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化时代对建筑设计的阻碍

上传人:549925****qq.com 文档编号:122349526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字化时代对建筑设计的阻碍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谈数字化时代对建筑设计的阻碍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谈数字化时代对建筑设计的阻碍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谈数字化时代对建筑设计的阻碍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谈数字化时代对建筑设计的阻碍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字化时代对建筑设计的阻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字化时代对建筑设计的阻碍(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化时代对建筑设计的阻碍摘 要:数字化时代为建筑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本文以技术手段为切入点,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智能科技、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三个方面来阐释数字化技术对建筑设计进展及其行为的阻碍,对建筑形式及空间结构的改变,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的改变等。数字化技术只是建筑设计的手段,建筑设计不应该陷入“工具主义”的泥潭,形式之外,建筑内涵才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虚拟现实; 智能建筑; 网络 人类社会差不多步入数字化的时代,电子技术和数字化媒体的兴起与普及阻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而20世纪末数字化技术的进展和成就构成了建筑及其设计现状赖以存在的重要背景,推动了建筑

2、在设计、建筑和治理等各方面的进展,并使其大为改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充分展示了数字化科技对我们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由此,“数字化”一词,俨然成为了信息时代最重要的象征。“数字化技术”是泛指将信息对象转化成数字信号,通过电脑存储、处理,由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的诸多软硬件技术。其中,虚拟现实技术、智能科技、大型数据库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关于建筑设计的初期构思、设计方案的优化和施工治理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虚拟现实技术 1.1“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与定义 早在20世纪50年代,电子技术还处于以真空电子管为基础的时候,美国的Morton Heilig就成功地利用电影技

3、术,通过“轮廓体验”让观众经历了一次沿着麦哈顿的想象之旅,虚拟现实技术进入探究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VRL公司的创始人Jaron Lanier正式提出了“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一词。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确实视、听、触觉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能够借助各种专门的硬件设备(如空间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力反馈设备等)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进行交互,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所虚拟的环境能够是真实世界的再现,如真实建筑物的虚拟创建;也能够是纯粹构想的虚拟世界,如三维动画中的建筑及环境。 1.2“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虚拟现

4、实技术的特征要紧表现在三个方面:沉醉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vity)和想象性(Imagination)。虚拟现实的沉醉性是指使用户感受到看起来完全置身于虚拟世界之中一样,它来源于对虚拟世界的多感知性,这包括视觉感知、听觉感知、触觉感知、嗅觉感知、躯体感知等所有人在现实客观世界中具有的感知功能。交互性是指虚拟现实系统强调人与虚拟世界之间进行自然的交互方式,并实时产生在真实世界中一样的感知,由此观看个人对环境的操纵和反馈及环境发生的相应变化。而想象性是指虚拟现实技术可依照设计者的想象进行设计与仿真,使人类突破时刻与空间,经历或体验世界上早已发生或尚未发生的事件;也可忽

5、略客观存在的困难和局限,完成难以完成的情况。 1.3“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使得三维电子模型在建筑表现方面的运用差不多不再陌生。随处可见的电脑渲染表现图和多媒体动画早已让人们领会到数字化表现媒介的无穷魅力。现在,超写实的电脑透视效果在专门大程度上差不多取代了传统水彩、油墨等创作的图画,大多数的设计单位更倾向于将数字化工具用于制作效果表现图呈献给客户。不管是在设计概念分析和空间表达方面,数字化的虚拟表现确实展示了令人信服的结果。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专业化和非专业化之间的沟通障碍,是数字化的交流媒介,同时也为多学科、多专业信息的兼容带来了交叉合作。 虚拟电子模型所表现的

