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探讨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10177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探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类号: O4 单位代码: 107 密 级: 一般 学 号: 03194008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 提出问题能力的探讨 专 业: 物理学 姓 名: 马宁锋 指导教师: 李卫东 职 称: 教 授 答辩日期: 二七年六月八日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探讨摘 要:在某种意义上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本文从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较弱的原因以及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发展阶段的分析出发,探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途径。关键词:提出问题;能力;培养Study on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problem-rasi

2、ng in theproc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Abstract: In some sense problem-rasing is sometimes more important than problem-solving. So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problem-rasing in the proc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s studied in our paper, by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why students ability of probl

3、em-rasing is low and the analysis of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problem-rasing.Key words: Problem-rasing; Ability; Cultivate不会提问题的学生很难说是优秀的学生。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也就是说:“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人们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

4、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探路石,也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这也必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在使用新教材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点。然而据我们调查发现一届学生中难得有几个能主动提出问题,绝大部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仅仅局限在做不出的习题等一些没有分量的问题上,即使那些在中学生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摘金夺银的佼佼者,虽然在我们看来已是很善于提出问题的,但和其他国家的中学生相比较,在赛后命题分析会上的表现也并不如人意,无论是提问题的勇气,提问的数量,提问题的质量等多个方面都会逊对手一筹,虽然他们做这些题目的正确率要比对手高出许多。这就表明培养出一大批富有创新意识,

5、适应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是多么需要老师们重视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也表明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较弱已经大大影响到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的现状呢?1 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较弱的原因分析1.1 学生方面的原因首先学生就是有问题也不提出来,特别是好同学。学生普遍有这样的想法:我提出的问题会不会被同学们耻笑;我讲不清楚,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别人不提我也不提其次学生没有提问题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提问题。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熏陶,学生已习惯于等着老师告诉答案,缺乏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1.2 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长期不重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也不知道怎么做;怕浪费时间;认为学生没有

6、这个能力既然目前的情况危机,而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又如此重要,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探索规律,注重方法。2 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2.1 敢于独立、主动地提出问题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对听课不懂的知识,不会做的习题,敢于向老师和同学提问而不是听之任之,或一抄了之,这是初级阶段。即使所提问“问题”都是就事说事,但已敢于提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一般来说,经过老师的努力、帮助与教育,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达到这一阶段的水平。2.2 简单模仿以后提出问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

7、学会按老师提出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如对不会做的习题,并不是像第一阶段那样直截了当地说:“老师,这个题怎么做?”而是问老师,这句话什么意思,或这两层意思怎么联系起来的等。虽然这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简单,甚至十分幼稚可笑,但已表明他们是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的,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应予以肯定。当然老师在解答时也要画龙点睛,并且留有一定的余地,让他们继续去思考、去探问、去探索。2.3 初步学会思考以后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会简单模仿提问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思考问题,试图提出一些有新异的问题。在这一阶段里,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成熟感,而不是一般的某个具体的题目了。如我们在进行速度感念的教学中讲到,速

8、度概念1是为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而引进的。课后就有学生提出,既然速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为什么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而不是用通过单位位移所花的时间呢?这样问题就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听课时学生如果不进行积极认真的思考,那时绝对提不出这样的问题的。2.4 深入钻研以后提出问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体现了一定的水平,有时往往会“将”教师的“军”。如在进行光的干涉内容的教学中,我们一般要求结合机械波干涉2的知识对照学习,结果有一位同学就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书上讲的增透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光会产生相消干涉,镜头表面涂了增透膜以后可以大大增强透射光的强度,但这

9、两束相干既然已经反射了,怎么又增强了入射光的强度呢?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们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已经注意到了经典物理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量子力学中的几章波的概念就应该呼之欲出了。2.5 创新猜测以后提出问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具有揭示规律、猜测、发现之特征。若进而能解决问题,往往是一篇很好的论文。当然只有很少部分学生能达到这一阶段的水平,这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向物理高深领域探索的基础,质疑已成为他们的本能。这些学生毫无疑问地已获得了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 根据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发展的阶段和教学实践中常见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3

