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OLOGICAL CYCLE AND “WAVE TYPE” PROGRESSIVE EVOLUTION OF REGIONAL DISPARITIES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07573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ECHNOLOGICAL CYCLE AND “WAVE TYPE” PROGRESSIVE EVOLUTION OF REGIONAL DISPARITIES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TECHNOLOGICAL CYCLE AND “WAVE TYPE” PROGRESSIVE EVOLUTION OF REGIONAL DISPARITIES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TECHNOLOGICAL CYCLE AND “WAVE TYPE” PROGRESSIVE EVOLUTION OF REGIONAL DISPARITIES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TECHNOLOGICAL CYCLE AND “WAVE TYPE” PROGRESSIVE EVOLUTION OF REGIONAL DISPARITIES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TECHNOLOGICAL CYCLE AND “WAVE TYPE” PROGRESSIVE EVOLUTION OF REGIONAL DISPARITIES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ECHNOLOGICAL CYCLE AND “WAVE TYPE” PROGRESSIVE EVOLUTION OF REGIONAL DISPARITIE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ECHNOLOGICAL CYCLE AND “WAVE TYPE” PROGRESSIVE EVOLUTION OF REGIONAL DISPARITIES(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经济学TECHNOLOGICAL CYCLE AND “WAVE TYPE” PROGRESSIVE EVOLUTION OF REGIONAL DISPARITIESHUANG Xue-Q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Nanjing 210003,Jiangsu,China;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4,Jiangsu,China)Abstract: Williamsons hypothesis about “inverted-U curve” of the regiona

2、l disparities has been supported by many empirical studies, but has been denied by many other empirical one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at such disagreements among these studies originate from the periodicity of majo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time lag of the technological diffu

3、sion. The “inverted-U curve” of the region disparity is merely the expression of the trend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one period of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diffusion. Along with the application and diffus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the start of a following techno

4、logical period, a new “inverted-U curve” change of the regional disparity will begin. Therefore,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the wave type progress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 and the time lag of diffusion among regions will account for the “wave typ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in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5、 disparities. Keywords: Regional Disparity, Williamsons Hypothesis about “inverted-U curv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Diffusion, “Wave Type” Progress.作者简介:黄雪琴(1967-),女,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人文地理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Tel:025-83418606 13401989356Email to 技术周期与地区差距的波浪型递进演变黄雪琴(南京财经大学,中

6、国江苏南京 210003;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江苏南京 210024)摘要:许多实证研究支持了威廉姆逊的地区差距“倒U”形假说,却也有许多实证研究否定了这一假说,本文的分析认为这些研究的分歧是由于重大技术进步的周期性和技术扩散的时滞性,地区差距的倒“U”形变化只是技术进步与扩散一个周期中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与扩散、又一次技术周期的开始,将随之产生地区差距又一轮“倒U”形变化,因此如果忽略其他因素的变化,技术进步的这种波浪型递进及其空间扩散的时滞性将导致地区差距呈波浪型递进的演变规律。关键词:地区差距“倒U”形假说技术进步与扩散波浪型递进自从威廉姆逊提出地区差距“倒U”形假说以来,

7、地区差距的变化规律始终是学者关注的话题之一,大量的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假说,却也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否定了这一假说,新古典增长模型为其后半部分的趋同提供理论支持,而新增长理论则为其前半部分的趋异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的分析认为这些研究的分歧源于两者研究的技术周期不一致,忽视了影响地区差距变化的最首要因素技术进步 本文的技术进步是广义的,等同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包含一切引起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工程技术进步、经济结构的转型、人力资本的提高、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变革以及生产组织形式的改进等。不过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重大的工程技术进步、经济结构的转型、人力资本的提高、

8、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变革以及生产组织形式的改进等的周期有相对一致性,不过存在一定的时滞性,但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传播速度的加快,这种时滞性越来越小。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技术进步呈现出快速突破和缓慢递进交替出现的周期性,而且在大周期中可能还包含众多的小周期。在技术进步的快速突破期,技术创新的速度快于技术传播的速度,地区间技术差距迅速扩大;在技术进步的缓慢递进期,技术传播的速度快于技术创新的速度,地区间技术差距逐步缩小。随着人类文明的推进,技术进步的周期还呈现出越来越缩短的趋势。的周期性和技术扩散的时滞性,地区差距的“倒U”形变化只是技术进步与扩散一个周期中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与扩

9、散、又一次技术周期的开始,将随之产生地区差距又一轮“倒U”形变化,因此如果忽略其他因素的变化,技术进步的这种波浪型递进及其空间扩散的时滞性将导致地区差距呈波浪型递进的演变规律。1 威廉姆逊“倒U”形假说及争议1.1 威廉姆逊“倒U”形假说A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程度BC图1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差异程度Figure 1: Degree of regional disparities on different developing stages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逊(Jeffery GWilliamson)发表区域不平衡与国家发展过程(Regional Disparity and the Pr

