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铸造小二百文铜元与研究

上传人:游客 文档编号:122299620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元铸造小二百文铜元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元铸造小二百文铜元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元铸造小二百文铜元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元铸造小二百文铜元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元铸造小二百文铜元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元铸造小二百文铜元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元铸造小二百文铜元与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元铸造“小二百文”铜元研究兼谈四川铜元田培生铜元最本质的属性,乃是一种贬值的虚值辅币。虽然早期她与银圆一起介于主币辅币不分的地位。中期的衰落是因为铜元由应急的辅币被人为当成开辟财源的途径,从而无限制烂铸,造成贬值,因而失去信用。后期的衰落则主要由于国民党法币政策的实施以及日寇的侵略,造成铜的价值高昂,铜元名实不符,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直到新中国成立,开始实行新的人民币制度,铜元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因为她既不再行使辅币职能,新中国人民政权也不需要拿她来作为生财之道。我们今天收藏研究铜元,完全是站在历史与收藏文化的角度看待它,但我们也要充分了解铜元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研究与收

2、藏。 铜币,在我国钱币学、货币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从我国最早铸行铜币的1901年起至1934年底,有33年的历史。铜币铸行时间虽然不长,但种类繁多,尤其是青代晚期的龙纹铜币,其版别约有二千种之多,为世界古今硬币之冠。一、四川铸造铜元概况1903年,四川省设“四川铜元局”和“重庆铜元局”。宣统六年六月,四川铜元局改名为“度支部成都造币分厂”,同年十月,重庆铜元局被裁撤。四川在铸行铜币的时间上比广东省晚二年。辛亥革命后,四川军政府接管成都造币分厂,并改名为“四川省造币厂”。同时,重庆军政府也在重庆设铜元局。并于民国二年五月(1913年)开始铸造双旗图案当二百文铜元。从民国十三年(1924年)开始,杨

3、森为了掠夺更多暴利,铸造减重铜币钱,称为“小壹百”和“小二百”文。民国十五年至十七年,仅四川造币厂官方造的“小二百”铜币竟达四亿多枚。这一时期,各军方私设造币机构,也收购各版式铜元伪造“小二百”铜元,有的竟将收购的当十、当二十铜元压上“当一百”、“当二百”字样,强迫商民使用。四川各防区的军阀为了获取厚利,也纷纷设厂铸造劣质铜币。四川铸造铜元的质量有一个逐渐下降的过程。光绪三十年成都造币厂铜元成份为铜95铅4锡1,民国初年,降为铜7铅3。四川铸造铜元的图案基本上是二种样式。光绪到清末,板式一面龙纹、一面年号与若干文字等字样,民国开始,铜元板式一面嘉禾图案,一面铸明年份及若干文字字样。民国二年,成

4、都钱荒,军政府添铸当一百、当二百大面额铜元以济军需,民国三年专铸当一百、当二百铜元。民国六年,罗佩金、戴戡主持川政,只铸当五十、当一百、当二百大铜元,民国八年,熊克成主持川政,曾一度停铸当一百、当二百铜元,恢复铸造小面额铜元,但不久又大量铸造当一百铜元。民国13年到14年,杨森、邓锡侯先后掌握和占据造币厂,大量铸造“一百”、和“大二百”铜元获利。民国19年(1930年),铜料来源紧缺,造币厂停止铸造铜元。民国24年(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后,铜元退出货币流通领域。民国38年(1949年)6月,成都市面行使银元,政府曾一度通告:川造小二百文铜元,合银元二厘行使。在近代史上,四川铸造过铜元10

5、大类。铸造时间27年,流通时间在37年左右。至于军阀私铸铜元的数量,因私铸本身有一定的隐蔽性,没有任何资料留存,何况“四川大小军阀私铸铜元极其普遍,其铸量更是无从考核统计。”依据史料记载,列出四川铸造过铜元的10大类,(参见表一)以理清脉络。二、民国十五年的四川嘉禾铜元民国十五年(1926年),四川省造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铜元。其中,二百文称“新二百文”,新在图案上。与民国二年铸造的“双旗当二百文”铜元图案不同,新二百文使用嘉禾图案,又叫嘉禾币、嘉禾铜元等,嘉禾铜元包括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背面图案大同小异,只是在嘉禾图上有小的变化而已。以嘉禾图案铸造的铜币仅在民国十五年,而且只三种版别,

