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院工艺安装设计统一规范

上传人:zejun11****63.com 文档编号:122341049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田院工艺安装设计统一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油田院工艺安装设计统一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油田院工艺安装设计统一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油田院工艺安装设计统一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油田院工艺安装设计统一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田院工艺安装设计统一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田院工艺安装设计统一规范(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油田院工艺安装设计统一规定目 录1 工厂布置设计工程规定2 管道布置设计工程规定3 管道应力设计规定4 设备和管道的隔热5 工艺安装与其它有关专业的设计分工6 工艺安装图出图要求1工厂布置设计工程规定1.1 常用名词定义本规定中有关布置的常用名词定义如下:1.1.1 界区:整个装置或各个单元包括装置内所有设备的边界。1.1.2 工艺装置:指整个工艺装置区。1.1.3 辅助装置:工艺装置之外的装置。1.1.4 设备:一般指塔、容器、换热器、泵等单项设备。1.1.5 管廊:管道集中敷设空间,包括管廊和管墩。1.1.6 工厂:一般指整个装置(工艺装置和辅助设施)。1.1.7 工段:按操作划分的工艺

2、装置的一部分。1.2 装置讲明1.2.1 工艺装置区:要紧工艺装置1.2.2 辅助装置区1.2.2.1 储运设施1.2.2.2 公用工程系统设施1.2.2.3 其他1.3 现场条件布置规划应注意下列现场条件1.3.1 地质条件1.3.2 风向1.3.3 环境条件1.3.4 公用工程1.3.5 气候条件1.3.6 今后的需要1.4 布置的差不多原则装置布置时要考虑安全原则、操作原则、维修原则、施工原则、物流原则、经济原则以及外观等因素。1.5 装置区的布置装置的设备布置原则上是按流程顺序布置,满足工艺要求,布置整齐、紧凑,同时考虑安全、操作、检修、施工的方便,设置平台、梯子及检修通道,吊车通道。

3、1.5.1 装置内通向设备的所有道路可作为消防通道,其净空不低于4.5m。1.5.2 需为装置的操作和维修设计操作人员通道。通道上方净空一般能够设计为2.5m,但某些区域有限时能够设计为2.1m。1.5.3 装置的通道最小宽度为0.8m,不常通行的局部地点最小为0.65m,横跨管墩的过桥可设计成0.6 m 0.8 m。1.5.4 需要经常巡视、操作、维修的区域必须设置平台,并有楼梯和出入通道。无栏杆的平台、爬梯不被采纳。1.5.5 除了在平台的进出口和出口位置,一般平台皆有栏杆或脚踏板,梯子皆有扶手或设带护栏的直爬梯。1.5.6 热的设备和管道应位于操作工不能触及的地点或采取保温及人身防护措施

4、。1.5.7 装置内要有通道,便于事故时人员的疏散。安全通道上不得有障碍物。1.5.8 对有抽芯要求的设备,如加热炉、换热器等要考虑有足够的场地检修。1.5.9 道路的出入口要方便吊车的出入,同时关于吊装及搬运要考虑所需的空间和占地面积。1.5.10 室内铺砌,工艺装置区铺砌,操作通道铺砌。1.5.11 设备基础标高的确定要考虑重力流管线的走向,卧式设备的基础标高应按设备底部排液及出入口配管的具体情况而定。1.6 各类设备布置的要求1.6.1 换热器布置在地面上的换热器应设置就地检修的通道。关于重叠换热器,应在换热器的前后两端设有足够的检修空间,以利于封头的拆除和管束的抽芯。1.6.2 塔塔上

5、人孔和平台的布置必须设有足够的空间以利于塔盘、填料、塔内件及安全阀的拆装并卸往地下。地面上应考虑吊装检修用空地。1.6.3 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布置应考虑检修时所需的拆卸空间或吊装空间,关于重型设备还应考虑吊装设备的进入。1.6.4 容器的管口通道容器上的管口有操作要求时应设置操作平台,但这不包括设有梯子,以便能接近仪表连接点,有专门要求的情况按专门情况处理。1.6.5 泵泵的间距应充分考虑操作空间,泵间操作通道不得设置管道及管道附件。泵的安装高度应考虑过滤器的拆卸空间。泵应尽量靠近工艺设备布置,尽量缩短泵入口管道长度,以降低入口流体阻力降。1.6.6 空冷器空冷器不宜布置在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

