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策略探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2354389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策略探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策略探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策略探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策略探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策略探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策略探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策略探究结题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策略探究结题研究报告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策略探究结题报告轮台县第一中学 雷新玲一、研究背景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化时代,以媒体形式出现的计算机网络,正日益介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不仅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对学校教育、学生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当看到,网络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地、不可避免地介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的统计,我国“网民”中13岁至24岁所占比例最多,约占41%,这表明目前上网人数最多的是青少年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校园网络安全应运而生。校园网络安全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

2、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于2000年10月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制订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规划。会上陈至立部长指出:“高度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认真研究校园网络安全,找出校园网络安全的规律,总结、创建校园网络安全的方式方法,就会大大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责无旁贷的要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因此必须在观念、内容、方式、队伍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于是,推进青少年教育进网络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课题正是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如

3、何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为校园网络安全工作拓展新的空间,使网络应用成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成为推进青少年教育教育的重要动力,建构一种校园网络安全模式,指导学校校园网络安全实践。二、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从课题名称来看,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中小学生,而研究重点是网络安全,即开展学校校园网络安全的切入点、途径和方法。西方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方面起步比我国早,在网络传播给青少年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方面研究的较多且较成熟。例如: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个专家小组,曾花了18个月时间进行网络调查,旨在呼吁社会抵制网络垃圾。这对我们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我们决不能因网络的负面影响而将其拒之于

4、学校教育教育之外,也决不能止步于对网络负面影响的研究。而目前,国内对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教学、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于校园网络安全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提出问题较多,找出切实可行办法较少;理论探讨较多,实践研究较少。校园网络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硬件设备的稳定性和软件数据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校园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软硬件教学资源和办公数据等信息的流畅传输和资源共享,指校园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中的所有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因素而遭到破坏、瘫痪、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简言之:是指

5、为了保护校园网络不受来自学校内外的各种危害而采取的防范措施的总和。校园网络安全涉及的内容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技术方面主要侧重于防范外部非法用户的攻击,管理方面则侧重于内部人为因素的管理和访问控制策略的实施。如何更有效地保护校园网络中重要的信息数据、提高校园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所有网络应用者和管理人员必须考虑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网络管理角度上来讲:网络安全就是计算机安全,就是网络终端计算机安全问题。从应用层面上来看,校园网络安全的内涵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毋庸质疑,校园网络安全是网络健康运行和管理领域的重中之重

6、,是保证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及网络办公等一切学校电教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基石。通过研究,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校园网络安全工作者队伍。充分开发利用网络的教育功能,拓宽学校教育的渠道,把网络作为教育的有效手段,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既能够充分占领学生的教育时空,又能够使教育更具实效性。三、研究方法与过程(一)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是行动参与者(研究者、教师、学生),在教育或社会情境中,共同参与、从事的自我反省研究,以增进教育活动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其特点是研究者就是行动者。本课题所进行的研究,按照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环节进行

7、。先由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参照成功的做法,提出研究计划,在根据预测做出决策之前,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计划,然后组织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断改进和调整计划,通过反思改善工作,找出规律。2、调查法调查法是指研究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开座谈会、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包括口头的或书面的,直接的或间接的)、掌握有关教育实践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或有关的成果和经验、问题和教训,并在大量掌握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今后的教育实践活动。本研究是以对网络比较熟悉的初高中学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3、实证分析法实

8、证分析法强调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我们所进行的校园网络安全研究,与区域校园网络安全平台的建设同步进行,充分利用我区已经建成的教育科研宽带网和网通宽带,发挥研究人员的优势,将调查数据和阶段性成果推广扩大,在更大的范围内加以验证。(二)研究过程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以严谨的科研精神和扎实的工作态度,按照研究计划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共经历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在实施阶段,课题组进行了学生网络应用现状调研,开展了各类校园网络安全活动,制定了校园网络安全相关方案、制度等。四、研究结果(一)中小学生网络应用现状调查分析1、调查过程本调

9、查主要采用问卷法对学生进行调查测试,并辅之以座谈,与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交流。考虑到被调查对象的年龄跨度,问卷测试共设计了10道题,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学生网络应用基本情况、学生上网的动机、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为消除学生思想顾虑,我们一律不要求学生在调查问卷上填写学校、班级、姓名等个人信息。在我校不同层次开展“学生网络应用调研”。从调查学校年级的选择上,既兼顾了中学、小学又兼顾了重点班和普通班,学生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基本涵盖了各学段、各年龄段。被试学生共计1648人,回收有效问卷共计1623份,其中男生876人,女生737人。调查测试时间:2014年9月至11月。2、调查数据(1)学生网

