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学》试题库完整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2352265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内科学》试题库完整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口腔内科学》试题库完整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口腔内科学》试题库完整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口腔内科学》试题库完整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口腔内科学》试题库完整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内科学》试题库完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内科学》试题库完整(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一、名词解释1. 口腔内科学二、填空题1. 口腔内科学包括_、_、_、_ _、_、_。2、口腔内科学重点研究两大口腔疾病:_和_。3、口腔内科学与_、_及其它口腔专业课均有密切的关系。4、我国古代医书记载口腔保健方法很多,如_、_、_等。四、简答题1口腔内科学的内容包括哪些?2. 口腔内科学重点研究的口腔病有哪些?五、论述题及病例分析1. 举例说明口腔内科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是口腔医学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包括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黏膜病等;主要研究上述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二、

2、填空题1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口腔黏膜病2. 龋病、牙周病3. 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4. 鼓漱、叩齿、睡前刷牙四、简答题1主要研究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黏膜病等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2. 有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黏膜病。五、论述题1口腔内科学主要研究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黏膜病等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如龋病的病因为“四联

3、因素学说”,即包括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龋病的临床病理本质是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龋病的临床表现为发生牙体硬组织的色、形、质三方面的病变;龋病的临床诊断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龋病的治疗主要是充填修复治疗;龋病的预防主要是采用三级预防理念。(王晓玲)第二章 口腔检查一、名词解释1 冷热诊牙髓活力测试#2. FDI记录法二、填空题1口腔检查是_的依据,重点检查_、_、_、_ 。2. 口镜的用途包括_、_、_。3. 检查上颌牙时,使患者上颌牙禾平面与地面成_角,高度平齐医生的_;检查下颌时,使患者下颌牙禾平面与地面_,高度平齐医生的_。4. 叩诊部分_和_,先叩_,后叩_;叩力勿过猛,应 _,先

4、_,如无反应再_。5.牙髓温度活力测试包括_和_,前者常用_的温度刺激,后者常用_的温度刺激。三、选择题【A1型题】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口腔检查的目的是检查A. 牙体组织的患病情况 B. 牙周组织的患病情况C. 口腔黏膜的患病情况 D. 颌面部分的患病情况E. 口腔和颌面部患病情况2. 对于口腔科疾病的医治,口腔检查是A. 一项基本的操作技术 B. 为了书写合格的病历C. 全身检查的一个部分 D. 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步骤E. 治疗疾病的重要步骤3. 口腔检查必备的器械是A. 口镜、手电和镊子 B. 口镜、探针和镊子C. 口镜、探针和手电

5、D. 口镜、镊子和弯盘E. 口镜、探针和弯盘4.口镜的作用是A. 反映被检查部位的影像 B. 牵拉软组织C. 聚集光线至被检查部位 D. 柄端用于牙齿叩诊检查E. 以上各项均是5. 下列对尖端探针用处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一般有两端弯曲不同的工作端 B. 用于检查龋洞和牙齿的感觉C. 工作端的角度可以任意改变 D. 探针两端的尖端应保持锐利E. 用探针检查时必须有支点6. 下列对口腔专用镊子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喙部两尖端不必闭合严密 B. 可用于测定牙齿的松动度C. 柄端可用于牙齿的叩诊检查 D. 前部反角式弯曲符合功能要求E. 可用于夹取药物、材料和敷料7. 口腔检查时,不正确的医、患

6、体位为A. 医师位于手术椅的右后方或右前方 B. 医师检查患者时可取坐位或站位C. 医师检查口腔时可以弯腰或仰视 D. 患者位置应稳定舒适而便于检查E. 患者头部不应过度后仰而易疲劳8.检查患者上颌牙齿时,上颌禾平面与地平面成的角度应为A. 30 B. 35C. 40 D. 45E. 509. 一般检查法包括A. 问诊、叩诊、嗅诊、咬诊和温度测验等 B. 问诊、视渗、嗅诊、咬诊和X线检查等C. 问诊、视诊、探诊、叩诊和动度检查等 D. 问诊、叩诊、嗅诊、咬诊和活力测验等E. 问诊、视诊、叩诊、扪诊和X线检查等10. 视诊包括以下内容,除外A. 颌面部有无异常表现和功能障碍 B. 牙齿色泽、排列