6、它是十大类中的一类,当然还有机制“马兰钱”作为另一类,虽然也有当五文、当十文、当二十文字样的,因为它是压胜钱,但是,不属于钱币性质。我们研究嘉禾小二百文,首先要弄清楚嘉禾图案钱的归属。为什么要使用嘉禾图案代替双旗图案?这可能是为了区别的原因。笔者认为,在图案的来源上过多的研究意义不大,本文从略。三、小二百文波及全川及其原因小二百文是相对于大二百文的。民国13年(1924年)开始,杨森统治成都,为了掠夺更多的暴利,将重七钱的“当二百文”铜币减重为四钱,曰“小二百”。受利益的影响,四川各防区的军阀也纷纷设厂,铸造劣质铜币。民国13年开始至17年,小二百文大量投放市场,引进物价普遍高涨,民众慑于军威

7、,不得不用。当时黔军统治下的重庆拒绝使用,在川南和下川东一带则折价使用。刘湘逐黔军出川,大量小二百文铜元流向重庆,同时,重庆铜元局也开铸小二百,致使小二百祸及全川。川北地区军阀铸造小二百文铜元。称“川北版当二百文”,其中包括广元。民国14年,新二百文(川字,成都、重庆铸造)成为交易的起码单位。二百文以下的交易,有的用制钱,有的则将二百文铜元截割使用。川北版当二百文与川字二百文铜元流通价值均当作200文使用。“小二百文”迅速波及全川,笔者认为有两大原因,一是政局不稳。由于国民党政府本身没有能够统率大局,军阀各自为政,在没有给人民大众带来利益的情况下,必然失去群众基础,政局自然不稳;二是经济基础差

8、。民国时期,我国经济处于困难境地,军阀作战所需资金物资不能满足,只能通过不法手段搜刮民财。总之,各地军阀大量铸造劣质“小二百文”,是政局不稳和经济困难的必然结果。四、新二百文与小二百文的区别笔者查阅大量资料表明:二百文铜元的铸造有一个逐渐减重的过程。大二百文(双旗图)重量最轻23.4克,最重25克;直径最短4.2毫米,最大4.3毫米;厚度最薄2毫米,最厚2.2毫米。新二百文(嘉禾图) 重量最轻10.8克,最重15.4克;直径最短34毫米,最大35毫米;厚度最薄1.3毫米,最厚1.8毫米。小二百文(重量四钱)重7.8克,直径29毫米,厚1.1毫米。笔者从四川嘉禾图案新二百文铜元中选择了品相较好,

9、图案比较规范、字迹比较清楚的与李泉春先生多年从广元本地收藏到的“小二百文”(即劣质铜元)各12枚,从重量、直径、厚度、材质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较为规范的小二百文铜元,本文视为杨森、邓锡侯在成都所铸,或者是条件较好的其它军阀所铸,故没有专门列出。只列出两类铜元的平均数据,以示区别。特别提示:“新二百文”指,嘉禾图案铜元的平均重量、直径、厚度分别在15.56克、32.57毫米和1.96毫米。“小二百文”(即劣质铜元),平均重量、直径、厚度分别在10.35克、27.03毫米和1.82毫米。各项数据明显低于“新二百文”,比较数据见表二。其实,“小二百文”很好区别,它明显的特点是,破、烂、文字模糊不清、

10、极不规范。五、广元铸造小二百文广元铸造小二百文,是在四川各地军阀私铸钱币影响的大环境下,由当时防守广元的军阀铸造劣质的“小二百”文铜币。我们回顾国民政府给货币制度混乱带来的灾难,以启迪人们认识稳定货币制度的重要意义,以共同做好维护人民币的稳定,做好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据重修广元县志稿食货志记载,“民十五年,省内各军私铸铜币,先铸大二百文,继省会之小二百出,各军又仿造之,愈铸愈劣。广元罗(乃琼)旅效尤鼓铸,约银一元买清制钱一千一百文,铜重六斤,可铸小二百文铜元值一百千文,利约二倍,机劣匠低,版模不善,文隐缘豁,市颇苦之”。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田颂尧军、罗乃琼旅驻广元(县),在县城北街开

11、办铜元厂,铸造小“二百文”铜元。县府强令行使,以一枚银元换制钱和铜元数千文。并以废铜烂铁和沙回炉造小二百文,重量与当十文钱一样,质量粗劣,商贾拒用。上河街一家较大的“六成行”店,出售油、盐、糖等日常生活用品,罗旅一副官,率士兵持铜元购买东西,“六成行”掌柜陆天长拒收小二百文铜元,惨遭毒打,还被架到县衙,县长以“抗拒官府、扰乱市场”定罪,当场打二十大板,关进监狱,后罚银元200元保释。县政府发出布告:“如再有拒用新造二百文铜元者,加重处罚”,并勒令所有店铺开门营业。由此导致物价上涨,铜币贬值。一枚银元换铜元十千文至二十八千文,铜币贬值1.8倍,罗旅造铜币牟利10倍。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又进寺庙拆毁

