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陪伴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357388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就是陪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就是陪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就是陪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就是陪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就是陪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就是陪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就是陪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就是陪伴 对于教育是什么的追问,当以叶圣陶的“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追慕先贤,我不揣浅陋,也尝试着描摹我心中教育的模样。 去年,我们对学生毕业典礼进行了创新,将整个活动交给班级自主安排。政教处只是给了一个主题:致青春,梦未来。潜能迸发、激情释放的孩子们,让我们遭遇了不曾预约的精彩生成。孩子们用VCR回顾了三年的奋斗历程,请老师们畅饮用混合饮料制成的“人生百味茶”,授予了两位在初三任教的副校长“霸气王子”的称号,并郑重颁奖。无限信任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们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班干部的引领下,全体同学烹饪出他们的精神大餐,表现出的创意、策划、组织、协调,

2、甚至保密工作,都让人惊喜。 由此,让我对“教育就是制造惊喜,就是制造让孩子难忘的经历”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体悟,从两个向度向我生动诠释了教育是什么。对于孩子们而言,“教育即生长,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目的”。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潜能,他们的内心蕴藏着丰厚的宝藏,他们的热情和能力,是我们难以预料的。当他们被教育所唤醒、所点燃,总是因自信而成功,因梦想而成功,因坚持而成功。当然,孩子的成长路径各有不同,他们的成功需要在不断践行的过程中得到确认和强化。一如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那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另一方面,无论家长、教师还是学校,既是学生成长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更是学生

3、成长的环境,从这个角度说,教育即陪伴。在我们的脉脉守护中,我们以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眼神、坚强的决心告诉孩子:你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发光体,都有其天赋特性。 教育因陪伴而美好。如何陪伴孩子成长?家长、教师和学校,是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的三个因素,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家长守候孩子,要讲些艺术;教师守护孩子,要多些温度;行政守望校园,要长些精神。 我曾经看过一篇短文,作者介绍他父亲给自留地里的橘树施肥,是在果树之间挖下一个个土坑,挖的坑要离树保持半个锄把长的距离,然后再把肥料埋进去。作者不解其故,父亲说:“太近了,小树一下子吃不消这么多养料。而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小树

4、一点一滴均衡地吸收养料,同时也有利于根须生长。”由此作者得出一个结论:要给予他人以爱和关怀,但也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爱得太近,最终会变成一种伤害。 我们过早地把自己未竟的梦想放在孩子的肩上,过于用力地为孩子设计未来的人生,都是忽略了孩子的内在成长性,很有可能是孩子今后不幸福的根源。所以,十年前我们就提出家庭教育的艺术尽在“远远地看着他”六字箴言里面,因为看着,就既要言传更要身教;因为保持着距离,才会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近十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凝聚家长力量,推广了“家长进课堂”、“家长大讲堂”、“家长微课程开发”等系列活动。本学期,我们设想把职业特点接近的家长组织起来,开发课程,如

5、以公检法为主的自我防护课程,以金融保险为主的理财课程,丰富了学校校本课程的内容,使教育环境更加生态,使生命成长更加张扬。 “教育学是迷恋人成长的学问”。我们欣喜于孩子们寻找和塑造卓越自我的努力,自然会在职业行走中感受到无穷的趣味。孩子可能会淡忘教师传授的知识,但教师用心灵与行动播下的做人道理,必定会在孩子的血液中奔流不息。当孩子把学校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时,他就有了归属感、幸福感;而为人师者,则因为教育的效能而有了职业成就感,找寻到了工作的意义,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这就是我们强调教育人要发现温暖、传递温暖、创造温暖的全部理由,只有温暖,才能催生生命的萌芽和生长。 而校长要坚守“事事精细,样样一流”

6、的工作定位,要怀抱“事必关我”的管理气度胸襟,要锻造“我在现场”的职业精神,才能真正做到率先垂范,聚合人心。一位特级教师曾经告诉我:校长叫得出学生的姓名,学生就会有安全感。我细细琢磨,幸福感何尝不在其中呢? 教育就是陪伴,在当今的浮躁喧嚣中,安静陪伴更彰显一种职业精神和素养。我们陪伴每一颗种子的生长,见证每一颗种子的神奇。教育本质再讨论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人是按照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培训,使之具有健全的人格和一定的知识技能,并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教育要成就人,要使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能力素养、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有所获得,让其自主涵养人生、张

7、扬个性、释放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发展、有成功与快乐体验,使之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最终实现和成就自我。社会应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自由、公平、民主、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其全面和自由发展。个体良性发展又积极引领和推动社会进步,两者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学 周志宏) 教育是师生共同成长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相互成全,一方面教师通过自己丰富的心灵世界来影响学生的心灵世界,同时教师自己也得到丰富与提升;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影响教师心灵。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往往重视前者,忽视后者,这就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导致许多问题。教育是“投之以木桃,报之以

8、琼瑶”的过程,我们要鼓励教师又好又快地成长,可以提供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的“木桃”;学生的成长进步既是给学生自己也是给予教师最好的“琼瑶”回报。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我们所期待的好教育。 (山东省临沂市涑河实验学校 李正华) 因为走得太远,所以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教育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也因而惹来了无数的“误读”。我们有必要再回头看一看,认真想一想,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教育工作者通过对教育本质的追问,唤醒对“人”的尊重、对教育的敬畏。如何定位学校文化的主旨 “文化立校”已经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一种共识。现实中,人们对学校文化建设质疑颇多的是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现象。不