10、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途径3.1 培养学生提问题的勇气学生不敢提“问题”,主要有两种心理:一是自卑,二是紧张。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是消除学生的自卑与紧张心理。首先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的事例,这样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如:学重力时,给学生讲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故事,启发学生,苹果从树上落下大家习以为常,牛顿却提出:为什么苹果从树上落下?拉住苹果的力和拉住月亮的力是不是同一个力?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教师也可以利用名人故事教育学生:我们也有可能成为物理大师,让学生主动向大师看齐,尤其是某些物理大师,讲的时候要注重某些细

11、节,让学生知道他的出身年代,这样学生觉得有些大师距自己并不遥远。比如在学生心中的爱因斯坦是一个遥不可即的人物,然而在杨振宁传这本书中有杨振宁教授的大儿子十一岁时曾经与爱因斯坦留下的一张合影,杨振宁教授今年才八十五岁,这样学生大概算一下年龄就感到:大师距我们并不远,我们也可能见到大师,也可能会成为大师。教师也可以在讲相关的课后将物理大师的某些生活习惯和成名过程讲给学生,时间长了,学生就会知道自己将来若想成为名人该怎么做,而不是对大师有一种神秘感,更不知道通向大师的路。这样部分学生就会有成为大师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支配下,就会以大师为榜样,发扬大师好问的精神,自然也是对学生“提出问题”自信心的培养

12、过程。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问“问题”的兴趣,消除学生懒得问“问题”怕问“问题”的倾向,锻炼学生敢问“问题”的勇气。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认真对待,态度要和蔼,对提出的“问题”不论多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要嘲笑,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其积极性。一个好教师常常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如果学生连提问都不敢,那何来老师释疑。所以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表达自己的疑惑。我们要告诉学生:能提出问题的学生,说明他们在用心思考,说明你已经在探索进入知识库的入口;你要问的往往是别人要问的,你提出来的,老师讲解了,大家也就没问题了;提问只

13、是学术交流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问题更加透彻地展示出来。提问不应该带上面子问题,敢于正视自己不足的人是勇敢的人;同时也忠告其他学生不应该嘲笑其他同学,人与人之间应学会互相尊重。再次,老师得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学生没有压力的提问。所以老师应该建立起与学生间的亲和力,让学生喜欢你,敢于向你提问,而不用担心因为不会而受到老师的责怪;或问倒了老师没面子而“怀恨在心”。老师要有勇气对学生说,你们如果问倒我,我就佩服你,也叫你一声老师。同学们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懂就要说出来;不懂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就是不懂才来学校学习,不然来干吗!老师不知道每一个同学是否都懂,所以大家只有表达出来,老

14、师才知道。如果是多数人不懂,那老师就应该重新仔细讲解,如果是个别同学不懂,能够提出来的老师就当堂解释,不敢举手的可以“举半手”,不能马上提出来的,可以在课后找老师,老师应该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对这些提出的问题,特别是有代表性的,要当堂进行表扬鼓励,保护他下次提问题的积极性。对提出的比较肤浅的问题,也应该耐心地给他讲解,说道做到,就象商鞅变法那样要树立自己说话算数的形象。对于那些敢于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反对意见,对老师的某些提法进行质疑的学生,特别要大力表扬。表扬他并不一定因为他提的问题如何的好,而是表扬他的勇气,在保护他再次提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懂得:“尽信师不如无师”,老师也可能出错,

15、老师也不可能面面俱全。所以一定要带着思量,考究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正是许多科学家从一般人看来最平凡,最简单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中发现问题,才能取得科学界根本性的突破。例如,1905年春天爱因斯坦正是抓住“同时性问题”3才一举完成了狭义相对论理论;牛顿小时候看到苹果成熟摔下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再一方面是让学生建立一种学术研究没有贵贱之分,不要迷信权威,就好像哥白尼敢于挑战统治了人们一千多年的“地球中心说”1一样。不过实际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给学生谈了很多的道理,但是往往一开始还是有很多学生不敢提问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师要帮助学生迈出一小步,那他们就会越走越好。切忌急功近利,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逐渐培养,开始时的问题可由教师直接提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由学生直接提出问题。有的老师学商鞅变法的样子,在课堂实施提问奖励法:主动提问的每次在学期德育考核中加一分,提出的问题有分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