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产业战略方向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09980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产业战略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低碳产业战略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低碳产业战略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低碳产业战略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低碳产业战略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碳产业战略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产业战略方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碳产业的战略方向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基调早已确定。在8月底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就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推出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草案,表示要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首次提出,要加快发展碳捕捉及其储存利用技术、低碳能源和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型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节能减排领域也是重点之一。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度中国CDM项目获得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签发的核证减排量为742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当年全球签发总量的53.8%。截至2

2、008年12月31日,中国CDM项目获得签发的累计核证减排量为999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累计签发总量的41.6%。CDM核证量的增加反映了国内CDM项目的前期准备日趋成熟,低碳项目申请CDM的成功率显著提高,申请周期显著缩短,这有利于提高投资人的回报率,进一步激发私人部门投资低碳项目的热情。有人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只能够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年、60年和100年左右耗尽。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

3、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型转变。一、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本世纪以来,低碳经济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从世界范围看,低碳经济的发展正呈现出四大趋势。1.战略选择向低碳转型自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不仅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相继制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经济转型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也陆续开展了低碳经济政策研究。低碳战略目前已是众多国家抢占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选择。2. 推进世界实体经济结构转型从产业结构看,发展低碳经济将推动各产业的结构调整:低碳农业-将降低对化石能源

4、的依赖,走有机、生态和高效的新道路;低碳工业-将减少对能源的依赖,低碳产业将出现较快发展,传统高碳排放产业将受到扼制;低碳服务市场-包括低碳的旅游、餐饮等服务,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从社会生活方面看,低碳经济将惠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建设-低碳的发展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燃气普及率、城市绿化率、废弃处理率将得到主动或被动的提高;家居、建筑-节能家电、保温住宅和住宅区能源管理系统的研发将受到重视,并向公众提供碳排放信息;交通运输-将更加重视发展公共交通、轻轨交通,鼓励低碳出行。3. 低碳经济将产生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各国面对世界经济发展和能源利用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整个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将

5、再次出现重大变动。人类将面临重大的能源利用转型。目前在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的分歧,势必引起愈发紧张的博弈,从而带来巨大的机会。4. 碳交易将推动国际金融业发展和创新1997年京都协定书的达成产生了碳交易的概念。协议书中的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在此机制下,发达国家企业和政府机构受到二氧化碳减排额度的约束,约定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或资金投入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的节能减排项目进行合作,从而获得该项目所降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实施碳交易。碳交易的产生正逐渐催生出一个新兴的、规模快速扩张的碳金融交易市场,其方式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据世界银行统计,2005-

6、2005年间,全球碳交易额从110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263亿美元,未来有望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围绕碳交易这一金融领域,不断开发出的金融衍生品已成为金融创新的一个新趋势,包括为碳交易提供中介服务及直接参与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通过贷款、投资、慈善投入和创造新产品及新服务等,而借助于碳交易和碳金融交易,风险投资基金也已开始开展节能减排的投融资业务。二、我国低碳经济的经济形态1.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单位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

7、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我国产业更多处于低端环节,出口产品中高能耗、高排放产品的比例较高。2. 能源禀赋与能源消费。从能源禀赋看,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而且“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使低碳转型面临较大压力;从发展水平看,我国目前人均能源消耗量还比较低,大部分能源消费尚属于生存型消费,未来能源消费必然不断上升;从能源基础设施及用能设备看,淘汰低能效的能源设施和用能设备需要付出大量成本。3. 产业结构。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阶段,钢铁、化工、建材等重化工行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料和能源,而能源密集度较低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高耗能工业

8、部门又大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都有赖于这些产业持续增长。在就业增加和税收增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在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存在一定困难。4. 低碳技术研发与技术转让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这方面,我国面临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国际先进低碳技术难以获得且引进成本高昂、低碳技术成果难以转化推广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我国目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去推动低碳技术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二是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5. 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障碍中,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在短期内难以

9、超越,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是可以通过实施恰当的政策措施来克服的。因此,学者们建议,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建立涵盖战略规划、财政税收、金融扶持、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6. 制定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适应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尽快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工作,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7. 用低碳理念指导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行业先行试点,作为我国探索