10、络应用基本情况接触网络时间第一次上网年龄:6岁以下(学龄前)7.8%,7-11岁(小学阶段)78.6%,12-14岁(初中阶段)13.5%,14岁以上(高中或职专阶段)0.1%。上网地点在自己家里占78.9%,在朋友家占1.9%,在学校机房占18.6%,在网吧0.6%。上网频率每天都上占11.7%,每周一两次占64.9%,每月一两次占5.8%,很少,有需要时占17.6%。上网对身体的影响上网后精神焕发的占14.2%,上网后注意力不集中的占7.4%,上网后记忆力减退的占13.3%,没有影响的占65.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较早,基本集中在小学阶段,因而普遍具备网络应用能

11、力。绝大多数学生在家里或学校上网,便于家长或教师指导监督。在上网频率方面,当前大多数学生上网还是比较有节制的,并未出现多数人沉迷于上网的情况。但也有部分学生难于把握自己,存在着上网时间过多的现象。进一步分析数据后发现,学生上网时间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经常上网的男生远高于女生,其人数比例约为10:1。而经常上网的学生多集中于初二、高一(职一)、高二(职二)这几个年级,其人数比例要比其他各年级学生高出10至20个百分点。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上网对身体影响甚小或呈正面过影响,也有部分学生上网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现象,所占比例超过1/5,同样不容忽视。(2)学生上网动机涉

12、及到关于上网动机的2道题目为多项选择。上网的主要目的查询获取资料占33.3%,浏览新闻占14.3%,娱乐(游戏、在线视听等)占61.9%,下载电影、连续剧占38.1%,人际交流(聊天、写Email等)占57.1%,写文章(博客个人主页等)占23.8%,网上购物占12.3%。对网站的喜爱和选择内容健康占38.1%,信息量大占42.9%,更新及时占47.6%,娱乐性强占61.9%,互动性强占95.3%,有利于学习占47.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上网的用途主要集中在学习、交往和娱乐,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扩展自己知识面的同学居多,大部分学生喜欢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利用网络进行娱乐也是学生课余休闲的主

13、要手段。学生对博客还是比较接受的,有一定表达自己的意愿,也想通过其他人的事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经验,但利用博客进行交流的学生在少数,这表明学生对这种交流方式或许有好奇心,但付之于行动的较少。学生对于网络内容有较好的辨别能力,大多数同学对于有悖于社会道德的内容很反感。(3)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涉及到关于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机的4道题目,前2到为单项选择,后2道为为多项选择。网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为重要的占14.5%,认为一般的占64.5%,认为不重要的占17.7%,不清楚的占3.3%。上网对学习的影响提供学习途径占4.8%,找到学习资源占19.5%,增加学习信心占10.4%,无帮助占65.3%

14、。对网络游戏的看法认为网游画面精彩,吸引人占24.1%,认为网游有形形色色的虚拟人物,满足角色扮演需求占23.5%,逼真的情节吸引人占9.5%,“升级”带来的成就感占31.2%,富有挑战性占62.4%,可以广交朋友占40.8%。对网络交流的看法为了排遣压力,放松一下占52.4%,为了结交朋友占38.1%,为了新鲜好玩占8.1%,为了交流自己的感受占19.7%,为了打发时间占34.1%,能够得到某种心理满足占10.1%,有利于展示自己的优势(比如好的文笔)占11.6%,为了突破时空限制(与远方的朋友联系等)占28.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互联网对学生生活的影响较大。学生的网络应用很丰富,大多数

15、同学能熟练利用网络获取想得到的信息。网络对学生的影响以积极的居多,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资源和便利,对于网络游戏和网络交流等方面的认识,大部分学生比较理性,很少有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3、结果分析综合本次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认识:(1)学生普遍对上网有着强烈的愿望,喜欢上网的人数远远超过不喜欢上网的人数。高中阶段是学生上网兴趣和热情发生变化的重要时期,大多数学生将由初中阶段对上网的钟情和向往,开始转变为理智和平静。(2)学生上网的动机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以寻求心理调节、满足欲望和精神寄托为动机的学生,在上网人数中占有极高比例。但随着年级升高、年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这种感情色彩会逐渐趋于淡泊而向自我放松、精神调节方向转化。(3)学生上过网的人数明显多于未上过网的人数,他们平均每周上网约2至3个小时。经常上网的学生中,初中生明显多于高中生,男生明显多于女生。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缺乏网络知识,因此上网时间较短。上网的地点绝大多数人都选择在自己家。(4)学生喜欢的网站主要有三种:一是游戏娱乐类,二是交友聊天类,三是大众文化类。与此相对应,中学生在网上最喜欢并经常从事的活动项目,排在第一位的是玩游戏,其次是交友聊天,第三是看娱乐性节目。真正将电脑和网络用于学习的人极少。学生在对网站的喜爱和选择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玩游戏,女生比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