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具针法应用ppt课件.ppt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2311594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具针法应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针具针法应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针具针法应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针具针法应用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针具针法应用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具针法应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具针法应用ppt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具针法及应用 1 古代针具 九针 针具名 为九种针具的总称 最早记载于 黄帝内经 即镵针 员针 鍉针 锋针 铍针 员利针 毫针 长针和大针 2 镵针 黄帝内经灵枢 九针十二原 鑱针 长一寸六分 头大末锐 去泻阳气 针头大而针尖锐利 用于浅刺泄热 皮肤针 3 员针 黄帝内经灵枢 九针十二原 员针者 针如卵形 揩摩分间 不得伤肌肉 以泻分气 针尖椭圆如卵 针身呈圆柱形 长一寸六分 可作按摩之用 用以按摩体表 治疗筋肉方面的病痛 4 鍉针 灵枢 九针论 鍉针 取法于黍粟之锐 长三寸半 主按脉取气 令邪出 鍉针长约3 4寸 针头钝圆 不致刺入皮肤 用于穴位表面的推压 5 锋针 灵枢 九针十二原 锋针

2、者 刃三隅 以发痼疾 即现代常用的 三稜针 针体圆 针尖呈三稜状 有刃 主要用于刺破皮下静脉及小血管 刺络放血 治疗痈肿 热病 急性胃肠炎等 6 铍针 灵枢 九针论 铍针 取法于剑锋 广二分半 长四寸 主大痈脓 两热争者也 形如宝剑 两面有刃的针具 多用于外科 以刺破痈疽 排出脓血 7 员利针 黄帝内经灵枢 九针论 员利针 取法于氂针 微大其未 反小其身 令可深内也 长一寸六分 主取痈痹者也 是一种针体细小而尖微大圆利的针具 用于治疗痈肿 痹症等病证 8 毫针 黄帝内经灵枢 九针十二原 毫针者 尖如蚊虻喙 静以徐往 微以久留之而养 以取痛痹 因毫针针身微细 不伤正气 治疗寒热痛痹各证 应用最广

3、 9 长针 黄帝内经灵枢 九针论 长针 取法于綦针 长七寸 主取深邪远痹者也 即现在芒针长针多用于深刺 以治疗慢性风湿病 痹证 坐骨神经痛等 10 大针 黄帝内经灵枢 九针论 大针 取法于锋针 其锋微员 长四寸 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也 大针即现在火针 针灸聚英 火针以火烧之可用 即九针中之大针是也 针灸大成 一名燔针 火针有温经通络 祛风散寒的作用 主要用于痈疽 瘰疬 顽癣和痹症等一般用钨钢 钨锰合金等耐高温材料制成 11 现在针具 小针刀水针浮针银质针 12 毫针针刺流程图 13 针前的准备 一 体位选择原则便于医生取穴 施术 便于留针 患者舒适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

4、伏坐位 14 二 定位 正指正刺 无针左右 神在秋毫 属意病者 审视血脉 刺之无殆 灵枢 九针十二原 揣穴 揣 循 按 摸 分拨 旋转 滚摇 15 16 三 消毒 腧穴部位消毒 针具消毒 医生双手消毒 17 针刺流程 持针进针行针出针 持针法 持针之道 欲端以正 安以静手如握虎 如临深渊势若擒龙 紧全身之力于指腕 二指持针法三指持针法 四指持针法 持针身法两手持针法 19 进针法 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管针进针法 略 知为针者 信其左 不知为针者 信其右 当刺之时 必先以左手压按所针之处 右主推之 左持而御之 左手重而多按 欲令气散 右手轻而徐入 不痛之因 押手 刺手 20 单手进针 用刺手的拇

5、食指持针 中指指端紧靠穴位 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 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 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21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挟持法舒张法提捏法 指切进针法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 刺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22 提捏进针法 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 刺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 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 23 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 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 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 24 挟持进针法 押手拇食两指捏住针身下段 露出针尖 刺手拇食指执持针柄 将针尖对准穴位 双手配合

6、动作 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 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 25 26 针刺的角度 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斜刺适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的部位平刺适用于皮肉浅薄处 27 针刺的方向 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 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 有时为了使针感到达病所 也可将针尖对向病痛部 28 针刺的深度 一 体质身体瘦弱者浅刺身强体肥者深刺二 年龄老人小儿浅刺中青年深刺三 部位头面 胸背及皮薄肉少处浅刺四肢 臀部 腹部及肌肉丰满处深刺 肚腹深似井 胸背薄如饼 四 病情新病 阳证浅刺久病 阴证深刺五 病位从外到内 皮 脉 肉 筋 骨 黄帝内经刺齐论 刺骨者无伤筋 刺筋者无伤肉 刺肉

