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煤炭市场分析与未来展望

上传人:zejun11****63.com 文档编号:122311372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煤炭市场分析与未来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年煤炭市场分析与未来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年煤炭市场分析与未来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年煤炭市场分析与未来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年煤炭市场分析与未来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煤炭市场分析与未来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煤炭市场分析与未来展望(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煤炭市场分析与以后展望2006以来,煤炭产需规模大于年初预期,但产需增幅仍有明显回落,煤炭市场过剩压力有所加大。由于煤炭需求大于预期、铁路运输瓶颈制约、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市场理性增强等缘故,煤炭市场在过剩压力下仍然保持着差不多平稳的运行状态。可能下半年及2007年煤炭需求增长幅度还将进一步回落,煤炭过剩压力还将接着加大,2006年四季度由于动力煤消费进入旺季和两节期间煤矿安全整治力度加大,煤炭市场仍可保持平稳运行状态,2007年有可能成为煤炭市场“严寒的冬夜”。1、2006年1-8月煤炭产需规模大于预期,但产需增幅仍有明显回落依照相关政策精神,年初曾推断2006年满足需求及正常库

2、存周转的煤炭产量只需增加6000万吨,煤炭市场将面临较大过剩压力。去年底至今年初,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先后颁布,社会各界对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景,一时形成一种比较乐观的预期,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可不能长期、持续要紧靠投资建设来拉动,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将会减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将逐渐加大。投资建设是拉动重工业产品需求、进而拉动能源消耗及煤炭需求的要紧力量,假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努力取得明显成效,意味着曾一度膨胀性增长的煤炭需求将进入平稳进展的新时期。依照建议和纲要

3、两个纲领性文件所昭示的立即到来的经济结构调整,笔者曾推断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将比2005年有所回落,据此预测煤炭需求同比增幅将由2005年的10.9%回落到5.5%左右,考虑到2005年末全社会煤炭库存偏多,结合对2006年煤炭进出口量的预测结果,推断2006年满足需求及正常库存周转的煤炭产量只需增加6000万吨(见中国煤炭市场研究报告2001-2010第六章第三节),实际增加量超出6000万吨的部分,将作为过剩部分而增大库存压力。依照近两年来煤炭投资情况和煤炭生产能力利用状况,推断2006年煤炭产量专门难操纵在只增加6000万吨的水平,进而推断2006年煤炭市场将面临过剩压力

4、。2006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态势与年初预期有较大出入,以致耗煤产品产量及煤炭产需规模都与预期情况有一定偏差。2006年前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与当初预期有较大差异,投资增幅非但没有回落,反而有明显升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其中对煤炭需求拉动力度较大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32.3%,扣除物价因素阻碍,可比价格增幅分不为28.8%和31.8%,比去年全年增幅分不升高4.6个百分点和8.6个百分点。煤炭需求对房地产开发投资最为敏感,今年前半年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4.2%,比去年全年升高4.4个百分点。近两个月来,国家宏观调控力度日益加大,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中的房地产开发

5、投资都有明显回落,1-8月份增幅分不是29.1%和24%,比上半年分不回落2.2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但仍然明显高于年初预期。由于投资增幅明显高于预期,致使许多重工业产品、尤其是许多耗煤产品产量的增长幅度,也都明显高于预期,原来预测2006年全部发电量和火力发电量全年增幅分不为10.5%和10.4%,1-8月份实际增幅分不是12.7%和13.8%;预测粗钢、生铁产量全年增幅分不为13.6%和12.1%,1-8月份实际增幅分不是18.6%和20.9%;预测水泥、合成氨产量全年增幅分不为10.6%和5.5%,上半年实际增幅分不是21%和6.7%。能够看出,与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相关性比较紧密的水泥

6、、钢铁等产品,其产量增长幅度的预测偏差比较大,由整个国民经济进展态势综合决定的发电量,其预测偏差较小。对煤炭需求量和煤炭产量的预测结果也相应出现偏差,测算2006年1-8月份煤炭需求实际增幅为8.1%,比原来预测增幅高出2.6个百分点;测算煤炭产量大约在14.67亿吨左右,同比增长6.2%1,同比增加0.92亿吨,差不多远远超出原来预测的满足供需平衡要求的煤炭产量全年增加量6000万吨。尽管煤炭产需增幅高于预期,但比2005年全年增幅仍有明显回落。2006年1-8月份煤炭需求增幅9.1%比2005年全年增幅10.9%2回落1.8个百分点,煤炭产量增幅6.2%比2005年全年增幅10.7%回落4

