、 上颌窦穿刺冲洗术3、 鼻内镜检查术4、 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排

9、脓术5、 咽后脓肿切开排脓术6、 喉腔表面麻醉7、 喉纤维镜检查及手术九、鼓膜穿刺第十七节颌面外科技术操作规范1、 颌下腺摘除术二、面部黑痣切除术三、腮腺浅叶肿物切除术 四、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第十八节整形外科技术操作规范一、 重念术二、 隆鼻术三、 眼袋祛除术四、 提眉术第十九节烧伤外科技术操作规范、早期创面清创术2、 烧伤创面坏死组织焦痂切除术3、 烧伤创面换药技术4、 邮票植皮术第二十节皮肤性病科技术操作规范、二氧化碳(002 )激光治疗术二、冷冻疗法三、紫外线治疗第二十一节口腔科技术操作规范 (之化)1、 根管治疗术1、 总义齿2、 可摘局部义齿3、 金属烤瓷冠 4、

10、牙周疾病的治疗技术5、 口腔正畸学6、 光固化树脂充填.第一篇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公共部分)第一节注射术一、皮内注射法【目的】将小剂量药液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2、用于预防接种。3、用于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部位】1、皮肤试验:取前臂掌侧下1/3处。2、预防接种: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3、局部麻醉时,在需麻醉的局部皮内注一皮丘,再行局麻。【准备工作】1、用物:注射盘内备1无菌注射器和4.5号针头、75 酒精、棉签、弯盘、无菌持物镊,按医嘱备药液及急救药盒等。2、向病人说明目的,消除其顾虑,必须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则不能用过敏药物做皮试。

11、【操作方法】1、其备用物携至病员处,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2、选定注射部位,用75 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忌用碘酊消毒,以免出现碘过敏反应引起混淆。3、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角剌入真皮与表皮之间。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准确注入药液0.11111,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4、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嘱病员留观15-20分钟,按时观察反应。5、如作对照试验,须更换另一注射器及针头,在另一侧相应部位注入0.11111等渗盐水,20分钟后, 对照观察反应。二、皮下注射法【目的】将小剂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1、需迅速达到药效,但

12、又不能静脉途径给药或不宜口服者。2、局部供药,如局部麻醉用药。3、预防接种,如各种菌苗、疫苗的预防接种。【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方。【准备工作】用物:注射盘内备1-21111无菌注射器和5.5-6号针头、备27。碘酊、757。酒精、棉签、弯盘、无菌持物镊。【操作方法】1、携用物至病床边,核对无误后,选择注射部位,用27。碘酒和75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待干。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3、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40。角度, 过瘦患者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肤,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以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 即

13、可推注射药液。4、注射毕,用干棉签轻压针刺处,快速拔针,按压至无液渗出。清理用物。三、肌内注射法【目的】1、和皮下注射相同,适宜于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2、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又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部位】一般选择肌肉较厚,离血管、神经较远的部位。常用臀大肌,其次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1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注射时应避免剌伤坐骨神经。定位方法有两种:(1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上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方1/4处为注射部位。()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门食指尖

14、与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骼嵴、食指、中指便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2)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小儿以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3、股外侧肌肉注射定位法: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cm宽,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加左右。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部位为上臂外侧肩峰下2 - 3指。【准备工作】1、查对注射卡,检查药品质量。2、准备合适的注射器,抽吸好药液。3、用无菌巾铺治疗盘,内放吸好药液的注射器和针头、皮肤消毒剂、棉签、弯盘、注射卡,根据需要备急救药。【操作方法】1、携用物至床旁,三查七对。向病人做好解释,取得合作。2、协助病人取正确姿势,选择注射部位。3、常规消毒皮肤,待干。排尽注射器内空气。4、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垂直快速刺入,进针约2.5 -3cm。消瘦者及病儿可用手指紧捏肌肉注射。5、回抽注射器确认无回血,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后,以干棉签按压针眼处,迅速拔针。6、观察反应。【注意事项】1、切勿将针头全部剌人,以防针梗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