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互动分析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04056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旅游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互动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乡村旅游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互动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乡村旅游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互动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乡村旅游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互动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乡村旅游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互动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旅游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互动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互动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页脚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乡村旅游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分析 乡村旅游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互动分析 内 容 摘 要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积极的效应 能够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 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 但农民自身素质 乡村旅游持续发展都会影响农村 劳动力向乡村旅游的转移 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乡村旅游的转移的过程中 要坚持本地化和政府 主导的原则 通过一产带三产的模式 实现农村劳动力向乡村旅游的顺利转移 为解决农村劳动 力过剩的问题提供借鉴经验 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页脚 RuralRural touri

2、smtourism andand ruralrural surplussurplus laborlabor forceforce transferredtransferred toto interactiveinteractive analysisanalysis AbstractAbstract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for the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red to have positive effects can attract a lot of the rural labor s employment and increas

3、es the s of rural residents and prom otion of rural labor but the quality of their quality and rural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ould affect the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red from rural tourism in the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red from rural to travel in the process we must adhere to the locali

4、zation and government leading principle The tertiary industry by taking The first industrial of pattern and rural labor force to Country to travel to the success of the rural labor surplus of learning experience to promote rural surplus labor to transfer KeyKey wordswords RuralRural tourismtourism R

5、uralRural surplussurplus laborlabor LaborLabor forceforce transferredtransferred 页脚 目 录 序言 1 一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 一 乡村旅游的定义 1 二 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 1 三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2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状况 2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 2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结构 3 三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 3 1 思想素质低 3 2 文化素质低 3 3 科技素质低 3 4 法制观念弱 4 5 经营管理素质低 4 6 身体素质低 4 三 乡村旅游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 一 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剩余劳

6、动力的转移的现状 4 二 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措施 5 1 坚持 政府主导 5 2 发挥 农民主体 作用 着力培育新一代高素质新型农民 6 3 构建 社区参与 模式 实现乡村旅游参与主体共赢的和谐格 局 6 三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 7 1 观光农业园 7 2 高新旅游农业 7 3 树立大农业的观念 7 四 乡村旅游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8 一 乡村旅游的发展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8 二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本地转移 8 三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女性劳动力转移参与乡村旅游经 营 8 四 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剩余劳动力的兼业性转移创造了条件 8 页脚 五

7、 乡村旅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 8 六 乡村旅游发展为农民提供了个体生产 销售和服务的机会 9 七 乡村旅游可以带动以农业为主线的乡镇企业的发展 9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页脚 序 言 乡村旅游发展是以农村资源为依托 以农业生产 农民生活 农村风貌 民俗 文化等为主要内容 集农业生产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加快发展 乡村旅游业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业 是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 出的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村容整洁 乡风文明 管理民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旅游业发达 的国家 乡村旅

8、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 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重要 组成部分 我国乡村地域辽阔 自然类型多样 然而以密集型农业生产活动中 产 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此时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的一种新型产业 为农 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 一 乡村旅游 一 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 农民经营为主体 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 乡村旅游活 动为内容 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旅游活动 乡村天地广阔 自然风光秀美 空气 清新 有着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 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安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 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 也就是说 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也 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

9、资源 所以 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 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 展 现真实的乡村生活 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 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和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的基本要求 二 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依然占人口总数的近70 即使是城里人也有着浓厚的乡 村情结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 但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 其特点是 第一 旅游者的一切旅游活动均发生在 乡村 这一特定的区域环境内 第二 旅游资源 是乡村已开发的和待开发的 原生的或再生的 属集体的或个人所有的各类自然 社会资 源 第三 旅游资源 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具有比较浓厚的地方特色 乡村特色 民族特 色 第四 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服

10、务的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 应该以经过培训的农业人口 为主 第五 乡村旅游经济兼有乡村集体经济和乡村个体经济成分 它纳入乡村经济核算 体系 有些核算内容可虚拟地纳入整个国家旅游经济统计 以反映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乡 页脚 村旅游发展现状 三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 我国积极引导和培育了一批农 林 渔业的资源优势和乡村风土民俗吸引旅 游者 为游客提供观光 运动 休闲 娱乐 餐饮 住宿 购物等综合服务的乡村旅游点 随着人们出游观念的转变 集休闲与求知于一体的旅游度假方式已成为新的时尚 我国适 应这一发展趋势需要 发动和扶植有条件的乡村 发展乡村旅游活动 利用乡村特有的文 化 独特的生活方式吸引游客

