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对策研究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13773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对策研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国际贸易融资是一种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开展的资金和信用融通的活动。它是现代商业银行为进出口商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既能方便国际贸易,又能促进银行自身业务的拓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集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于一体,对银行和对进出口企业均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由于诸多因素,我国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困难重重。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担保条件难以达到银行要求 首先,符合银行担保要求的大企业不愿意承担为中小企业担保的风险。其次,中小企业也难以提供适合的抵质押,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土地属非有偿占用,缺乏作为设定抵押的条件和可供质押的凭证。企业的机

2、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不符合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担保不能落实的情况下,银行无法授予其融资额度。中小企业为解决担保问题,往往几家企业之间互保,但这样不仅担保能力有限,而且也为企业的长期经营埋下了隐患。 (二)国际贸易融资授信困难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手段和工具还不甚规范和稳定。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一般不愿对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授信,往往实行业务分批审批。这样就容易延误中小企业的商机。另外,由于需要逐笔落实担保等一系列问题,企业要实际获得融资支持并不容易。加上银行部分融资管理人员不愿承担责任,营销意识薄弱,对中小企业往往惜贷、怕贷。这样,中小出口企业的授信需求往

3、往难以得到满足,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三)操作环节和审批程序繁多 近年来,由于多变的国际金融形势,以及部分信用证发生垫款等问题,使得部分银行业务人员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较大,甚至高于流动资金贷款。他们认为贸易融资涉及面广、业务规则又要遵守国际惯例,因此业务风险难以把握。出于风险考虑,银行往往对贸易融资贷款制订出许多限制条件。而且相对来说,银行普遍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的严格标准,业务操作流程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导致了中小企业申请贸易融资比普通流动资金贷款更难。同时,银行又缺乏企业信息明细资料,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分析企业实际情况。越来越多的审批环节,繁琐的经办手续和较长的平均操作

4、时间,给企业实际办理业务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四)企业对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 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中小企业大多是由内销企业转变而来,员工综合素质较低,企业缺乏熟悉国际业务、银行业务和外贸业务的人才。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贸易融资品种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大多数中小企业未能很好地结合本企业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融资产品,加上银行和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企业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丧失了业务先机,造成企业业务发展被动。 二、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 (一)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第一,股票市场筹资。允许各类条件成熟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到股票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5、,或者与大型企业进行捆绑上市。第二,组建风险投资基金。第三,鼓励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链接。第四,鼓励利用个人资本创办中小企业。第五,发行企业债券。 (二)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第一,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第二,鼓励地方性商业银行以中小企业为服务重点。地方性商业银行应主动将服务重点放在中小企业上,特别对中小科技企业,两者应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第三,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担保机构。可以成立由国家财政机构、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共同出资的信用投资基金,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并对所担保的项目进行风险管理,鼓励企业集团为其关联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为中小

6、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三)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体系 建立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融资需求旺、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制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办法。在进行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外销渠道、经营者的素质、结算方式、贷款归还、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市场潜力等方面的审查,从财务和非财务因素对中小企业进行综合信用等级评估。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收集中小企业产品情况、市场情况、进出口情况及资信情况等,改变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四)充分利用新的金融工具满足实际需求 第一,银行要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

7、产品及其各类金融产品的特点和适用情况。第二,银行要能够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第三,银行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将传统产品办出新意,如打包贷款业务,而不只局限于信用证业务项下。将其逐步拓展到托收和出口发票融资,进口业务方面可采用转开信用证、备用信用证、国际保理等业务,满足中小企业多方面的融资需求。全球经济链条的震荡与中国的转型全球金融系统在2008年里经历了自1930年代以来的最严重危机。部分知名金融机构破产,更多的是在全球政府轮番救助之下苦苦挣扎。资产价格方面,各大证券市场指数都从2007年高点至少跌落了50%。问题是,这场严重的流动性与信用紧缩还未结束,金融海啸还在发

8、酵,朝实体经济继续深化发展。危机的恶劣影响,让处在转型途中的中国倍感痛苦。全球经济链条大震荡与两个月前人们普遍预测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会是“L”型不同,新年元月初的景象已让人们认识到继续探底的“U”型才是现实。美元利率降到0.25%,日元利率降到0.10%,英镑和欧元区也都大幅降息到达1.5%和2.5%的水平,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或接近ZIRP(零利率)区间。如果各国央行的激烈反应还不足以让公众认识到危机的严重性,那么美国2008年最后一份非农业就业报告则用二战后最高失业人数和16年来最高当月失业率这两个数据宣告着实体经济已经进入严重衰退阶段。奥巴马称,当前的经济危机是有生以来从

9、未遇到过的。虽然美国的危机是由金融传导到实体经济,但并不意味着各国政府在金融领域的稳定性举措就能够让这个恶性传导转成良性。美国的金融、汽车、建筑房产等行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资金黑洞,救助的资金似乎仅仅激起了一阵浪花。而消费方面,美国的信用式消费已经无以为继,不仅表现在消费者收入状况的恶化,还体现在信用提供方的大幅紧缩例如部分长居外国人在美国用信用卡买机票回国都开始接到美国信用卡公司的质询电话。而以前的主要消费者群体和经济繁荣的主要受益者,如金融、房产人士现在都成为受冲击最大的群体,他们对非必备消费品的需求短期内已无好转可能。欧洲与美国的情况虽然稍有不同,但总体上较为类似,消费领域的长期下降趋势