12、铜像,铸造铜元。广元县北门“真武宫”庙内赤铜法像10余尊,全被拆毁。尽管军阀大量铸造小二百文铜元,仍然解决不了辅币短缺问题。民国十三年以后,民间交易市面辅币严重不足,各地出现了改制铜元的现象。广元地区常见的将大二百文铜元劈为三块(中国抽一片作他用)当一百使用(俗称半荚荚),后又劈为四块作五十用。陈有琴著川游漫记记载:“民国二十三年,广元、阆中流通的半枚钱,是切开一个铜元为两半,作新月形各值一百文,从中抽取铜获利,真是币制中别开生面的创作”。各种铜币在广元地区一直沿用到1949年前后。通货膨胀一直存在于铜元行用时期。清末到民国末,银元与铜元的兑换比值越来越低。清末到民国十年,一千文增至二千二三百

13、文;民国十八年,增至十二千文;民国十八年至二十四年广元地区达到二十八千至三十千文,物价波动,金融秩序混乱。驻守广元军阀大量铸造劣质“小二百文”铜元引进的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的事实,广元的此种现象,可见全国局面别无二样。关于军阀私铸劣质铜元的数量,由于是私铸,档案没有记载,无法推算,更无法证实。六、研究铜元兴衰对稳定货币的意义我们研究铜元的兴衰,除了基本弄清历史实事以外,更重要的是为吸取货币制度的经验和教训,完善现行的货币制度和规范货币发行工作,稳定币值,以促进经济发展。(一)铜元货币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我国铜元产生于清朝末期,外国银元大量流入沿海城市,国内经济衰退,民不聊生。清政府迫

14、于压力准予自铸银元抵制外国掠夺。自铸银元精美,商家民众乐意接收,很快就在全国推广使用。又由于经济衰退,社会不富足,钱荒日趋严重,市场筹码短缺,铜元为解决交易流通小额钱币找补应运而生。(二)主辅币的发行要适应市场的需要。清朝末期,抵制外来货币成功后,带来市场小额货币短缺局面,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清政府谕沿江沿海各省仿广东、湖北铸行铜元之后,各地陆续大量铸造铜元。四川在光绪二十九年六月设铜元厂铸造铜元,直到清政府覆亡,仅四川造币厂共铸各类铜元7.7亿多枚,折合制钱885万余钏(即贯、吊)。省内各地铜元基本上代替制钱流通。铜元的快速发行解决了货币流通中筹码短缺问题,适应了市场需要。民国时期,四川铜元

15、生产量逐渐增多,面额越来越大,市场已经不能接受。资料显示:民国117年,仅成都造币厂铸造各种铜元总计169710万枚,其中,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种大面额占总数的90%以上。辅币大大超过市场需要量,引进通货膨胀。(三)货币发行必须由政府严格控制。从铜元的发行到铜元退出流通领域的整个过程看,清末到民国,政府失去控制。造成货币发行的随意性,通货膨胀难以避免。这是衰败的清政府和自身难保的民国政府无法解决的。一是发行品种需要严格控制,二是钱币质量亦应统一标准,这二点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政府完全失去控制,铜元难免不退出历史舞台。四川铸造铜元类别一览表表一:名 称起止时间种类主要特点四川官局光绪铜元19

16、031905二十文、十文、五文红黄铜,纪地文“四川官局造”,文字及图案略异,小版别众多。四川省造光绪铜元19041905三十文、二十文、十文、五文红黄铜,纪地文“四川省造”,背面龙纹分飞龙、立龙、坐龙。“川”字大清铜币1906(光绪32年)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红铜。依户部铜元祖模改铸。按干支纪年分分丙午、乙酉两种。戊申“川”字一文1908(光绪34年)一文黄铜。依照度支部所定成色、图样“蜀厂”铸造。民国四川环狮铜元1912年无纪值文字红黄铜,大小同五文铜元,正面双旗及纪年文字,背面狮子、地球图案。四川军政府“汉”字铜元19121914一百文、五十文、二十文、十文、五文。红黄铜二种,版别较多,另有翻砂工艺制品,俗称“沙版”。民国二年四川双旗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