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2312619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教案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设计指导思想 文本的人文主题是探讨由麦当劳的 中国文化表达 现象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互动与 冲撞问题 工具性体现在由事及理的论证方法 在自主文本研习 提取与整合信息的基础上 进行问题探讨 探讨强调注意现象 发 现问题 生成话题 合作探究 由现象至实质 由此及彼 拓展深入 教学目标 理解不同文化互动与冲撞现象的复杂性 对其实质进行拓展研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麦当劳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意义及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的内涵 2 对麦当劳现象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互动与冲撞问题的拓展研究 3 对其他类型的不同文化的互动与冲撞现象的发现和话

2、题的生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要点 一 文本研习 从提取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角度 检查学生课外自主解读文本情况 二 问题探讨之一 发现问题 生成话题 思考 作为外来文化的符号 麦当劳 们是否只要追求进行 中国文化表达 就可以 被本土文化吸纳 而不会与本土文化发生冲撞吗 讨论 杨丞琳曾在 我猜我猜我猜猜 中有 哈日言行 当吴宗宪即兴问她抗日战争打了几 年时 杨丞琳回答 不知道 被告知正确答案后 她竟然惊呼 才 8 年呀 说话的语 气连吴宗宪也惊出一身冷汗 随后 当听说南京大屠杀有 30 多万中国人惨遭杀戮时 杨丞 琳又夸张地表示 才 30 万啊 广东三元麦当劳公关经理冯小姐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

3、当初邀请杨丞琳代言 是旨在表 达年轻人充满活力的热辣感觉和生活态度 明星在广告外的个人状况和麦当劳无关 对于网友普遍认为麦当劳撤下杨丞琳部分的广告 是因为受到来自网友的压力一说 麦 当劳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公关部曾在接受采访时强调 杨丞琳版广告换下并不是出于这个压 力 只是双方目前广告合约已经结束 至于今后是否会再起用杨丞琳 目前还无法确定 三 问题探讨之二 合作探究 思考 其他不同的文化 在相互接触和互动中 又有着怎样的吸纳和冲撞 各组就发现的问题和生成的话题协调进行合作探究 交流研究报告 1 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 在这样的时代 特别是像南京这样的大城市 西式餐馆随处可见 到处都有麦当劳 肯 德基

4、 必胜客 让我们觉得中式餐馆面临着危机 学校北边的君临国际 高档的是韩国菜馆 和西餐馆 可见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是比较厉害的 我现在参加的社团是漫画社 研 讨的全都是日本动画片 从没放过中国的 现在中国花大量时间和金钱制作一个动画片叫 魔比斯环 但状况不是很好 有许多中学生十分崇拜韩国 日本的明星 却不怎么喜欢 内地一些有实力的歌手 虽然外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比较厉害 但我们觉得中国文化的发扬也是十分有前景 的 01 年上海 APEC 会议上 各国领导人都穿上了作为中国象征的唐装 景象还是挺壮观的 那次会后 中国的唐装走向了世界各地 现在许多国家都有唐人街 外国人对中国的事物还 是比较感

5、性趣的 他们会在唐人街买一些小泥人 小瓷器 可见文化的影响是相互的 整理 南京金陵中学高一 16 班 王思思 2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传统的表达 来自文化内部 是我们所接受的教育 内心深处所折 射出来的东西 它左右着我们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 而麦当劳却是这个高速发展时代的产 物 代表着时尚和流行 代表着现代文化 它满足了国人的需求 成为他们新生活方式的 一部分 参与跨国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在麦当劳 顾客行为更加自律 对待他人更有礼貌 说明中国顾客在潜移默化中接 受外来文化 即使如此 我们却往往争着由一个人付账 而不是西方普遍流行的 AA 制 是 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份传统文化 当传

6、统文化遭遇现代文化时 先是发生冲撞 继而是一定的 融合 西方的快餐和中国烹饪相遇 就变成了我们每天吃的盒饭 但 文化则是永远不可能被克隆的 无论文化怎样被改变 融合 它都在交流中保持 着一定的独立性 有个河南青年网友希望整个开封城都穿上宋服 虽不切实际 但至少说明 已经存在希望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势 希望文化回归 是寻回心中失去的一种寄托 寻找失乐 园 武林外传 中的吕秀才和祝无双 一个代表外来文化 一个代表传统 二者虽有交集 但最终却未走到一起 文化也应是这样 整理 孙宸 3 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 农村是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全全球化浪潮中 现代文化不断滋长 外来文化不断入侵 农村更是传统文化最后一个

7、据点 古代中国城市文化也是以传统文化为主 但近代外来文化 涌入 城市首当其冲 在吸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 中国形成了以现代文化为主的城市文化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阶段 越来越多的乡村变成了城市 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农村文 化 融入城市文化之中 城市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影响着农村 中国纯农民 已经越来越少了 农业科学取代着流传千年的农耕经验 西医几乎取代了中医 祭祀的习惯 几乎消失 流行歌曲取代了地方戏曲 电视和汽车走进了农家 乡村青年对美国大片津津乐 道 城市文化的影响 加快了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也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消失 但是 五千年积淀使传统文化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农村文化也以不同的形式