10、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重点能源基地,选择典型城市进行试验试点,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探索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8.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提高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进入标准,从源头上控制新建产能的碳排放。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高耗能产业,降低单位GDP的碳强度。9. 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从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持续推进工业节能,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强化目标责任制的

11、落实和评价考核,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10. 加大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强化科技支撑,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储备。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现有低碳技术,加快推广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机制,鼓励企业开发应用低碳先进技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技术转让,积极引进世界先进低碳技术。完善政策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研究运用碳税和碳交易等政策手段,为低碳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在财税政策方面,

12、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地方发展低碳经济;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环保产品采购;对低碳发展的企业给予财税支持;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促进能源价格市场化;建立健全环保税种,推进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在环境金融建设方面,构建激励性制度和机制,推动形成环境金融新理念;政府在制定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标准时,应考虑金融方面的因素;鼓励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提高环境责任意识,增强捕捉低碳经济下的商业机会的积极性;促进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金融产品。 三、我国区域低碳发展战略方向要从区域与城市市情和发展阶段出发,探索适合各地自己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与发展战

13、略。1.开展低碳发展规划研究,构建全国低碳区域发展新格局一个区域,一个城市,如何发展低碳,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低碳发展规划。明确低碳发展目标、定位、原则、方向、任务、重点项目、时序等等。应结合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城市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开发低碳居住空间,实验低碳城市公交系统等,为公众深度参与创造便利条件。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进一步倡导企业和公民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消费,实践低碳生活方式,特别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等。碳排放强度应纳入城市“十二五规划”中。根据规划,各地区、各城市的政府部门应制订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明确低碳

14、试点发展的区域与地点、项目与行业;开展行业或流程的能源强度与碳排放标准统计工作,规定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筛选和推广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及示范工程。2.改革节能减排指标分配制度,提高区域统筹减排效率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到2010年的年末即将完成。 它是以2005年的不变价,以2005年作为基数,单位GDP能耗降低20%。对不同的省市区来说,这个目标责任的分配是有区别的。海南,西藏,“十一五”国家给的节能减排目标是12%,吉林省分配的任务最重,是30%,大多数省区是15%20%之间。“十一五”期间目标责任分配的原则是“谁能减”,而不是“谁有责任减”。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

15、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减排目标的分解,“十二五”期间应该落实25%30%,“十三五”期间应该落实15%20%。因为,越到后面,节能减排难度越大。“十二五”期间应该落实的2530%,仍然按不同省区责任有别的原则进行分配。不过,分配原则必须是“谁有责任减”与“谁能减”相结合。只有改革节能减排指标分配制度,才能提高区域统筹减排效率。全国碳预算亏损与盈余为识别“谁有责任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其中,碳预算大幅亏损省区,山西与内蒙古,应承更大的减排责任,碳预算小幅亏损省市区,包括上海、辽宁、天津、河北、山东、宁夏等地,减排责任也是少不了。碳预算接近亏损省市区,包括北京、新疆、

16、青海、吉林、黑龙江、海南、浙江等省市区,要承担一定的减排责任。碳预算盈余省市区,甘肃、陕西、江苏、重庆、福建、湖北、云南、江西、河南、广西、安徽、湖南、广东、四川等要承担适当的减排责任。全国万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是识别“谁能减”的重要依据。东南沿海带, 沪、京、津、浙、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为低碳排放区, 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在02.5吨之间。可减潜力不大,尤其是上海、京、津和浙江,可减潜力更小,但由于经济实力强,又是属碳预算小幅亏损或接近亏损地区,所以,直接减排责任比重分配要小,间接减排责任比重分配要大。中部地带, 范围包括冀、晋、豫、皖、苏、渝、鄂、湘、滇、川、黑、吉、辽、青海等省、直辖市、自治区,为中碳排放区, 万元GDP排放在24吨之间。直接减排责任比重分配与间接减排责任比重分配相当。北部和西部地带, 宁夏、甘肃、新疆、陕西、内蒙古为高碳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