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体育审美方式比较与与研究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17093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西方体育审美方式比较与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东西方体育审美方式比较与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东西方体育审美方式比较与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东西方体育审美方式比较与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东西方体育审美方式比较与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西方体育审美方式比较与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西方体育审美方式比较与与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西方体育审美方式的比较与研究以武术为代表摘要:作为中西方文化组成部分的中国武术和西方体育,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不同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特色。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成为最富有民族审美文化特征的传统体育项目。作为西方文明基础的希腊文化,如日神文化、酒神文化等,也使得以田径、体操、球类为代表的以争胜负为特点的西方体育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由于审美方式是民族文化心理的感性化、直观化的体现,通过审美方式,能够说明不同文化现象的许多内在联系。为了揭示中国传统体育和西方体育形成和发展的个性特征,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美学和比较体育学的发展,弘扬民族传

2、统文化优势,加强文化的交流,本文以具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代表性的武术和西方体育这两者为比较对象,运用比较等研究方法,以审美方式为参考系,以道与逻各斯分别为中西方体育审美的逻辑起点,并分别以中国传统美学的内在性和西方传统美学的外在性为背景理论假设,从人天关系和身心关系两条主线,对中西方体育的审美方式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研究。关键词:中西方体育;武术;审美方式;比较研究1前言审美方式是中西比较体育中非常重要但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参考系,与其它参考系(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相比更具感性化、直观化的特点。武术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典型性代表,武术之美,是东方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各种武术项目蕴涵着丰富

3、的中国古典美学内容。按照从爱因斯坦、后期的维特根斯坦、德里达的思想共同表达出来的现代精神,事物并不存在一个最后的、唯一的本质,事物显现为一种什么样的面貌,在于你把它引入一个什么样的参考系。由此可见,要想对武术与西方体育文化特征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比较研究与剖析,引入新的参考系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之所以本文引入审美方式作为新的参考系,还因为审美方式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是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属于文化现象背后的、对人类文化行为起支配作用的稳定因素,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决定着不同的审美方式,而审美方式又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感性化、直观化的体现,它作为一个民族审美的

4、心理感受方式,对中西体育文化的影响必然是多方面的,只有将其个性特征充分揭示出来,才能充分展现一个民族体育文化的永久魅力。为此,本文选择了武术和西方体育的审美方式特征为研究对象,以其做尝试性的分析和研究。2概念解析2.1 武术的概念 “武术是由中国古代以技击技术为主要内容所形成的技术体系发展而成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1”从历史发展来看,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的。从总体来说,武术理论较多受道家、儒家的哲学思想影响;武术防身制敌法,较多受中国兵学影响;武术健身法较多受中医和养生术的影响;武术表演艺术较多受古代舞蹈影响。从锻炼内容上看,武术是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徒

5、手攻防有长拳、太极拳、南拳等,器械攻防有剑术、刀术、枪术、棍术等。从运动形式上看,武术包括基本功、实战、套路三种。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对武术概念界定如下:“武术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特点,带有攻防含义,以拳术、器械、套路形式和实战形式为主的,既能健身自卫,又能养生保健的传统体育项目2”。而且武术史学研究发现,“早在汉代便出现了由于武术社会效用的差异而使武术结构形态朝着两个体系分化,那就是以实用性为核心的直接对抗性武术与以娱乐、健身为主要特征的表演性武术的双向发展3”。为此,本文在考察武术的审美方式特征时,把武术分为两个子系统,即健身武术(或养生武术)和技击武术。2.2 西方体育概念 西方体育按外

6、文可直译为“身体文化”(Physical culture)或“体育与运动”(Physical Educational Sports)。它基本上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竞技育(competitive sport)和大众体育Sports for All)。它可分为两大类:竞技体育和非竞技体育。从西方体育的发展史来看,体育教育和大众体育是由竞技体育衍生出来的现代体育概念,而竞技体育一致贯穿着西方体育发展的始终,它最能体现西方体育文化的审美特征。竞技体育,即外文的Competitive Sport一词。“sport是根据规则和以取胜为目的的竞赛性和娱乐性的

7、体力活动。这个定义概括了构成运动的五个要素:即体力活动、竞赛性、娱乐性、根据规则、以取胜为目的4”。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竞技体育的盛会,是西方体育审美最完整的展现。因此,本文所论及的西方体育应主要是指以田径、体操、球类为代表的以争胜负为特点的竞技体育。2.3 关于体育美的本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对体育美的本质研究中,中国体育理论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工作。在当时有的学者提出,“体育美的本质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的本质力量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感性显现”;还有观点认为,“体育美是人的自由象征。”;“合目的性的自由形式”等。这些观点虽然大前提是正确的,都触及到体育美的本质内涵,但都过于抽象,显得大而无当。

8、说“体育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显得笼统模糊。因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事物,并不一定是体育独有的,也可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等。说“体育美是人的自由象征”也有偏颇。“象征”总是某种意识观念的符号、标记和显现,多含有抽象、生硬的意味。而体育美并不是一种抽象生硬的符号和标记,它是通体充满生气而活泼的生命,是生命和谐运动的形式。我们认为,体育美的本质是人生命的和谐,是“一种生命现象的文化哲学”。周来祥先生认为,美就是和谐,和谐是“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理性和感性、自由和必然、时间活动的合目的性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统一。”这就是说,体育美的本质是与人的目的性是相通的。在目的性考察中,本文分武术为合健身