6、燃点的可燃液体设备的上方。若布置在其上方,应用非燃烧材料的隔板隔离爱护。1.6.7 管廊工厂管路一般架空敷设在管廊上,管廊配管一般不超过三层,贮罐区管子可敷设在管墩上。通常情况下管廊应提供一定的预留空间,其高度在不同的区域要满足移动设备所需的净空、叉车通行所需空间、马路上汽车通行所需的空间。2 管道布置设计工程规定2.1 总则2.1.1 管道布置设计必须符合工艺流程图(PID)的设计要求,并应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并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2.1.2 管道布置必须遵守安全及环保的法规,对防火、防爆、安全防护、环保要求等条件进行检查,以便管道布置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2.1.3 管道

7、布置应满足热胀冷缩所需的柔性。关于动设备的管道,应注意操纵管道的固有频率,幸免产生共振。2.1.4 管道布置严格按照管道等级表选取管道组成件。2.1.5 管道布置应符合“工厂布置工程规定”的有关要求。2.2 管道布置2.2.1 一般要求2.2.1.1 管道布置的净空高度,道路上方应遵守总图专业规定。操作通道的最小净空为2100mm。2.2.1.2 应按国家现行标准中许用最大支架间距的规定进行管道布置设计。2.2.1.3 管道尽可能架空敷设,如必要时,也可埋地或管沟敷设。2.2.1.4 管道布置应考虑操作、安装及维修方便,不阻碍起重机的运行。在建筑物安装孔的区域不应布置管道。2.2.1.5 管道

8、布置设计应考虑便于做支吊架的设计,使管道尽量靠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但应幸免使柔性大的构件受较大的荷载。2.2.1.6 在有条件的地点,管道应集中成排布置。裸管的管底与管托底面取齐,以便设计支架。2.2.1.7 无绝热层的管道不用管托或支座。大口径薄壁裸管及有绝热层的管道应采纳管托或支座支承。2.2.1.8 在跨越通道或转动设备上方的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上,不应设置法兰或螺纹连接等可能产生泄漏的连接点。2.2.1.9 管道穿过隔离剧毒或易爆介质的建筑物隔离墙时应加套管,套管内的空隙应采纳非金属柔性材料填充。管道上的焊缝不应在套管内,并距套管端口不小于100 mm。2.2.1.10 埋地管道应考

9、虑车辆荷载的阻碍,管顶与路面的距离不小于0.6m,并应在冻土深度以下。2.2.1.11 关于“无袋形”,“带有坡度”及“带液封”等要求的管道,应严格PID的要求配管。2.2.1.12 从水平的气体主管上引接支管时,以应从主管的顶部接出。2.2.2 平行管道的间距及安装空间2.2.2.1 平行管道间净距应满足管子焊接、隔热层及组件安装维修的要求。管道上突出部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0 mm。例如法兰外缘与相邻管道层外壁间的净距或法兰与法兰间净距等。2.2.2.2 无法兰不隔热的管道间的距离应满足管道焊接及检验的要求,一般不小于50 mm。2.2.2.3 有侧向位移的管道应适当加大管道间的净距。2.2

10、.2.4 管道突出部或管道隔热层的外壁的最突出的部分,距管架的支柱或框架的支柱、建筑物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00 mm,并考虑拧紧法兰螺栓所需的空间。2.2.3 排气与排液2.2.3.1 由于管道布置形成的高点或低点,应设置排气和排液口:(1)高点排气口最小管径为DN15,低点排液口最小管径为DN20(主管为DN15时,排液口为DN15)。高粘度介质的排气、排液口最小管径为DN25。(2)气体管的高点排气口可不设阀门,采纳螺纹管帽或法兰盖封闭。除管廊上的管道外,DN小于或等于25的管道可不设高点排气口。(3)非工艺性高点排气和低点排液口可不在PID上表示。2.2.4 管道的热(冷)补偿2.2.4.