7、者无伤脉 刺脉者无伤皮 刺皮者无伤肉 刺肉者无伤筋 刺筋者无伤骨 29 行针法 刺之要 气至而有效经气已至 慎守勿失粗守形 上守神 粗守形者 守刺法也 上守神者 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 可补泻也 1 基本手法2 辅助手法 30 基本手法 提插法是提针与插针结合 对穴位施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捻转法刺手挟持针柄前后 左右交替旋转捻动 31 辅助手法 作用于穴位的辅助手法揣 循 摄 按 扪 作用于毫针的辅助手法搓 弹 刮 飞 颤 捣 32 揣法 主要应用于定位 循法 进针前后用手指沿经络循行路径 或在穴位附近轻柔地按揉 叩打或循摄 能推动气血 激发经气 促使针后易于得气 主要应用于催气 导气 解除滞针

8、减轻病人紧张情绪 循时不可用力太大 方向宜顺经而行 33 按法 针刺得气后 以押手按压穴位上方或下方 刺手行捻转 提插手法 促使经气向下行和向上行 出针时用左手指按柔针孔 使之闭合 现多用干棉球按着针穴上 用手指加压按摩 作用 闭气补虚 止血 消除疼痛 扪法 34 搓法 针刺入穴后 一般可从食指末节横纹开始 用拇指如搓棉线样向前搓动至食指端 以针下沉紧有被肌肉缠着感为度 由食指末节横纹向食指端搓为左 为内 为补 常可产生热感 由食指端向食指末节横纹搓 为右 为外 为泻 常可产生凉感 用力均匀 太紧则可导致经气滞涩 引起滞针 反令邪不能除附近有大血管 重要器官者不宜使用本法 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

9、中 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 使针体微微振动 以加强针感 助气运行 35 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 经气未至时 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 用拇指 食指或中指指甲 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 促使得气 多以右手拇 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 然后放开两指 一搓一放 一合一张 反复数次 状如飞鸟展翅 故称飞法 不必区分左右捻搓 刮法 飞法 36 颤法 用小幅度 快频率的提插 捻转手法 轻轻地上下进退 使针身轻微震颤 如手颤般震动针身 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 增强针刺感应 捣法 针刺到一定深度后 在原处轻出重入 不断提捣 捣时应以腕关节的震颤为主 使针尖在原位上下小幅度提插和旋转 针身不进不退 却又如进如退 37 针刺

10、得气 气之至也 如鱼吞钩铒之沉浮 气未至也 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 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 这种针下的感应 称为 得气 现代称为 针感 38 针刺得气的表现 1 自觉指征 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反应 酸 麻 胀 重 热 凉 或传导或见局部肌肉跳动2 他觉指征 医者感觉和观察到的现象 手下沉紧 如鱼吞钩饵 徐和 39 影响得气的因素 患者体质 类型 病情医生取穴 方向 角度 深度 手法用心失专环境 温度 噪音 40 针刺得气的方法 一 候气法 留针候气法 用针之法 以候气为先 二 催气法催促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提插 捻转 循 按 飞 刮 搓 颤 捣 弹 三 守气法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

11、 经气已至 慎守勿失 深浅在志 远近若一 四 调气法广义 调整人体经络之气 使失去平衡的阴阳之气得到调理归于平秘 狭义 应用手法调整经气方向 41 针刺得气的意义 气速至而速效 气迟至而不治 标幽赋 刺之要 气至而有效 灵枢 九针十二原 判断正气盛衰 病情轻重 针刺取效快慢等 提高疗效 是施行补泻手法的前提 42 守神 要求医生在针刺治疗中 精神集中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地体会针下感觉和观察病人反应 目无外视 手如握虎 内心无慕 如待贵人 治神 要求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机体变化 是故用针者 观察病人之态 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 43 行气法 气至病所 针刺得气后 通过一

