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炭工业当前形势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04424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煤炭工业当前形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煤炭工业当前形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煤炭工业当前形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一、煤炭工业当前形势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一、煤炭工业当前形势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煤炭工业当前形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煤炭工业当前形势(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推广会上的讲话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煤 炭 学 会 理 事 长 濮洪九 中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 同志们: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全力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各行各业心系灾区,努力工作,甘于奉献,灾难面前,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坚强的毅力和强大的凝聚力。今天,由中国煤炭学会、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推广会,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推广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共同研究探讨矿井开采新技术、新工艺的突破和改革,努力推进我国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有效控制煤矿瓦斯事故灾

2、害,提高我国煤矿安全保障程度。应邀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国家相关部门和安徽省政府有关部门领导,部分煤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煤炭科研院校的专家和学者。在此,我代表中国煤炭学会对本次推广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前来参加本次推广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参加该项技术研发课题组的全体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一、把握煤炭工业发展形势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工业是我国能源工业的支柱,有力地支撑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煤炭工业的发展,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确立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推进煤炭市场

3、化改革,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力度,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范国家规划矿区矿权设置,鼓励扶持煤层气开发利用和煤矿提取安全费用,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提高煤矿工人岗位津贴标准,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所有这些政策的措施的实施,都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煤炭工业继续沿着机械化、规模化、信息化和节约、清洁、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在这些政策措施支持下,煤炭工业逐步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煤炭产量逐年大幅增长。2007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了25.36亿吨,较2001年增加了12.36亿吨,煤炭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2.6%。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分别占76%和69%

4、。我国的煤炭产量占世界煤炭产量的比重达到了38%左右。煤炭产量的快速增加,为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二是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随着煤炭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煤炭价格理性回升,煤炭行业逐渐摆脱了长期亏损的被动局面。自2002年首次实现全行业盈利以来,盈利水平逐年提高。2007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50亿元,其中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补贴后利润252亿元。三是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凭借资源、资金和人才等发展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至2007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达到7066家,其中原煤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企业34家,产量规模超过11.4亿吨,是改革开放初期

5、的7.4倍,所占比重达到了45%;部分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非煤产值比重已达50%以上;通过加大煤炭生产结构调整,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小煤矿数量大幅减少,煤炭生产结构不断得到优化。2007年底,全国大中小煤矿的产量比重为49:12:39。四是煤炭整体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煤炭科技进步加快,煤田地质勘探、现代化煤矿建设能力、煤炭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高。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攻克了东部深表土层600700米的特殊凿井技术,形成了年产600万吨综采成套技术和装备,正在研制年产量1000万吨综采成套技术装备,煤矿瓦斯治理、利用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煤炭信息化技术正在引领现

6、代化煤矿的建设和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国已有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煤矿14处,煤矿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通过评审的安全高效矿井219处,核定生产能力7.02亿吨,平均单井产量320.7万吨,单井利润1.65亿元,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8%,原煤工效18.8吨/工,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064。五是煤炭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大型煤炭企业通过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积极推进公司制改造,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逐渐改善。煤炭企业通过市场化机制,上市融资、企业兼并重组、跨行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六是安全生产生产形势趋于好转。通过加大煤矿安全

7、投入,加强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加大煤矿灾害防治等工作,煤矿重特大事故下降,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减少。2007年与2002年相比,全国煤炭产量增加11.35亿吨、增长80%,煤炭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4.3%和45.9%,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69.9%,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0%和50.9%。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行业干部职工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结果,这里也凝结了在座各位政府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勤劳动。在看到煤炭工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密切关注当

8、前煤炭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矛盾,抓住焦点问题,立足当前,稳步推进煤炭工业的进步和发展。一是随着我国煤炭产量大幅提高,煤炭生产越来越向远离煤炭消费区的中西部地区转移,“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格局制约着全国煤炭供应效率。煤炭产量增加,煤炭调动强度加大,铁路、公路、港口转运压力还将不断加大,主要煤炭消费行业产业布局不合理,长距离煤炭调运形势,还将长期存在,制约着全国煤炭供应效率。今年初我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电煤供应全面紧张的形势,迫切需要客观地分析我国煤炭供应效率问题,加强对我国煤炭生产、运输等供应保障体系进行科学规划,系统研究,统筹煤炭开采、运输、消费布局,增强煤炭产、运、销

