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专题总结资料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03213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特专题总结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特专题总结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特专题总结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特专题总结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特专题总结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特专题总结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特专题总结资料(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要求有三个转变:一是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在生产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二、三产业协调拉动转变;三是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消费,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那么,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呢?要坚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十二五”时期,正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结构重构的关键时期,因此,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进军,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的配置比例,并以扩大内需作为调整结

2、构的首要任务,而要真正启动内需,关键在于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这就需要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我们还要借助城镇化进一步拓展发展的空间。调整经济结构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此,我们要重点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高端准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使服务业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一个“重中之重”,因为目前我国的服务业虽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但供给能力和水平却难以满足。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支撑。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都在对自身的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纷纷寻找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必

3、须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战略基点和核心要素,更好的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因为只有通过发展科技,加快建构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才能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进入绿色发展的良性轨道,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干部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一五”期间,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一个突出的亮点,政府也进一步向公共服务性政府转型,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但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多的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公平正义,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成果,收入得到普遍提高,同时又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

4、、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战略任务,并将单位DTP能耗降低20%左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作为约束性硬指标。有关方面加大了节能环保投资力度,仅中央财政就投人222多亿,支持新建一批重大的节能环保工程,同时又淘汰大量的落后产能,成功扭转了“十五”后期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而出现的DT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上升的趋势,使节能减排取

5、得重要进展、环境经济取得重大突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有关方面还开始通过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鼓励和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经济模式和消费方式。要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来推动。只有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改革的新突破,能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当前,我们要有效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就必须积极推进财税、金融、资源性行业等领域的改革,有效启动内需,提高开放水平;我们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同

6、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直接有关,而消费不足,则既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滞后有关,也同公共服务体制不够健全有关,至于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短期DTP总量的增长,更与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的改革滞后紧密地关联着。2 农村经济改革专题作为一个拥有八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发展的进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创造性地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以此为基础,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经济体制的发展对农业主体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农民被有效地组织起来,农业经济发生较大的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意义在

7、于,这种体制彻底改变了农村的分配形式,多劳多得取代了平均分配,农民在生产经营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权,长期以来被僵化体制压抑束缚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巨大的生产能力彻底释放出来,农民的温饱问题开始得到解决,农村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得到迅速改变。完善农业市场化发展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其一,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资金。从1996年开始,我国就启动了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目的就是通过改革,向广大的农村输入必要的农业发展资金,解决农村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其二,着力推进农产品价格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业生产的能力大大提高,农民也希望通过市场机制来保护自己的经

8、济利益。我国从1985年以后实行了“价格双轨制”,从1993年以后实行粮食流通制度改革,明显提高了农业的市场化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既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同时又加强了农业同市场的联系。其三,允许土地合法流转。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中出现耕地闲置的状况。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国家政策允许土地合法流转。土地实现正常流转后,农业规模经营就有了基础,“规模出效益”的目标就可能实现。其四,鼓励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规范专业合作社的运行和效率,2006年10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进

9、程中的一个产物,在合作社的统筹管理之下,可以将农业技术培训、农业信息收集和处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问题处理好,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措施: 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税收负担; 增加支农补贴,减轻农民生产成本负担;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减轻农民生活负担.建立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首先做大城市,然后由城市反哺农村,最后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3国有企业改革专题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大批国有企业

10、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主题作了深入阐述,受到了中央企业系统的十八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改革目标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方针实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方针: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11、共同发展。(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三)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五)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加强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重视科技人才,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技术创新机制,走集约型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六)全面加强企业管理。(七)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八)协调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九)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十)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社会背景市场扩展需要重要成果1、明确并初步学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2、刺激了供给增加和买方市场的形

12、成。 3、产品和企业的分化加快,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脱颖而出。 4、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企业家。改革的理由总之,商品市场的一个时期的发展,使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生了某些实质性变化,那种完全指靠国家吃饭过日子的企业已少见了(尽管不能说完全没有)。对国有企业改革来说,商品市场所带来的变化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创造了不可缺少的前提。这里我们关注的是前面述及的市场发展的顺序问题。理论上可以假设资本市场先于商品市场发展,或者二者同步推进,但资本市场上的经营者很快将会发现企业不会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和销售产品,不知道那些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获利,并成为优势企业,不知道企业重组中

13、谁去兼并谁,也不知道哪些企业领导人是真正的而非冒牌的企业家。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能有什么样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改革矛盾在商品市场取得重要进展、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同时,它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越来越显而易见。这些问题有些是根源于传统体制的老问题,在新的形势下趋于明朗和尖锐,有些是随着商品市场发展而引出的新问题。概括地说,它们集中表现为几个重要矛盾。矛盾一第一个矛盾是国有企业“所有者虚置”与市场竞争对所有者作用要求提高之间的矛盾。矛盾一扩展在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以及其他公有企业的治理结构、经营者的行为呈现出复杂状态。矛盾二第二个矛盾是国有资本事实上的部门、地区所有与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之间的矛盾。一是“条条

14、”和“块块”越来越难以对迅速扩张的优势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特别是直接融资的支持,同时对在竞争中失败的劣势企业越来越难以在自己的行政势力范围内予以消化。二是“条条”和“块块”在自己的行政范围内越来越难以提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称职的企业家人才。股权结构变化深层意义股权结构的这种变化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即为政企分开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条件。对此依然可以从比较的角度得到理解。西方国家的所有者职能与部分经营者职能的分离,虽然不排除股权依然封闭状态下雇佣职业经理的情况,但多数是在股权“公开化”以后出现的。“公开化”一方面使企业的股权不再等同于(一般应大于)原有所有者的股权,另一方面由于有了多个所有者,使

15、所有者(投资者)能够相互竞争和流动,形成了资本市场,以及在资本市场上产生的便于所有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基本信息。这些变化都使所有者和经营者职能的分离成为可能。对我们所面对的政企分开问题而言,在坚持国有制的前提下,政府作为事实上的所有者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在政府之外寻找其他国有所有者是徒劳的。但是,如果一个企业只有一个作为所有者的政府部门,而且这种隶属关系有着很长的“历史性”,要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职能分离意义上的政企分开将是很难的。积极的变化只有当引入了新的所有者,而且新老所有者具备了流动性,并且能够以某种方式提供关于企业经营状况信息时才能开始。矛盾三第三个矛盾是国有经济战线拉得过长与随着市场竞

16、争的扩展而出现的“市场失效”问题之间的矛盾。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的这种战略性调整所涉及的是国有经济在新体制中的“定位”问题。近年来在国有经济问题上存在着强调“产权改革”、强调经营者作用和强调建立竞争性环境等不同的观察角度,彼此有一些争论。在“产权改革”论那里,或明或暗地遵循了“公家的东西不可能象私人的东西那样受到关心和爱护”这样一条简单、朴实的逻辑,其结论的倾向性也是较为清楚的。强调经营者作用的论者则考虑到近现代企业中职业经理阶层出现且重要性上升的趋向,近来又受到人力资本理论和中国实践经验的支持。重视竞争性环境的观点则认为最重要的是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以获得评价企业业绩的充分信息。对同一问题从诸多角度开展讨论,对问题本身的理解无疑是有益的,同时也表明了问题的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