12、定的手法 使针刺感应向着病所方向扩延和传布 是行气的目的 得气的最高表现 循经感传 针刺得气后 针刺感应沿着经脉传导的现象 弩法 按截 针向迎随 通经接气 44 灵枢 经脉 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 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 陷下则灸之 灵枢 九针十二原 凡用针者 虚则实之 满则泻之 宛陈则陈之 邪盛则虚之 补泻 补法 能补益正气 使虚弱的功能状态得到恢复的针刺方法 泻法 能疏泄病邪 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针刺方法 45 常用的补泻手法 46 留针 得气之后根据治疗的需要将毫针留在腧穴内一段时间 留针时间 从10分钟至几个小时不等 一般在半小时左右 意义 便于继续行针施术和维持针感时间 加强疗效 47 4

13、8 针刺意外事故及处理 一 晕针二 滞针三 血肿四 弯针 断针五 气胸 49 针刺治病范围 针灸治疗的适应范围 经络不通 脏腑阴阳失衡 正虚 邪盛等所致疾病 内 外 伤 妇 儿 五官 皮肤等各科的许多疾患 大部分都能应用针灸来治疗 针刺作用 疏通经络 扶正祛邪 调和阴阳 50 1980年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公开宣布针灸对一些疾病确实有治疗效果 并向世界各国推荐公布的43种针灸有效的病症 包括 一 呼吸系统疾病1 鼻窦炎2 鼻炎3 感冒4 扁桃腺炎5 急 慢性喉炎 6 气管炎7 支气管哮喘二 眼科疾病8 急性结膜炎9 中心性视网膜炎10 近视眼11 白内障三 口腔科疾病12 牙痛13 拔牙后

14、疼痛14 牙龈炎四 胃肠系统疾病15 食道 喷门失驰缓症16 呃逆17 胃下垂18 急 慢性胃炎19 胃酸增多症20 慢性十二指肠溃疡 疼缓解 21 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炎22 急 慢性结肠炎23 急性 慢性 杆菌性痢疾24 便秘25 腹泻26 肠麻痹五 神经 肌肉 骨骼疾病27 头痛28 偏头痛29 三叉神经痛30 面神经麻痹31 中风后的轻度瘫痪32 周围性神经疾患33 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34 美尼尔氏综合征35 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36 遗尿37 肋间神经痛38 颈臂综合征39 肩凝症40 网球肘41 坐骨神经痛42 腰痛43 关节炎 44 小儿脑瘫 51 2002年 世界卫生组织在 针

15、灸临床研究报告的回顾与分析 的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针灸治疗病症的范围及疗效 具体如下 1 已通过临床对照试验 证明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的疾病 症状 28种 2 已初步证明针灸有效 但仍需进一步研究的疾病与症状 63种 3 其它传统疗法难以奏效 且个别针灸临床对照试验报告有效 因此针灸值得一试 这样的疾病与症状 9种 4 在提供了特殊的现代医学知识和足够的监测设备的条件下 可以让针灸医生尝试的疾病与症状 7种 52 1 已通过临床对照试验 证明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的疾病 症状 28种 放疗和 或化疗的不良反应 过敏性鼻炎 包括花粉病 胆绞痛 抑郁症 包括抑郁性神经症和中风后的抑郁症 急性细

16、菌性痢疾原发性痛经 急性胃脘痛 消化性溃疡 急性和慢性胃炎 胃痉挛 面部疼痛 包括颅颌功能紊乱 头痛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低血压 引产 膝关节疼痛 白细胞减少症 腰痛 胎位不正 妊娠呕吐 恶心和呕吐 颈部疼痛 口腔疼痛 包括牙齿疼痛和颞颌关节功能障碍 肩周炎 术后疼痛 肾绞痛 类风湿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 扭伤 撞击 网球肘 53 2 已初步证明针灸有效 但仍需进一步研究的疾病与症状 63种 腹痛 急性胃肠炎或因胃肠痉挛引起的 寻常痤疮 酒精依赖和解毒 贝尔氏麻痹 面瘫 支气管哮喘 癌症疼痛 心脏神经官能症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胆石症 竞争压力症候群 闭合性颅脑损伤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耳痛 流行性出血热 流鼻血 狭义 不含广义或原发性疾病 结膜下注射引起的眼痛 女性不孕 面肌痉挛 女性尿道综合征 纤维肌痛和筋膜炎 胃动力功能障碍 痛风性关节炎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带状疱疹 人 阿尔法 疱疹病毒3 高脂血症 卵巢功能减退 失眠 分娩痛 哺乳不足 非器质性男性性功能障碍 梅尼埃病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神经性皮炎 肥胖 鸦片 可卡因和海洛因依赖 骨性关节炎 内视镜检查引起的疼痛 血栓闭塞性脉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