7、.5个百分点。2、2006年以来煤炭市场过剩压力确有加大,过剩缘故是需求增长趋缓与产能增长加快形成明显反差尽管煤炭产需实际运行状态与预期有较大出入,但对煤炭市场供求形势的差不多推断并未出现重大偏差,过剩压力确有加大。要紧表现如下:一是全社会煤炭库存增加。去年末煤炭库存就差不多处于相对偏多状态,全社会煤炭库存比合理水平多1700万吨左右,当时煤炭市场就差不多显现过剩苗头。依照全社会正常存煤天数的变化规律和煤炭产需量的增长态势,今年末全社会库存的正常水平应该比2005年末实际水平减少2200万吨左右,假如减少幅度小于2200万吨,那么煤炭市场就会存在过剩压力。从1-8月份实际运行情况看,全社会库接

8、着增加,截止到8月末,全社会煤炭库存14974万吨,比年初增加1000万吨,增长7.2%。就统计数据而言,社会库存8个月的增加幅度超过煤炭产量的同比增幅6.2%。粗略测算,截止到8月末全社会煤炭库存量相关于正常水平大约过剩3000万吨左右,比年初过剩1700万吨左右又有增加,可见煤炭过剩压力有所加大。二是靠近流通终端的环节过剩压力略有减小,煤矿库存压力加大。从存在过剩压力的流通环节看,去年末要紧是用户、港口库存偏多,煤矿库存差不多合理,今年以来则出现新的情况,截止到8月末,电力直供电厂煤炭库存2425万吨,比年初增加55万吨,增长2.32%;冶金十四家重点钢厂煤炭库存327万吨,比年初减少27

9、万吨,下降8.25%;要紧煤炭中转港口存煤1134万吨,比年初减少289万吨,下降20.3%;全国煤矿企业煤炭库存4537万吨,比年初增加1644万吨,增长56.8%。由以上数据可知,电力用户库存8个月增幅小于测算的煤炭产量同比增幅6.1%,冶金用户和港口库存明显减少,可见用户、港口等靠近流通终端的环节过剩压力有所减小,煤矿库存压力则明显加大。三是实际执行的市场价格略有下滑。2006年以来重点合同价格接着保持稳定,从中国煤炭市场网跟踪的市场交易报价情况来看,局部地区市场交易报价价格有波动,总体看市场价格也差不多平稳,但据调查,许多煤炭交易实际执行的煤质标准趋向严格,实际交易的市场交易煤炭价格略

10、有下降。总之,从市场交易煤炭报价来看,煤炭市场面临过剩压力,但总体上比较平稳,由此可见过剩压力小于预期。煤炭市场过剩的缘故有两个方面:一是耗煤产品的单耗指标下降。由于各个要紧耗煤行业产业整合、技术升级的步伐加快,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量下降,据统计,1-8月份发电耗煤的实物单耗指标下降2.23%;前半年76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5.36%,可比能耗同比下降7.7%,吨钢耗电量下降6.87%。依照建材协会介绍情况,今年1-8月份新型干法水泥产量所占比例、新型墙体材料所占比例、石灰产量中冶金石灰产量(该部分石灰煤耗水平较低)所占比例都接着较快上升,耗煤指标随之明显下降。单耗指标下降使煤炭

11、需求增长速度明显慢于产品产量增长速度。二是此前几年煤炭产业投资增长迅猛,目前差不多进入新建煤矿和改扩建煤矿建成投产的高峰期,煤炭产能正值集中释放期。煤炭需求与煤炭生产能力的进展态势一缓一急,逆向进展,使煤炭市场面临过剩压力。3、铁路运力不济、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市场理性增强,是2006年以来煤炭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缘故煤炭市场运行差不多平稳,市场价格未出现急剧下跌局面,要紧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的缘故:一是铁路运力不济成为阻隔煤矿过剩压力向市场传导的“防护层”。2006年以来,除大秦线运力增加5000万吨以外,其它运煤线路运力没有明显增加,铁路运力总体偏紧,制约了煤炭供应。7-8月份大秦线检修、候