9、少学校看起来布局合理,格调高雅,制度齐全,却缺少特点,没有个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从本校的传统及地域文化等出发确立学校核心价值观,建设自己独特的学校精神文化。或者说,正是雷同的办学理念导致了同质化的学校。有鉴于此,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准确定位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学校核心价值观是建构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教风的基石,是区别于他校的文化特质,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所在。北大办学的核心理念是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而自由正是产生思想家的最重要土壤;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前者讲进取,后者讲包容,这是民族精英必备的基本素质。教育具有共性,但学校是个性的。这种个性是

10、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就学校文化建设而言,需要深入研究、挖掘学校的个性内涵,通过地理、人文、历史等方面的梳理,提炼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精心规划设计学校的文化系统。 学校文化建设主题的定位,应该遵循内涵科学、语言精炼、尊重历史、立足本土、相对稳定的基本原则。 在学校历史文脉中整合。南开大学附中的办学理念离不开南开精神,也不能脱离张伯苓先生提出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如何在继承和发扬南开历史文脉的同时体现办学特色?南开大学附中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他们的办学理念是“公能引领,主动发展”。因为学校多年来在师生主动发展方面做出了成绩,有了很好的基础,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公

11、能引领,主动发展”是指:在南开“公能”校训的引领下,通过设立“伯苓奖”、“恩来奖”等制度文化的建设,营造适于师生主动发展的环境氛围,构建主动探究的高效课堂模式,开设“公能大讲堂”,优化办学条件和教学设备,激发、唤醒师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师生主动和谐发展。 在教育经典理论中借用。从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提出自然教育思想开始,到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教育即生活”,生活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理论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陶行知先生建立并践行生活教育学说后,生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形成了完整的建构。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从生活开始,为生命奠基”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当生活的学生,做自己的主人”的校风,拟定了“读活书,做

12、真人”的校训。我们秉持生活教育的理念,培养有生活情趣的教师,构建有生活气息的学校,为儿童的幸福生活启航,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 在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立在一次报告中说:“中国教育之布为何几十年没有织成?是因为没有经线以中国经典为核心的基础课程。中国教育要向前走,必须先向回走,脱离了中国文化的教育不是中国教育。”中华经典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我们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加以挖掘和应用。“和”是中国思想文化中被广泛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它体现着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是中国文化最完善最富生命力的体现形式;“和”也是当今西方社会的一种理性追求。后现代主义认为,人必须与所有生命和谐相

13、处。我看到一所融汇东西方文化的学校,将“和”作为办学核心理念,不仅具有适切性,而且具有战略性、领先性。 在社会发展愿景里迁移。现代科技进步了,但自然生态却遭到了严重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生态型教育”成为一些学校的文化选择。“生态型教育”不仅符合整个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顺应了人的发展规律,是生态和谐与生态平衡理念在学校教育中的迁移。它主张把教育活动看作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持续发展。 确立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的途

14、径有许多,但无一不包含着学校独特的文化基因。学校文化主旨的定位,是立足本校、着意寻根、着力筑魂的文化选择,是学校教育文化主张明确与路径选择的动态过程,是对教育理解不断加深的过程,是办学的战略性思考,是学校凝心聚力的旗帜,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校长必须高度重视,并将育人的文化细节深入到每个师生的心中。你想做哪一类校长 校长的职业认同、角色认知、价值认可,关乎校长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尽管这种“认同、认知、认可”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但在每一个校长的潜意识里都有,并成为左右工作、行为和理想的根本。 尽管说不必赋予“校长”这个岗位更多额外的东西,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想想:作为校长,我们该如何理解和认

15、知“校长”,如何定位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学校。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分析,依据人格和行为的主要倾向,我对校长群体有一个简单的分类: “大管家”。此类校长往往拘泥于工作或生活小事,沉溺于事务,事无巨细,皆必躬亲,不敢分权、放权,不懂得借助别人的智慧和大家的力量分身乏术,把自己搞得很疲累,把大家也弄得很不愉快。 “生产队长”。这样的校长见识较少,智慧较少,缺乏经验,缺乏专业背景,缺乏内涵支撑,有时候会自我膨胀。不能对师生的专业发展、生命成长等做出有效的、卓越的规划和引领。 “董事长”。此类校长的特点是,掌握着权力,却并没有做多少有利于师生生命成长的事情,总是交给别人全权处理。如果是精明的人来做,师生也许有时

16、会产生认同;如果交给一个不上心的人来做,便耽误了师生的长足发展。 “行政长官”。这类校长的形象是教育界的“官员”,尽管很小,但是善用职权,一派“官腔”,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远离大家,时时处处显现出不同于一般人,不能将自己融入教师,忘记了自己也是教师,忘记了自己的根就在师生和校园之中。这类校长,向往着制度和等级分明的校园,很在意自己的职位和级别,对科层管理很是热衷,不清楚自己究竟有多高水平。 “书生”。我这里所说的“书生”,是指那些缺乏与现实进行有效对接的人。此类校长,往往会成为校长中的“愤青”,对现实非常不满,对教育上的人和事有着“理想化”情结,但是缺乏与现实结合、磨合、融合的能力和智慧;很执著,可能会不顾现实而我行我素,甚至一意孤行。情况好的话,可能会走出一条不同于他人的道路,不好的话也会把师生和学校都当作他的试验品,导致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校长不能没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