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2 环境保护(讲学案)-备战201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板)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22308746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2 环境保护(讲学案)-备战201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22 环境保护(讲学案)-备战201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22 环境保护(讲学案)-备战201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22 环境保护(讲学案)-备战201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22 环境保护(讲学案)-备战201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22 环境保护(讲学案)-备战201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2 环境保护(讲学案)-备战201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板)(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考纲解读】1环境与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5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专题在考试形式上,多以统计图、表格及文字材料呈现信息,侧重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理措施。题目一般难度不大,内容、材料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必须从我国重大环境问题入手,从成因、危害、预防治理措施等方面去整体把握。【知识网络】【重点知识梳理】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综合分析人类与环境

3、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2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来源:学科网ZXXK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 森林大量减少,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温室气体增加 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 臭氧层破坏 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 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剂;加强国际合作 酸雨 燃烧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

4、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二、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与防治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环境污染问题 形成原因 造成的危害 防治措施 水污染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 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繁殖 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 大气污染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酸性气体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 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 节约和提高

5、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加强绿化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等生产活动排出的生产垃圾 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 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商业活动、娱乐等 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 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的保护 【特别提醒】(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适

6、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南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地区 危害 形成原因 长江以南 大 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多山地、丘陵地形,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土壤呈酸性,因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增强酸雨的酸性 长江以北 小 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地形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酸性气体 (3)针对造成污染问题的成因采取相应措施:不同的污染问题成因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应不同,只有针对造成污染问题的具体原因

7、,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三、资源问题及其合理开发与保护1缺水严重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成因分析(1)降水稀少:中东地区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等国家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中亚地区的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2)地狭人稠:如新加坡面积较小,没有一定规模的淡水河流与湖泊;人口稠密导致水资源消耗量大,加剧了淡水资源紧张。2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四、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特征及应用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

8、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分析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7次缔约方大会(COP17)于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各国就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等议题展开讨论。以“共同努力:拯救明天”为主题的南非德班气候变化大会是关系到人类应对

9、气候变化前景的最后一次机会。 (1)图示地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前景广阔,说明甲地风能密度较大的原因,并简要评价乙地开发太阳能资源的不利条件。 (2)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天山的冰川在不断消退。简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说明该现象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考点二、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与防治例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6月初,美国康菲公司与中海油合作开发的中国近海最大油气作业项目蓬莱193油田发生了严重漏油事故。 材料二据相关调查,目前渤海海水中类和类海水只占到55.1%,也就是说,渤海有将近一半的海水已经遭受了污染。材料三渤海示意图。(1)简要分析渤海污

10、染严重的原因。(2)提出渤海污染的预防措施。考点三、资源问题及其合理开发与保护例32012年2月20日,央视新闻11播出地面沉降,不能承受之重?!,据悉,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最严重的是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结合以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简述造成地面沉降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2)防治地面沉降可采取哪些措施?考点四、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例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1年春季,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降水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七成,洪湖水面减少了1/4。干旱不仅让水产养殖遭受灭顶之灾,更让洪湖湿地的生态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站在洪湖围堤,放眼望去,已看不到

11、接天的碧水,全是裸露出来的枯黄湖底。 (1)洪湖的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2011年洪湖湿地的生态受到严重的打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考点五、考查植被的生态功能及环境问题(2013山东)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考点六、考查读表分析能力、土地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例6、(2013福建)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平均坡度()平均海拔(m)占用耕地0.9

12、4674.46增补耕地8.401 830.19(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考点七、考查了沙尘天气的成因、影响、应对措施例7、(2013江苏)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地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D硬化地面抵抗

13、风蚀(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经典考题精析】【2014年高考真题】1(2014新课标)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只左右,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2(2014江苏)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_。(2)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_。(3)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它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_,其原因是_。(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