12、月线发生事故,一度对山西省煤炭外运造成一定阻碍。1-8月份铁路运量同比增长率仅仅3.9%,比煤炭产量增长率(煤炭需求课题组数据)低4.1个百分点。据调查,2006年以来多数煤矿库存明显增加,个不煤炭主产地不得不租用场地存煤,但与此同时,煤炭消费地感受煤炭供应差不多正常,局部地区甚至略有偏紧,主产地煤炭大量积压,同时也不断有用户来电督促发煤,可见,铁路运力不济成为阻隔煤矿过剩压力向市场传导的“防护层”。二是煤炭资源整合有效预防了煤炭过度增产。今年正值各地贯彻落实国家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的高峰期,未确定资源权属、未确定整合方案的小煤矿被大面积停产、整合,有效抑制了小煤矿增产,这是煤炭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

13、缘故之一。三是在过剩压力之下,煤炭企业市场理性确实有所增强。在经历了1997年和2004年两次较大的煤炭市场波动之后,多数煤炭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心态更加平和、沉稳,在过剩压力略有显现的情况下,部分大型煤炭企业主动调减了煤炭生产打算,与此同时,原来作为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小煤矿,其市场理性也有增强,操纵过度增产的自觉性也有明显提高,要紧触动因素是资源权属变更,山西省原来由个体承包的乡镇煤矿,正在将采矿权有偿转让给个人。在承包体制中小煤矿往往疯狂生产,不惜白费资源;采矿权归个人后,矿主为使其所购得的有限资源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也在主动限产,防止市场行情大幅度下跌。总体看来,煤炭企业的市场理性正在成

14、为调节煤炭供应量的重要“调节阀”。4、今后几个月煤炭市场仍将保持差不多平稳的运行状态,但2007年可能会成为煤炭市场的“严寒冬夜”各方面资料显示,目前煤炭产能差不多超过需求,同时煤炭产能仍然处在集中释放期,能够预见,今后两年煤炭产能过剩格局可不能发生全然变化,反映在市场层面,则是供应过剩压力持续存在。从当前各方面的进展动一直看,2006年三季度煤炭市场的过剩压力正在进一步加大,但可能2006年内市场运行仍会保持差不多平稳状态,2007年可能会成为煤炭市场的“严寒冬夜”。做出如此的推断,有如下依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将略有回落。进入2006年以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和2006年全国人大会议所确

15、立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政方针,未能得到认真贯彻落实,投资建设热潮高涨,尽管中央政府采取了提高贷款利率、发行定向票据、提高法定预备金率等一系列经济措施,但收效不大,终于逼使中央高层“动了真气”,以惩处新丰电厂为标志,对违规投资“动了真格”,接着又有收紧土地政策、逐项清理“亿元级”新开工项目等一系列更加有力的“组合拳”配合出击,开始了新一轮强力调控,能够预见,部分违规项目将被停止施工,新开工项目也将明显减少,同时,多数重工业产业差不多过剩或潜在过剩,市场主体的投资热情正在降温,据此预测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尤其是重工业投资增幅将有所回落,今后两年的经济运行态势,有望回转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轻经济

16、进展对投资的过度依靠”这一调控方向上来。煤炭需求量增幅和煤炭产量增幅的回落幅度加大。2006年1-8月份煤炭需求增幅比2005年全年回落了两个多百分点,可能2006年全年及2007年煤炭需求增幅还将进一步回落,做出此一推断要紧有两个方面的依据:一是如前所述,投资增幅将有所回落;二是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投资结构方面,工业投资尤其是重工业投资将由产能扩大向产业升级转变,投资建设项目的技术含量接着提高,投资对高耗能产品的消耗强度明显减弱。产业结构方面,多数重工业行业面临过剩压力,目前处于产业整合的高峰期,低效率、高耗能生产工艺的淘汰步伐加快,大型、先进工艺在生产结构中的比重将较快提高。结构优化将使单位投资额的重工业产品消耗量和单位重工业产品的能源消耗量处于较快下降的通道内。据此可能今后几个月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耗煤产品产量增长幅度将呈回落趋势,其煤耗指标下降幅度较大,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