9、之目的的健身武术与合技击为目的的技击武术,而西方的目的性就在于竞争。笔者认为武术和西方体育美的本质是:受笛卡儿身心二元论的影响,西方体育美的本质在于把“肉体”当作一种自然物来开发,通过对身体潜能的不断挖掘来达到获胜之目的,体现了一种和谐,这种和谐是对立的和谐,是“不和之和”。而在道家的辨证统一思想的影响下,武术美的本质在于把“肉体”看作是一种非自然物,通过习武练拳使身体消解成一种自然物,使生命提升到一种天人合一,融入自然的和谐境界美。2.4 关于逻各斯 逻各斯(Logos),新英汉词典(增补本,1985年版)中解释为:1、理性,理念,是古希腊哲学中的术语,意为世界的普遍规律性,在汉语中为外来词

10、,音译为逻各斯。2、(基督教教义中的)道;圣子(即耶酥)。本文中的“逻各斯”,一方面是指西方传统美学的本原,它规定着西方实体世界的行进方向,并衍生出理性、理念和逻辑思维等,另一方面在西方文化系统中,它对来世性、彼岸性的宗教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2.5 关于“气”论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气”是一种无形的、连续的存在,是一个哲学范畴,它代表了中国古代一种独特思维方式,由于这一思维方式注重宇宙的生命有机性和注重宇宙生命运化规律等特点,使它很自然地和美联系起来,并逐步进入美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美学、艺术理论使用最广的范畴之一。气论在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过程中,其审美的心理内涵和艺术内涵越来越丰富,

11、它以宇宙生命为依归的万物一体观孕育了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生命精神,构成了以“气”为内在逻辑的较完整的审美心理体系。首先,中国古代“气”的概念最早是一个物质概念,它的原形是大气和其他一些气体物质,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后来哲学范畴的气。春秋时左传昭公元年记医和之言:“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六气“经之以天”,五行“纬之以地”,是气论的萌芽期,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世界的主要看法。战国时代的管子一书,最早把气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指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管子枢言)。唐宋以来,以气为世界本源的哲学家,逐步形成了以宇宙生命为内涵的“自然元气论5。”其次,在物质概念

12、基础上,“气”逐渐成为一个哲学上的范畴。在“自然元气论”看来,气为生命的根基,而生命也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所以宇宙万物的生命也必然以气为根本前提。气的概念也就逐渐从自然现象界进入到人体生理活动领域,并扩展到精神领域。它不仅是一个适用于物质世界,揭示物质世界有机统一性的概念,更是一个适用于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运化规律的范畴了。从宇宙大生命的角度来看“自然元气论”,它的内涵有三:一是气分阴阳,二气相交,生生不息,其运动和聚散形成自然万物,自然万物是阴阳二气相互激荡而和谐统一的产物。老子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管子内业说:“凡物之精,化则为生。

13、”这些说法都指出,气是生命的根本,是构成生命的本质,因此当古人把气当作宇宙本原时,主要是将气作为生命的活力,即一切运动变化的推动者来看待的。二是将“气”与人的精神现象直接联系起来,指人的精神力量的主观心理状态,即所谓人体生命之气,它既是构成人的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同时又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产物。它的运动形式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精神活动,这就由客观物质之气演变为主观精神之气,使气得以成为审美范畴的重要前提。三是把气作为沟通人与天的中介。既然人与万物皆由气化所生,故而人体生命之气与自然万物生命之气是相通相应、相感相交的,万物与人处于一个相互感应的关系中。以气的观点看宇宙,人的自然生命、思想感情和存在方

14、式被置于宇宙大生命之中,天地万物融融一气,人与自然合而为一,反映了古人强调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统一,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内核,也孕育出中国古代美学精神的生命本质。再次,武术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并融入了“自然元气论”的精要内涵,才使自己具有了古老东方的文化审美底蕴。“气”是武术美的本源。在“自然元气论”的基础上,武术中的“气”是从古老的导引吐纳术中的自然之气衍化过来的。这种自然之“气”在武术的演练过程中触发了演练者的精神力量,由此,自然之“气”转化为精神力量之“气”,精神力量的“气”通过演练者的肢体运动表现出强大的艺术魅力,表现出武术艺术活动的功能和形式。武术在美学意义上的“气”具有三个特征

15、:凝聚性、流动性和依附性。“气”的凝聚性要求武术招式要“神聚”。五字诀云“神聚则一气鼓铸,练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气”的流动性表现为“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6”。十三势歌曰“气遍身躯不少滞,。“气”从而使是与“神”“志”依附性表现为“气”必须依附于人们的精神意识。在美学思想中,联系在一起的,在武术演练中,“气”与“精”“神”联系在一起,“气”产生积极的艺术表现,以神运气,气随情传。”无论从哲学形态还是从价值的、历史的形态上看,中国气论都有别于西方注重结构性、思辨性的机械原子论。中国哲学是重化生的生命哲学,其气论超越了二元对立性,是一种“相互感应”、“天人合一”的浑

16、融境界,它是以阴阳为基本内核,以重生为价值标准的一切物质、精神与生命现象的总和。2.6 中西审美的两对范畴人天关系和身心关系 体育美学是一种生命现象的文化哲学。“从哲学的观点来解释:所谓文化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世界全部复杂关系的总和7”。而体育文化是人体生命活动发展的特殊方式,它的审美特征就体现在人与自身、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中。武术和西方体育是中西两种不同的人体文化,因此,探讨她们的审美方式特征就必须以人天关系和身心关系为主线。一、关于人天关系。人天关系是人类最早形成的范畴之一,是人在解决与外部自然关系中逐渐产生的。在这里立足于体育这一生命运动艺术来考察人天关系。无论东方或是西方,“天”的含义都有多种指谓。在中西美学思想史中,“天”纳神、自然、义理之三义。其一,它是指超自然的至高无上的人格神,“天”可以说是上帝或神灵的代名词。其二,它是指人们头顶上苍苍的天空。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