11、为游客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旅游产品 我国民族众多 各地 自然条件差异悬殊 各地乡村的生产活动 生活方式 民情风俗 宗教信仰 经济状况各 不相同 这些为旅游者深入领略中华风情 探索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 提供了极其丰富的 源泉 我国的乡村具有美丽的风光 良好的生态环境往往分布在没有工业污染的贫困的山 村 同时民族众多的山村又是独特 神秘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留地 各民族的生活方 式与生产方式中蕴藏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与多样性的原生文化 正是由于其具有多样性 不 仅有民族特色 而且有地域特色 深深地吸引国内外游客 使旅游接待大大增加 目前 我国的乡村旅游点已发展成为全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客接待人数近全国

12、旅游业接 待人数的1 10 随着乡村旅游经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农民就会更多的转向旅游服务业 但是按照我国目前的农民数量 比例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来看 这必然会有大量的剩余 劳动力产生 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 我们如何更好的转移这些因乡村旅游发展而 产生的剩余劳动力呢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农村各产业部门 包括农业 非农产业 中不充分就业的劳动力 所谓劳动力的不充分就业则是指每个单位农村劳动力每年有效工作时数 包括农业 非农产 业的一切经济活动所耗费的有效时数 但不包括经济活动以外的时间消耗 如煮饭 洗衣 就餐 娱乐 闲暇等活动的消耗时数 低于公认的单位农村充分就业劳动力年

13、度有效工作时 数标准 即制度工时数的一种状态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 劳动力的数量首先取决于社会人口的数量 其增长速度和规模直接受社会人口再生产 的速度和规模的影响 我国人口从 20 世纪 50 年代的 5 亿左右到目前的 13 亿 人口迅 速增长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 有一部分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 但由于人口继续增加 每年农村还将大量增加适龄劳动力 农村势 必会产生新的剩余劳动力 使得其数量越积越多 形势比较严峻 难以实现剩余劳动力的 页脚 快速转移 因此 转移的过程也十分漫长 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 80 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目前 从全国范

14、围看 我国 农村劳动适龄人口达4 89亿 全国耕地19亿亩 约占世界的7 若按每个劳动力耕种10亩地 计算 仅需农业劳动力1 9亿 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劳动力1 3亿 有3 2亿的农村劳动力被 充分利用 尚有1 7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另寻出路 我国每年大约又 以1500 1700万人口的速度增长 而且绝大部分在农村 随着人口的增长 农村每年又有一定 数量的新增劳动力补充到劳动力队伍中 农村劳动力总数和剩余劳动力比例不断上升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结构 根据2002年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全国30个省 区 市 6万多农户 18万多农村劳动力 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 初中及以下程度劳动力的比重高达87 8

15、 其中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 劳动力总数的7 4 小学程度的为31 1 初中程度的为49 3 初中以上程度劳动力仅占12 2 其中高中程度的为9 7 中专程度的为2 0 大专及以上程度的比重为0 5 我国农村15岁 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 85年 与城市平均9 80年的水平相差近3年 在全国1 5亿多文 盲中 有85 的文盲在农村 而且每年又以200万的新文盲增长 据调查 我国农村劳动力中 文盲半文盲率已从1985年的27 87 下降到2003年的7 41 初中 高中 中专文化程度的劳 动力比例也有所上升 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己由1985年的5 88年提高到了2003年 的7 84年

16、但是也应看到 我国文盲半文盲劳动力总体规模还很大 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存 在较大的地区差距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这与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 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在地区差距方面 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初中文化占 52 5 高中文化占12 1 小学程度占29 2 文盲和半文盲约占5 5 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 中 初中文化占50 9 小学文化占30 4 文盲半文盲约占6 5 西部地区以小学文化程度 为主 小学文化占44 5 初中文化占34 8 文盲半文盲超过12 三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 1 思想素质低 我国农村受长期自然经济的影响 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小农意识浓厚 思想保守 满足于现 状和眼前利益 缺乏较强的成就动机 对新观念 新技术 新事物反应冷淡 商品意识淡薄 缺乏 经营观念 不少农民置身于市场经济大潮中感到茫然 困惑 没有适应市场竞争的胆识与谋 略 有的甚至依赖政府来推动生产和改善生活条件 2 文化素质低 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是衡量劳动力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 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的低 下 影响了他们接收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 制约着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 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