10、oces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一文,应用1950年24个国家的横断面数据及1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提出地区经济差距的“倒U”形模型,认为在经济发展早期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后期地区经济差距缩小(即趋同 巴罗和萨拉马丁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分为趋同和趋同两种类型。趋同是针对产出增量而言,指初期人均产出水平较低的经济系统趋于在人均产出增长率、人均资本增长率等人均项目上比初期人均产出水平较高的经济系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即不同经济系统间的人均产出增长率与初始人均产出水平负相关。趋同是针对产出存量而言,指不同经济系统间人均收入的离差随时间的推移而趋于下降。趋同是趋同

11、的必要条件,在趋同的过程中,趋同反而有可能发生逆转。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趋同存在三种情况:1,绝对趋同。即假设区域之间不存在经济增长条件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趋同;2,条件趋同。指在经济增长条件相同或相似的区域之间发生的趋同;3,俱乐部趋同。指在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和结构特征等方面都相似的区域之间发生的趋同(蔡玉胜. 地区经济差距变动研究的焦点及最新进展J. 探索,2005,(5):131-134.),地区经济差距变动的轨迹为“倒U”形(见图1)。1.2 威廉姆逊倒“U”形假说引发的争议为检验威廉姆逊“倒U”形假说到底是否成立,国外的经济学家们利用不同国家的人均收入、人均劳动产出、生产率、生活水平等

12、历史资料和指标对地区差距的变动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1。但是实证研究的结论却大相径庭,概括起来有三类:1存在趋同:Baumol(1986)利用麦迪逊1870-1979世界各国的研究数据,选择了16个工业化国家进行研究,发现在工业化群体国家中,经济增长存在趋同。2巴罗和萨拉马丁(RJBarro & XSala - I - Martin,1991)研究了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荷兰、比利时、丹麦等国家的区域经济变动情况,发现这些国家的区域人均收入水平差异程度随时间推移而稳定地下降。库洛伯等人(SCoulombe & FGLee,1995)的研究表明,加拿大10个省在195

13、0 - 1996年间存在省际经济增长的趋同。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各省表现出向周边省趋同的特征。霍佛和沃格特(HHofer & AWorgotter,1997)的研究指出,澳大利亚84个地区之间存在经济增长趋同。从而发现在地区层次上经济增长会发生趋同。坎加沙朱(AKangasharju,1999)的研究结果证实在1934 - 1993年间,芬兰88个次级区域之间存在相互趋同的现象,并且只形成一个趋同俱乐部。马丁和森利(RMartin & PSunley,1998)总结指出,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的趋同速度年均在2 %左右。不存在趋同:另一些实证研究却得出相反的结论。De long(1988)、Baum

14、ol(1988)利用扩展了的Baumol(1986)样本集合,发现没有证据表明不同经济发展潜力的国家经济增长具有收敛特征3 4。Mankiw等(1992)利用相关历史数据对三组不同国家样本集合的收敛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发现没有证据表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存在趋同,不过有足够证据表明类似的国家群体间有趋同的存在,由此认定新古典增长模型蕴涵的是有条件的收敛而非无条件的收敛。5莫洛和波德瑞卡(LMauro & EPodrecdca,1994)使用巴罗和萨拉马丁测度趋同的方法研究意大利的情况,指出意大利没有出现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而是表现为南北之间的二元分异。特西那斯(D ETsionas,20

15、00)也指出,1977 - 1996年间美国的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趋同和趋同。杰克逊(Jackson,1981)的研究也认为自1960年到1978年美国九大经济区人均收入差异保持相对稳定,并没有趋同的现象。塞利波尔和阿斯特里(CSiriououlos & DAsterious,1998)对希腊的研究表明,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在不断分异,而不是趋同,对欧共体(欧盟) 20世纪80年代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结果没有发现显著的趋同现象。深尾京司(FUKAO Kyoji)等整理分析了日本1955 - 1973年间各县的数据,认为日本地区间收入水平存在收敛现象,但新古典框架内的索洛模型收敛机制在日本并不存在。1

16、 趋同过程存在时间变化:还有一些经济学家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增长趋同过程存在时间变化,趋同更多表现为相对于时间的非线性过程。一是趋同的速度随经济循环而变化,在繁荣时期速度慢,衰退时期速度快;二是趋同速度快慢交替变化。有时趋同会不断持续,有时趋同会出现放慢、停止甚至逆转。小阿莫斯(OMAmos Jr,1988)在对美国的研究中发现,美国的区际差异自1929年至1978年不断缩小,而1978年到1985年又趋于扩大,由此小阿莫斯还提出“在经济发展后期阶段区域收入趋异”的假说6;此外,在不同空间层次上经济增长趋同的表现也不一样。Oded Galor(1996)研究发现较穷的国家集团和较富的国家集团各自内部存在着条件收敛,而两个集团之间却没有收敛的迹象。G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