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_[山大威海]bymatengteng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01221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_[山大威海]bymatengteng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国古代文学_[山大威海]bymatengteng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国古代文学_[山大威海]bymatengteng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国古代文学_[山大威海]bymatengteng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国古代文学_[山大威海]bymatengteng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_[山大威海]bymatengten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_[山大威海]bymatengteng(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古代诗歌鉴赏步骤一、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炼字技巧和语言风格。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常见的修辞技巧和抒情方式、描写手法、行文构思及其它表现技巧等。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意义点,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和艺术风格等。 二、方法步骤 1、看标题 诗歌的标题,或者点明写作背景,或者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或点明诗歌意象,或表明作诗目的,或表达诗人情感。 2、看作者 3、读注释 4、抓诗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观点认识的具有概

2、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全句的词语(句子),它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潭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冷”等。抓住诗眼,有助于提挈全篇,融会贯通,理解主旨,把握精要。 5、品“冷”“热” 古人写诗,常常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很多诗歌,其景色“冷”“热”往往就是作家情感变化的“晴雨表”。如李白早发白帝城通过“彩云”“轻舟”“千里”“一日”等表达自己喜悦畅快的心情,快船快意,豪爽骏利。6、悟典故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往往还喜欢借助典故来表达广泛而深刻的主题。三、高考常用作答模式 第一种: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

3、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的整体构思,诗整体的艺术技巧或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来解答。 典型例题: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这道题考查的就是关于诗整体构思上的技巧:前三句叙事抒情,末一句写景,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垠。 备选答案: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正衬、反衬)、比兴象征、联想想象、对比对照、正面侧面、虚实动静、白描渲染、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第二种: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或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形象

4、)?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正确解答: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把握作者感情 常见格式:这首诗通过(意象)描写出了画面,画面有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感情。 典型例题: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简要分析诗人在三、四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可答:三四句通过凉床、月影、梧桐描写出一幅秋夜无眠,诗人独守空房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冷、惆怅的意境氛围,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境。 备选答案: 各种意境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朦胧、悠远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黯淡、渺茫、寥落、

5、萧条、荒凉、冷寂 诗中常见的情感类型 伤春悲秋 思乡怀远 报国情怀 离愁别绪 吊古伤今 恬淡隐逸 怀才不遇 知音难觅 同情怨愤 第三种: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 正确解答:应从诗歌的语言风格或特点上来回答。 典型例题: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可回答: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易自然。 备选答案 质朴自然 含蓄凝练 清新淡雅 绚丽优美 雄奇奔放 沉郁顿挫 简洁明快 诗中有画(二)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一、先秦文学1、淮南子四大上古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共工触山2、四书是指大学 中庸 论语

6、孟子3、五经是指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4、尚书和春秋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尚书即“上古之书”,春秋语言简练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5、诗经 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亦称诗三百,分为风(十五国风),雅(大雅、小雅)、颂(高颂,周颂,鲁颂),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风”。创作方法主要是“赋、比、兴”,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6、“春秋三传”:公羊传 谷粱传 左传7、左传春秋左丘明著,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

7、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与春秋俱是编年体史书。8、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依照战国时国别来记述各国史实的史书。左传长于记事,国语则以记言见胜。9、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年刘向修订,本书内容主要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的政治见解、斗争策略及政治活动,长于论事。10、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其著作为语录体散文(也称“记言体”)。11、屈原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新诗体“楚辞”、名篇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渔父等。12、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二、秦汉文学1、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

8、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2、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3、汉赋是一种直接延续楚辞的新诗体。4、枚乘名篇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影响后世,在赋中形成主客问答式的文体“七体”。5、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6、史记 西汉时的司马迁创作,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为“信史”,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出自报任安书,司马迁修史宗旨】。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二十四史”之先河。7、汉书

9、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著,“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后汉书 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8、汉代乐府民歌:西汉时的民歌经整理成为“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其中名篇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辞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代表了汉乐府的最高艺术成就。9、古诗十九首: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建安风骨(建安文学):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

10、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2、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大都用乐府旧题表现新的内容,风格苍凉悲壮,所谓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3、建安七子:曹丕建安时期的著名诗人,“七子”之称见于曹丕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cn)、徐干、阮瑀(y)、应玚(yng chng / yng yng)、刘桢七人,其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是王粲和刘桢,前者被称为“七

11、子之冠冕”,后者“仗气爱奇”。4、蔡琰(蔡文姬)的作品有五言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5、正始之音(正始文学):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时而论,则有正始体。”(注云: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此即所谓正始之音;辞源解释为:魏晋之际,尚玄学清谈,后人称当时的风尚言论为正始之音,可见辞源认为“正始之音”是一个哲学史概念。后世将正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也称为“正始之音”。6、竹林七贤:中国魏晋时代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的合称,成名年代比“建安七子”晚些。七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祀为宗师。其中,嵇康

12、和阮籍的成就最高,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所谓阮旨遥深,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7、三国志 纪传体断代史,记述自黄巾起义至晋灭吴统一天下近百年间的历史。西晋史学家陈寿著,与史记 汉书 后汉书合称“前四史”。8、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9、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10、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

13、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其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11、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又称“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中国文学史上以自身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的第一人。因不满当地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田。长于诗文辞赋,多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的田园诗,是文学史上颇为影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有:风格完整,意境深远。语言平淡自然、富于韵味。对田园有着真挚

14、的爱,情景交融。陶诗的内容大都表现隐逸的思想和生活。平淡与醇美的统一,情、景、理的统一是陶诗的艺术特色。田园诗所歌咏的是个人悠闲的生活,没有充分揭示农村的矛盾,这是其不足之处,但以田园的美好对比官场的丑恶,是有积极意义的。咏怀诗、咏史诗表现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陶渊明对后代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但也包含了不少明哲保身、安分守己、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的陶渊明,本来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有所作为。但同时,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开始时前一种愿望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那时一个动乱的年代: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感。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减。另外,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