6、并不仅仅是几何形状构成的视觉因素,还拓展到三维空间以外的光照条件、材料质感、声场音效、能源利用等方面。光影效果和材料质感极大地阻碍着空间的视觉冲击力,通过对光线阴影运动的模拟,能够观看到一天内光环境的变化;场地音效的模拟能够探究不同方位的声音效果,从而发觉和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声响问题,也能够依此来调节房间内部空间的尺度;通过对建筑物内部及其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温度、湿度和气流变化状况的仿真,考量热传导和自然通风中能源效率的应用,从而指导建筑中开放空间及房间比例的设计。例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图1-2)在设计中对热舒适度和风舒适度进行研究时,就采纳了流体力学(CFD)模拟手段进行模拟分析,对自然通

7、风气流组织进行评价,并依照结果提出对现有设计是否调整或调整建议(如调整吊顶分块间隙宽度、通风口的数量位置等)。 作为设计与表现的媒介和工具,数字化虚拟技术不断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使复杂的建筑形式及建筑成为现实,其结构形式及组织构件都依靠于计算机迅速而精准的运算能力。近些年我国在这方面的实例也有专门多,如扎哈哈迪德的广州歌剧院(图3)、库哈斯的央视办公大楼、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如图4)、“鸟巢”、“水立方”等一系列的建筑设计创作,都与数字化技术息息相关,才使得建筑师的奇思妙想得以真正的实现。建筑师在建筑设计的实践中,数字化的虚拟技术能够关心建筑师将创作理念转化为物理现实,通过建筑模型表现设计结果,

8、变“不可能”为可能;也能够成为建筑师建立设计概念的起点,在虚拟环境中生成概念,在模型推敲中进行创作与再创作。弗兰克盖里是数字化建筑创作的典型代表,他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赫古根海姆博物馆(图5)就采纳了这种技术,其全部设计建立在150万个电脑模型基础上,被视为是数字时代建筑的里程碑。在F盖里早期的项目中,数字化手段只是作为高级建模工具层面的应用,计算机只在他天马行空的设计进展完备以后才介入。现在计算机在设计过程模型时期就提早介入,作为设计思维层面的应用被纳入整个设计过程,在初期就用CATIA软件(在“鸟巢”设计中被采纳,在我国建筑行业属首例)扑捉出曲面形态,软件往往带给他意想不到的结果,F盖里及时

9、对每个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反馈、操纵、筛选与决策,逐步形成最后的建筑作品。2智能技术 2.1智能建筑的兴起及定义 数字化对建筑的阻碍除了数字化虚拟空间与实体建筑的结合,还应包括数字化技术支持下建筑智能环境的制造。1984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采纳计算机技术对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改造,对大楼内的空调、电梯、照明等设备进行监控,并提供语音通信、电子邮件和情报资料等方面的信息化服务,建成了“都市广场”世界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大厦。此后,智能建筑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和技术迅速在世界各地展开,领先的范例包括日本东芝总部大厦(1984)、日本电报电话双塔楼(1986)、伦敦的Lloyds大厦(1994)、香港银

10、行总部大厦(1995)。据2004年的数据统计,我国大陆地区共有不低于4500幢智能大厦,这包括北京进展大厦、上海金茂大厦、深圳地王大厦、南京金鹰国际商城等。2008年奥运体育场馆更是当今世界智能建筑的杰出代表。 美国智能建筑学会(AIBI)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是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其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所获得的高效率、高功能与高舒适的建筑。与这种抽象的描述相比,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更像是建筑的“神经系统”,它将数字化技术所特有的性能带入僵硬的建筑中,对栖居其中的人作出合适的反应,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概念上的消防、保安、空调,以及照明系统,而是扩展到几乎所有的部分,满足人们各个方面

11、不同的需求,提供人们更多的选择。 2.2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 智能建筑的智能环境无不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基础,其要紧由三个方面的自动化构成,即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通讯自动化系统CAS(CommunicationAutomation System),每个系统中还有许多不同的子系统,由系统集成中心(SIC)利用综合布线系统(PDS)进行连接和操纵,如表1所示。 2.3智能技术在建筑设计的阻碍 智能建筑的进展差不多并将接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单幢大楼到成片的建筑广