9、各环节的协调性,提高煤炭供应效率和应急保障能力。二是煤炭价格上涨,行业经济效益提高与成本大幅上升,增支因素增多和粗放的发展方式同时存在。从煤炭经济效益增长情况看,煤炭效益的增长主要来自于煤炭产量的大幅增加和价格的上涨,煤炭行业总体上仍处于转型发展阶段,还没有完全摆脱粗放的发展方式,实现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任务依然艰巨。三是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的问题依然突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虽然我国煤炭工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煤炭资源条件差异性大,煤炭总体生产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煤炭生产结构布局上,全国现有生产煤矿和在建煤矿2万多处。在现有生产矿井中,小

10、型煤矿数量比例占94.05%,全国煤矿平均单井产量约为15万吨。大中型现代化煤矿少、小型煤矿多的煤炭生产结构,制约着煤炭生产集中度的提高,制约着煤炭工业整体现代化的发展。四是,我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环境容量呈逆向分布,资源开发强度受生态环境承载力制约因素加大。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降低开发强度,提高煤炭有效供应保障能力已经成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煤炭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只有年蒸发量的15%左右,水资源严重短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给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压力

11、加大的矛盾,给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上述这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既是影响当前煤炭经济运行的焦点问题,也是影响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全行业不懈的努力,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二、努力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提高煤炭经济发展质量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历史实践证明,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必然选择。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就是要着力推进规模化、现代化、多元化,实现节约、洁净、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切实转变煤炭经济发展

12、方式。一是要加快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构建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产业集群。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相关研究与规划设计机构,经过几年的努力,结合我国煤炭资源赋存特点,系统地编制了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规划方案,并作为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发布实施。加快推进我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有利于提高煤炭生产集中度,提高全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依托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发展大型坑口电厂,建设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开发利用与煤共伴生资源,促进煤基多元产业发展,走出传统的煤炭生产与消费行业相互分离的发展方式。目前,淮南矿业集团与上海电力、浙江电力通过合资合作方式,煤电联合,在矿区建设两个

13、240万千瓦的大型坑口电厂,实现了煤电供需双方的紧密联合,这种“大煤办大电”、煤电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要着力培养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煤炭工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煤炭企业是煤炭工业发展的细胞,大型煤炭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推进我国煤炭工业的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要扶持发展优势企业,进一步加快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跨国战略合作,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产量占到全国一半以上。要逐渐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煤炭生产集中度。要通过组建大型国有控股的煤炭企业,优化煤炭生产结构,

14、提高国家煤炭供应保障能力,今年初,南方地区出现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大型煤炭企业对保障全国的煤炭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要依靠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努力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近三十年来,以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世界新技术革命成果,迅速渗透到煤炭领域,煤炭工业开始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在矿井开采方面,以日产万吨的大型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为核心的生产工艺,从根本上改变了矿井生产面貌;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相结合,为采煤自动化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矿井普遍发展趋向为“一个矿井、一个采区、一个工作面”,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

15、效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先进采煤国家,七十年代后大量采用高新技术改造煤矿。如,美国煤炭产量从1980年的7.4亿吨增加到2006年的11.6亿吨,增长了63.8%;职工却由22.5万人减少到7.6万人,全员效率由14.8吨/工提高到68.7吨/工,提高了4.64倍。国内的神华神东煤炭公司,2007年煤炭产量1.2亿吨,职工仅8900人,全员效率达到了124吨/工。他们除了具备较好的自然条件外,技术上共同的特点是,采用优化合理的矿井总体设计,先进可靠的配套设备(设备重型化、自动化、智能化、本土化),以及科学统筹的管理方法,实现了集约化生产。 此外,当前要针对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用人多(约占井下工人

16、总数40-60%)的状况,以及掘进支护速度跟不上的难题,加强研究应用工作。要推进集约化生产,简化生产系统,大力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推广应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推行一个矿井一个工作面,大幅减少煤矿井下作业人员数量,从煤炭生产源头坚持以人为本,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建设安全高效矿井,提高竞争能力。四是要加大煤炭结构调整,实现多元化发展,提高煤炭经济发展质量。要围绕煤矿的产业、产品结构,生产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等诸多方面进行优化,切实由数量、速度型的发展转变到提高内涵发展的质量上来。在产业、产品结构上,要推行以提高商品煤质量和适销对路为目标的动力煤优质化工程;发展以提高煤炭燃烧效率为目标的高效燃烧与发电技术;发展变固体煤炭为油、气的转化技术及深加工技术。最终将煤炭转变成相对高效、洁净的能源,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在生产技术结构上,要以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整合、改造、提升中小煤矿,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深化整顿、关闭工作,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