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关于土地案件十四条疑难问题释义应用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11374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土地关于土地案件十四条疑难问题释义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土地关于土地案件十四条疑难问题释义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土地关于土地案件十四条疑难问题释义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土地关于土地案件十四条疑难问题释义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土地关于土地案件十四条疑难问题释义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土地关于土地案件十四条疑难问题释义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土地关于土地案件十四条疑难问题释义应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 thesis submitted toXXX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Engineering关于土地案件十四条疑难问题释义关于土地案件十四条疑难问题释义作者王卫洲多年来长期很多当事人甚至很多律师咨询关于土地案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为更好的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将这些问题做一总结和归纳,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1、什么是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即原生产队),为中国大陆地区在人民公社解体以后,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村划分的行政编组;同时期城市街道、镇的区划社区的编组称为“居民小组”。“村民小组”

2、为大陆乡村的农业区最基层的行政编组,直接管辖的对象为农户。“村民小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各个时期对应的农村农业区最基层的行政编组或作业单位有:国民政府时期及其以前:地域和人口相当于一个农村基层组织“甲”。现今台湾地区类似的编组为“邻”,属于城市于“里”的行政编组、农村地区村的行政编组。土地改革至大跃进以前为“农业合作社”(即初级农业社); 人民公社时期为“生产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为“村民小组”;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村民小组是什么关系?土地管理管理法第十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上述法律并列出现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小组四个管理经营集体所有的土地单位,这四个单位属于什么关系呢?很多人误以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就是指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这种观点不正确的。(一)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不是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它是为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在自然乡村范围内,由农民自愿联合,将其各自所有的生产资料(土地、较大型农具、耕畜)投入集体所有,由集体组织农

4、业生产经营,农民进行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农业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不同于企业法人,又不同于社会团体,也不同于行政机关,自有其独特的政治性质和法律性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属于农村自治组织,属于行政组织,属于管理组织,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二)如何理解集体经济组织?深刻地理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从人民公社谈起。1962年9月,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正式颁布,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所有,而以生产队所有制为基础,土地、耕畜和农具归生产队所有。即通常所讲的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建立。随之,农业经营形式

5、转为一家一户模式,集体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基本不复存在。因此,人民公社时代的以集体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各级集体经济组织名存实亡。换句话讲,公社的经济职能、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等集体经济组织从此进入了有名无实状态。为了适应这一经济形势的变化,1982年宪法做出了两项重大规定:一是针对公社一级。规定将人民公社原来政经合一的体制改为政社分设体制,设立乡人民政府和乡农业合作经济联合组织。但是到1984年底我国基本完成由社到乡转变时,由于全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已不存在集体生产经营活动,所以乡农业合作经济联合组织一直没有建立。二是针对生产大队一级。在生产大队的地理基础上,设立自然村,在村设立村民自治组织。(三)、因为集

6、体经济组织名存实亡,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委会、村民小组经营管理。但是法律是承认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3、什么是两公告一登记?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及征用土地公告办法的规定,征用土地过程必须进行“两公告一登记”。“两公告”分别指征用土地公告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征用土地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征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时间和批准用途;(二)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位置、地类和面积;(三)征地补偿标准和农业人员安置途径;(四)办理征地补偿登记的期限、地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本集体经济组织被征用土地的位置、地类、面积,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种类、数量,需要安

7、置的农业人口的数量;(二)土地补偿费的标准、数额、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三)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数额、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四)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 (五)农业人员的具体安置途径;(六)其他有关征地补偿、安置的具体措施。“一登记”指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未如期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的,其补偿内容以有关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结果为准。4、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

8、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目前世界上土地管理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的土地管理制度。实践表明,该制度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耕地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内容包括:土地按用途进行合理分类,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和土地使用条件,土地登记注明土地用途,对用途变更实行审批制,实行土地利用监督管理,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行为严格查处等。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特点是:(1)土地用途是由代表国家长远和全局利益的中央政府通过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一经确定,

9、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变;(2)土地用途一经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即具有强制性。违反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的行为属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5、非法占地与违法占地区别。所谓非法占地是指:占用土地没有合法的批准依据,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占用土地的行为,其行为属于违法行为结果是违法占地。所谓违法占地是指:破坏耕地、拒不交出已经使用到期的土地的违法行为。由此可见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不同层面的两个违法行为,非法占地的违法行为包括有批准和没有批准的前提,同时还包括不需要批准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而非法占地专指需要批准的占地行为。一、属于非法占地的包括

10、:(一)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争议案件;(二)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争议案件;(三)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争议案件;(四)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争议案件;(五)不按照批准的用地位置和范围占用土地争议案件;二、违法占地的行为包括:(一)占用耕地建窑、建坟,破坏种植条件争议案件;(二)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争议案件;(三)占用基本农田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弃物或者从事其他活动破坏基本农田,毁坏种植条件争议案件;(四)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经责令限期改

11、正,逾期不改正争议案件;(五)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临时占用耕地的土地使用者,自临时用地期满之日起1年以上未恢复种植条件争议案件;(六)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争议案件。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认真研究,正确区分案件的性质,才能正确实施法律。6、对于土地违法行为的处罚。(一)对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占用土地行为如何处罚? 按照土地管理法第73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8条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

12、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处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所得的百分之五十以下。 (二)对非法占用土地行为如何处罚? 按照土地管理法第76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2条规定,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受大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13、,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处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30元以下。 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三)对非法批准用地行为如何处罚? 按照土地管理法第78条规定,无权批准征用、使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征用土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应当收回,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对当

14、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对破坏耕地行为如何处罚? 按照土地管理法第74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0条规定,对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处罚款的罚款额为耕地开垦费的2倍以下。 (五)对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行为如何处罚? 按照土地管理法第75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1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定,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

15、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缴纳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可以处以罚款。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土地复垦费的2倍以下。 (六)侵占、挪用征地费行为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按照土地管理法第79条规定,侵占、挪用被征用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七)对拒不交还土地行为如何处罚? 按照土地管理法第80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3条规定,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临时使用土地期满拒不归还的,或者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交还土地,处以罚款。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以下。 (八)对擅自将集体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行为如何处罚? 按照土地管理法第81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9条规定,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罚款额为非法所得的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