12、场,大到摩天大厦,小到家庭住宅,从集中布局的楼宇到规划分散的居民小区,均属于智能建筑的范畴。建筑的智能环境不再局限于办公类大厦,而是像公寓、酒店、商场、医院、学校等建筑种类扩展。而成片开发的建筑智能广场还拥有系统更大、结构更复杂的集成治理系统(IBMS),能对智能广场中所有的楼宇进行全面和综合的治理。不仅大型的公共建筑拥有舒适、高效的智能环境,数字化的智能技术在家庭环境中也得到了更为人性化的进展,它能够扩展到住宅内任何带有电子开关的东西,除了包括水电、暖通、安全警戒、声像联络、电话通讯、门窗构件等,还延伸至从动作和温度感应到生物传感器的诸多电子化设备。台湾首座高科技总管、智能型住宅“似水年华”

13、,就能够通过玄关的系统操纵面板,依据当时的温度或心情自动操纵室内的冷气、灯光、窗帘,还能够呼叫电梯;到洗浴室洗浴时,秀出个人芯片卡,浴室就会自动播放自己喜爱的影音节目,测量体重的精确值则能够在镜面上显示,而非体重计。美国麻生理工曾经研究的“聪慧屋”住宅,在暴风雨来临时能够自我爱护和修复,建筑墙壁能够自动过滤汽车鸣笛的噪声,而接收鸟鸣和雨声。 进入21世纪,智能建筑技术中的信息网络技术、操纵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淌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都得到了更加广泛而具体的进展和应用。但与此同时,智能环境中网络化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的普遍应

14、用也为建筑师的设计工作增加了更大的复杂性。建筑师不但要了解计算机通信及多媒体环境的设计含义,更要在建筑设计的方案时期就考虑到自动化设备机房的布局,弱电竖井的配置,吊顶、架空地板需要的层高等,对整个空间做出打算和部署。无形的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将会促进多元、层级的无线智能场所空间的形成,从而引起建筑布局从形式到内容的巨大变化。例如,通过智能技术在家可做的工作越来越多,家庭空间相应需要不断地增多增大,甚或进展成为家庭办公的SOHO形式。 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高速进展下,智能建筑比传统建筑在能源效率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智能建筑在关注效率和功能的同时,进展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才是最为核心的目

15、标。数字化的智能技术只是一种途径与方法,可持续进展的战略对智能建筑的设计与内容提出了新的方向,即绿色建筑。数字化技术与材料资源和损耗有着紧密的关系,建筑设计应为操纵物质白费和能源消耗提供解决方案,查找和研究新的材料和结构系统以适应信息环境所应有的功能。因此,新兴的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和新材料学等科学技术都会逐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的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真正的建筑与人和自然的和谐进展。“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应用在2008奥运体育场馆的设计和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我国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确实是响应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其设计综合展示了人文、科技与绿色

16、的结合。国家游泳中心自由的结构形式和ETFE气泡外墙是整个建筑的亮点(图6)。其结构设计的灵感来源与Kelvin的“泡沫理论”,将水泡的结构放大到建筑结构的尺度,这种结构模型普遍的存在于自然界,如细胞组织单元的差不多排列形式和水晶矿物结构等,但被用于建筑结构模型还属首次。而ETFE(四氟乙烯)膜材料的应用就更加充分体现了绿色和科技的主题,这种材料的选用不仅大大减低了屋顶和外墙的重量,而且成本合理、热学性能高、透光性强,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和自熄性,其表面附着力及微小,对灰尘、污水的自洁性能远远大于玻璃,在北京的专门气候下,无疑是最为理想的透明半透明材料。ETFE还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屋顶围护结构中作为防雨层,在一个建筑中如此大面积的应用单层ETFE膜结构,在世界上也依旧首例。(图7) 3数据库系统和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