10、令人深感忧虑。中国在全球经济链条上作为一个主要的消费品供应商,直接面对着经济链条震荡的冲击。中国的经济局势,在这场经济链条的大震荡之中倍显严峻:根据麦肯锡2008年12月份进行的全球CEO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公司高管以78%的负面感受比率位居全球主要国家之首。这个结果是令人震惊的,但却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中国经济局势受金融海啸冲击的程度,可能比大多数人预想的都还要严重。中国2008年12月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8%,进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1.3%,对外贸易顺差较11月份创下的纪录水平400.9亿美元已开始回落。作为高科技产业链上游供货商的中国台湾地区,12月出口数据更是下滑了约42%。进出口额的

11、不同步趋势与贸易顺差的下降结合在一起,似乎宣告着停止进口(原材料采购)与加大出口(清库)已经到达一个临界点,更直接的冲击将会随后呈现。外资方面:瑞银于2008年的最后一天抛售了33.78亿股中行H股,美国银行2009年1月7日抛售56.2亿股建行H股,摩根士丹利拟将上海多项物业打包出售一度对热钱涌入的担忧已经完全掉转方向。而另一方面,为保经济增长,各级政府纷纷推出了规模庞大的支出计划,同时随着各种税收减免措施的推出和企业盈利的弱化,政府财政状况不仅仅是增幅放缓,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也在增加。这场由金融蔓延到实体经济的危机,不是像以前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稍纵即逝的匆匆过客,而会是一场持久和带来深远影响

12、的经济停滞与通缩混合体(stag-deflation)。而随着年初爆发的加沙冲突,全球经济与政治链开始同时发生震荡,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在增加,正在进行的转型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痛苦。危机之下首重保障内需与欧美日不同,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国内居民消费不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宏观经济转型的重任。在经济危机导致的外围需求不足情况下,中国企业出现产能绝对过剩、规模收缩并开始进入紧缩周期。中国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在2008年12月26日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约有670万的“就业岗位蒸发”,使失业人数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而广东省副省长

13、黄龙云在2009年1月8日也表示,广东省去年全年转出的外省劳动力大约为60万左右,因经济危机导致出口萎缩并迫使一些工厂关闭。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转型毫无疑问是痛苦的,要保障经济发展,首要就是保障内需。在就业率快速下降的情况下,居民不得不取出存款用于当前和未来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从而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乘数效应下降,削弱经济活力;而证券市场与房产市场的资产价格大幅缩水则更会直接导致居民紧缩大额消费,甚至缩减小额消费来用于按揭还款。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就业与资产价格两者之间容易形成负螺旋循环,要避免这种情况,就业与资产价格就是两个需要同时出击的关键点。由于积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施,按揭购房人的初始成

14、本与月均供款都可能有较大幅度下降;股市虽然由于投资者信心群体与资金规模的制约,政府维持稳定的代价过大,但由政府积极改革和转型以及中国公司资产品质改善所带来中长期的正面信心较为充足,足够抵消对2009年5月份以前上市公司陆续公布2008年年报利润下降的负面担忧。而日前公布的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毫无疑问是一个短期促进就业的强心剂,虽然不一定能够持续,但或许能够与未来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就业增长进行平稳过渡。而刺激方案中对长期以来滞后经济发展的铁路建设的偏向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效率,降低对大规模公共投资拉动经济导致未来低效率的成本担忧。总体上看,资产价格的两个重要方面也都有一定的短期与中长期保障

15、,中国短期内的内需保障工作安排较为合理。城乡二元结构转型的契机无论是宏观经济的二元结构转型,还是中微观产业的升级转型,目的都是保障中国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这一点上来说,目前的全球经济危机也为我们的转型提供了巨大机遇和动力。在歌舞升平时期,想要变动涉及众多层面既得利益团体的经济发展模式,阻力是巨大的。全球经济链条的震荡让中国的经济决策者和参与者从上至下都感受到了转型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中央已下发多个涉及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而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显示,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将再次关注三农。城乡二元结构喊了很多年,三农问题的热议也从未停止过,只有到最近,大家

16、在危机的逼迫下才真正认识到,我们需要开发自己的需求,我们需要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夯实属于自己的内需基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涉及到两个关键点,一是三农效率问题,二是城市化问题。二元结构的转型处理得好,将为未来中国数十年的科学、可持续经济发展释放强大的内需力量。而强大的内需是我们在未来新的国际经济与政治链条中从容面对各种震荡的必备条件。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让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该不该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的争议在大家心中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土地集约化经营长远来看确实有助于三农效率的提高,释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也有助于创造新的内需和加快城市化的步伐。现在的争论主要在于时机与过程的选择,例如“大学生就业都解决不了,土地流转释放的庞大劳动力放到哪里”。这其实也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