7、和形态有无异常C. 牙龈颜色、形态和质地有无变化 D. 牙齿的松动情况和是否有牙周袋E. 口腔黏膜的表现和舌运动的情况11. 探诊的要点如下,不正确的为A. 重点检查龋齿、牙周袋和窦道 B. 必须有支点并且动作要轻柔C. 防止刺伤软组织和牙周组织 D. 探穿髓孔要用尖头探针探入E. 探牙周袋要用钝头专用探针12. 检查松动度时,度松动是指牙齿近、远中或颊、舌向的松动幅度在A. 0.5mm以内 B. O.60.9mmC. 12mm D. 2.12.9mmE. 3mm以上13. 口腔医生扪诊可了解病变的以下情况,除了A. 性质、结构和预后 B. 位置、大小和轮廓C. 波动、搏动和压痛 D. 表面特

8、征、温度和硬度E. 移动度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14. X线检查可辅助诊断以下牙病,除了A. 邻面龋和继发龋 B. 牙内、外吸收C. 髓石和弥漫钙变 D. 慢性根尖周炎E. 急性牙髓炎15. 牙齿温度测验的注意事项,除外A. 先测患牙 B. 隔离唾液C. 冷测用小冰棍 D. 热测温度为大于60E. 置牙齿颊(唇)面颈1/3处测试16. 患者的主诉应包括A. 主要症状、发生的部位和治疗情况 B. 主要症状、发生的部位和发生频率C. 主要症状、发生的时间和间歇时间 D. 主要症状、发生的强度和缓解程度E. 主要症状、发生的部位和发生时间17. 牙齿温度测验的记录应为A. 冷、热、酸、胀、无反应 B.

9、 正常、敏感、迟钝、无反应C. 0、1、2和3 D. 不痛、轻痛、中痛和剧痛E. ()、(+)、(+)和(+)18. 叩诊的注意事项如下,除外A. 先叩正常牙,后叩患病牙齿 B. 用器械的平头工作端做叩诊C. 力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 D. 方向和牙长轴一致查根尖部E. 方向与牙长轴垂直查根周部19. 病历书写时,右上恒牙的记录格式为A. H.G.F.E.D.C.B.A. B. 87654321C. hgfedcba D. 87654321E. hgfedcba20. 病历书写时,左上乳牙的记录格式为A. E.D.C.B.A. B. 54321C. edcba D. 12345E.【B1型题】

10、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21-25题共用备选答案)A. 叩诊 B. 探诊C. 温度测验 D. X线检查E. 电活力测验21. 牙髓炎患牙的定位用22. 检查急性根尖周炎有明显反应的为23. 确诊慢性根尖周炎的检查是24. 对死髓牙的检查用25. 检查牙本质过敏用(26-30题共用备选答案)A. 扪诊 B. 咬诊C. X线检查 D. 松动度检查E. 局部麻醉检查26. 继发龋的检查用27. 检查早接触点用28. 区别上或下颌牙髓炎患牙用29. 用于牙周病患牙的

11、一般检查是30. 确定牙槽脓肿是否应切开引流用四、简答题1. 简答电诊的临床意义。*2. 简答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五、论述题及病例分析*1叙述冷热诊测试结果与临床意义。2. 叙述牙松动度常用的记录法。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指用低于10C 和高于60C的温度测试牙髓活力,前者为冷诊,后者为热诊。2. 是一种采用二位数记录牙位的标志法,第一位数字代表象限,第二位数字代表牙齿的名称。二、填空题1. 口腔疾病诊断和治疗、牙体、牙周组织、口腔黏膜、口腔颌面部组织2. 反光和聚光、牵引和推压、牙齿叩诊3. 45 、肩、平行、肘4. 垂直叩诊、侧向叩诊、健牙、患牙、均匀、轻叩、渐加力5. 冷诊 热诊 6

12、0三、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EDBECACDCDDCAEAEBCBE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CADEBCBEDA四、简答题1. (1)测试电流强度同对照牙,示牙髓活力正常;(1分) (2)测试电流强度低于对照牙,示牙髓炎;(1.5分) (3)测试电流强度高于对照牙,示慢性牙髓炎、牙髓变性或牙髓部分坏死;(1.5分) (4)测试电流强度无反应,示牙髓坏死。(1分)2. (1)龋病,如继发龋、邻面龋等(2分); (2)牙髓病和根尖周病(2分); (3)牙周病(1分)。五、论述题1. (7分)(1)冷热诊有反应,与对照牙同,示牙髓活力正常;(1分)(2)冷热诊有疼痛反应,示牙髓炎;(1分)(3)冷热诊感觉迟钝,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