8、渗入城市 城市人的田园生活情趣 农家菜的流行 农村旅游的热火便是明证 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其本质上是同源的 相互影响渗透是必然的趋势 我们希望 它们 将在发展中趋于和谐统一 构成现代中国特色文化 整理 李皓善 4 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其实文化本身没有强 弱 高 低之分 所谓的强势文化 弱势文化 指的只是某一种 文化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在人们心中所处的位置 文化的强弱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时间 的流逝而改变的 现在说起美国文化 当然不是指印第安土著文化 美国立国不过两百多年 文化元素就 已经遍布世界 从好莱坞到麦当劳 我们认为 文化的背后是经济实力 古埃及繁盛之时 埃及文化无疑是强势文化 而今却只有

9、守着茫茫沙漠和博物馆了 如今 强势文化已经超越了国界 便出现了强弱文化的冲撞 在多元化的今天 这其实 是必然的 英语文化现在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一种强势文化 不仅考试 应聘少 不了它 就连当下热播的 武林外传 里也时不时冒出一两句英文 英语成了衡量一个人综 合能力的重要参数 然而对于西方人来说 会讲中文并不是必须的技能 这便体现了强势文 化的优势所在 但没有事物是绝对的 弱势文化并不会被完全忽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陶醉于东方 古代文明 不能否认 正是某种文化的衰落 反倒给其增加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然而我们不希望这种悲剧式的美 希望碰撞中多一点良性的互动吧 整理 董维稚 四 问题探讨之三

10、 拓展深入 教师就所收集的有关不同文化在相互接触和互动中发生吸纳和冲撞的材料 与同学交流 强调注意现象背后的实质 以期问题探讨的深入和研究方法的掌握 讨论 1 圣诞节与春节 假面舞会 各类 party 平安夜的校园是一年中最热闹的 很多同学更是走出校园 通 宵达旦地狂欢 第二天可能还会继续参加聚会 逛街 shopping 为什么要过圣诞节 大学生的答案大都是 随大流 别人过自己也跟着过 赶时 髦 不然会让别人觉得自己很老土 好玩 可以痛痛快快地跟很多人在一起玩 等 好多 学生说 洋节是年轻人的节日 而传统节日是父母过的 社会学家初源芳说 大学生过节厚此薄彼 固然与商业文化有关 但 洋节日 的过

11、节 方式洋溢着狂欢和自由 比较迎合年轻人的心态 而春节是内敛而含蓄的 圈子局限在家人 之间的其乐融融 家长和学校虽不应干预孩子过什么样的节日 但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髓 希望年轻人不要摒弃传统的东西 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 2 普通话与方言 1 语言学家周有光讲 我国的 56 个民族共有 80 多种彼此不能通话的语言 还有许 多种地区方言 泱泱大国 倘若没有一种全国通行的语言 如何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如何促进地区间合作和交流 如何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因此 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任 都必须从推广普通话一事开始 2 对于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 提高他们普通话的理解表达能力或许比让城市的 孩子学

12、会说普通话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除了政治经济等社会意义外 在贫困的方言地区孩 子们的一生中 语言改变人生 的命运转机显得尤为珍贵 在他们中间普及普通话 是一 个国家应尽的义务 3 我们对方言已经越来越陌生 在这个一切都被简化 被 缩减 的时代 要走 入一个方言的世界 对我们来说谈何容易 方言的死亡 差异的寿终正寝 意味着鲜活的感 性缩减为干巴巴的 号称为理性的方程式以及电脑键盘上的符码 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副 教授敬文东对方言式微的趋向已然有了宿命般的忧虑 2004 年初 杭州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 一位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 关于保护杭州方 言 防止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缺失 的提案 4 乡音未改鬓毛衰 方

13、言里寄托着乡土文化和乡土情结 无论是从情感还是文 化传承方面讲 学方言 说方言 懂方言 都是传承乡土文化 建立乡土情结的重要内容 方言是历史留给每个人的珍贵遗产 是本土文化积累之后注入每个人灵魂深处的信息 3 强势文化与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逐渐形成强势文化对弱势边缘文化的 侵蚀 当经济迅猛发展到每个地域后 相应而来的是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 导致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发生急剧消亡和流变 口头文化传承是一个充满人性活力 有着独特思维的传统 是一个具有真正文化时空含 量的传统 文化的大树总是在民间的土壤里埋藏着根系 埋藏着生命的古老基因 正像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那样 在技术层面上日益趋同的趋势下 对于许多民族 非物质文化 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 是维系生存的生命线 是民族发展的源泉 活态的非物质文化 一旦消失 是不可再生的 我们不仅要提倡生态环保 同时也应大 力提倡文化环保 四 学习内容与方法小结 1 人文层面 不同文化的互动与冲撞的复杂性 2 工具层面 文本研习 提取与整合信息 研究方法 注意现象 发现问题 生成话题 由现象至实质 由此及彼 拓展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