11、1 管道由热胀或冷缩产生的位移、力和力矩,必须通过认确实计算,优先利用管道布置的自然几何形状来汲取。作用在设备或机泵接口上的力和力矩不得大于同意值。2.2.4.2 管道自然补偿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管系的适当位置安装补偿元件,如“”形弯管;当条件限制,必须选用波浪膨胀节或其它型式的补偿器时,应依照计算结果合理选型,并按标准要求考虑设置固定架和导向架。2.2.4.3 当要求减小力与力矩时,同意采纳冷紧措施,但对重要的敏感机器和设备接管不宜采纳冷紧。2.3 阀门的布置2.3.1 一般要求2.3.1.1 阀门应设在容易操作、便于安装、维修的地点。成排管道(如进出装置的管道)上的阀门应集中布置,有利

12、于设置操作平台及梯子。2.3.1.2 有的阀门位置有工艺操作的要求及锁定的要求,应按PID的讲明进行布置及标注。2.3.1.3 塔、立式容器等设备底部管道上的阀门,不应布置在裙座内。2.3.1.4 需要依照就地仪表的指示操作的手动阀门,其位置应靠近就地仪表。2.3.1.5 调节阀和安全阀应布置在地面或平台上便于维修与调试的地点。2.3.1.6 阀门应设在热位移小的地点。2.3.1.7 阀门上有旁路或偏置的传动部件时(如齿轮传动阀),应为旁路或偏置部件留有足够的安装和操作空间。2.3.2 阀门的位置要求2.3.2.1 立管上阀门的阀杆中心线的安装高度宜在地面或平台以上0.7m至1.6m的范围,D

13、N40及以下阀门可布置在2m高度以下。位置过高或过低时应设平台或操纵装置,如链轮或伸长杆等以便于操作。2.3.2.2 极少数不经常操作的阀,且其操作高度离地面不大于2.5m,又不便另设永久性平台时,应用便携梯或可移动式平台使人能够操作。2.3.2.3 布置在操作平台周围的阀门手轮中心距操作平台边缘不宜大于400mm,当阀杆和手轮伸入平台上方且高度小于2m时,应使其不阻碍操作人员的操作和通行安全。2.3.2.4 阀门相邻布置时,手轮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00mm。2.3.2.5 阀门的阀杆不应向下垂直或倾斜安装。2.3.2.6 安装在管沟内或阀门井内经常操作的阀门,当手轮低于盖板以下300mm时应加

14、装伸长杆,使其在盖板下100mm以内。2.4 安全阀的布置2.4.1 一般要求2.4.1.1 安全阀的阀杆应垂直安装。2.4.1.2 安全阀应安装在便于调整和维修的地点。必要时应设置平台。2.4.1.3 从设备接管口或流体管道的分支点至安全阀进口的管道的压降不应超过安全阀整定压力的3%。2.4.2安全阀入口管道2.4.2.1 安全阀应安装在容器顶部或容器的出口管道上,要求配管尽量短。2.4.2.2 安全阀设置位置应考虑尽量减少压力波动的阻碍。2.4.2.3 气体安全阀的入口管不应有下凹的袋形管。2.4.3 排入大气的安全阀出口管道2.4.3.1 安全阀的排入口不宜对着操作面设置。关于水蒸汽、空

15、气等无毒介质的安全阀排入口,应高出室外平台3m或以上。2.4.3.2 关于气体安全阀出口管,应在弯头的最低处开一泪孔(6-10mm),必要时接上小管道将凝液排往安全的地点。2.4.3.3 安全阀出口管弯头多,压降过大时应进行核算,以免阻碍排放量。2.4.3.4 排入大气的安全阀出口管带有弯头时,应使受反力时垂直管不至于因受力矩过大而被推倒。2.4.3.5 关于安全阀排放压差较大的管道,应设置合理的支架,必要时需设置减振支架。2.4.4. 排入封闭系统的安全阀出口管道2.4.4.1 安全阀出口管排入封闭系统的总管时,应坡向总管及分液罐,并幸免有袋形的配管。2.4.4.2 关于干气系统,出口管道不一定要有坡度。关于非干气系统,安全阀应安装在高于排入总管的位置。2.5 调节阀组的配管2.5.1一般要求2.5.5.1 调节阀宜直立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应布置在地面、楼面、操作平台上或通道两旁,并尽量靠近与其操作有关的现场检测仪表等便于调试、检查、拆卸的地点。公称通径DN80mm的调节阀,其阀前后管道上应设有永久性支架。2.5.5.2 调节阀组旁路的管径应于PID一致,幸免选用过大直径不利于调节。2.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