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2298757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通过诵读,品味作者描绘的荷塘月色那宁静、淡雅、柔和、朦胧的美妙景色;2揣摩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3深刻领悟作者独特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欣赏作家笔下优美的荷塘月色;学习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教学方法】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哪里呢?(一个惜时如金的智者形象)(匆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个热爱自然、渴望青春的人)(春)背影中父亲越过站台给

2、 “我”买橘子的情景。以上就是一代文学大师朱自清先生用饱蘸深情又富有灵性的笔,为我们描绘出的优美画卷和刻画出的感人形象。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又一美文荷塘月色,一起走进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宁静、淡雅、柔和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之中。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配乐朗读(舒伯特小夜曲)。(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从朗读的要求和技巧方面略作指导),掌握下列词语:独处,颤动,霎时,脉脉,袅娜,蓊蓊郁郁,羞涩。(3)赏析第4段-月色下的荷塘。学生自主质疑,师生讨论,出示思考题:第四段写了荷塘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最突出的形态特征是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技巧?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

3、波、荷下流水。写出了荷叶的茂密,身姿高挺,荷塘的深广,荷花的稀少、明亮、洁白,荷香的清馨、飘渺,流水的脉脉含情,把荷的情态通过动静结合的方法形象地展现出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句中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明确:通感(通感就是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凭借人们各种感觉间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观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观上,使“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的,作者巧妙地把它转化为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使人把花散发出的清香若有若无、轻淡幽香与远处高楼里传出的歌声的时断时续、隐约缥缈的情形相沟通,从而产生出特殊

4、而美妙的艺术效果。朗读本段,体会月色下的荷塘美景,并尝试背诵。(4)欣赏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A学生朗读本段;B学生自读,小组讨论:依照第4段赏析方法学习第5段。思考以下问题:文章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勾勒出怎样的意境?明确:本段描写的景物有“月光”“青雾”“叶子”“荷花”“树影”“光影”等。运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通过“泻、浮、洗、笼”等准确的动词去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通感的修辞手法。“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似的。”作者在写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写到歌声了?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钱钟书先生把它叫做“通感”。举几个

5、例子来说明:宋代词人秦观有词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梦与花互比,愁与雨互喻。还有诗人艾青曾写诗这样描绘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这也是通感。其实,通感并不仅仅在文学作品中才被使用,实际上日常用语中,也常常有通感。比如,说某位同学的声音很粗,难道他的声音是有直径的吗?现在每一个同学脸上都呈现出甜美的笑容。可是,你们决不认为我是在说你们的笑脸是抹了糖的吧!“泻”写出了月光自上而下照耀的情态和景象;“浮”写出了青雾轻盈、飘渺的状态;“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下的奶白、柔嫩、清新、娇艳的身姿;“笼着轻纱”写出了安谧、恬静、柔和、朦胧的情状。通感手法的运用给

6、读者描绘出一种静谧、和谐、素淡、朦胧的美妙意境。(“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C学生自由朗读本段,并试着背诵qD第6段写了什么内容?与写荷塘月色有什么关系?明确: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通过人写杨柳树、远山、灯光、蝉声、蛙声,目的是以树写月,进一步表现月色的朦胧,荷塘环境的幽暗,浓淡相宜,疏密有致,富有别样的诗情画意。三、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1)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圈点勾画找出运用贴切的词语和句子,小组交流,师生订正归纳。明确: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格的运用,使文章语言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尤其是通感的运用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7、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句写出了月光与树的明暗柔和交相辉映的特点,通过视觉与听觉的交错相通,产生出和谐悠扬、曼妙温馨的意境。叠词的运用,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景物的特征与姿态,如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高高低低等。(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改动词语等方法揣摩品味其表达效果。)动词的运用。(如泻、洗等)(2)学生配乐朗读4-6段,师生感受语言,品味意境,尝试背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通过诵读,品味作者描绘的荷塘月色那宁静、淡雅、柔和、朦胧的美妙景色;2揣摩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3深刻领悟作者独特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欣赏作家笔下优美的荷塘

8、月色;学习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教学方法】读【教学过程】一、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1)多媒体投影出示绿选段: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

9、绿”,好么?对比:选文与荷塘月色两文字里行间洋溢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绿表现了作者欢喜奔放、陶醉赞美的感情。而荷塘月色比较含蓄,作者是带着淡淡的喜悦之情来欣赏荷塘月色的。思考:从课文中寻找词语,感受景物的朦胧美和作者寓于其中的淡淡的喜悦之情。明确:袅娜、羞涩、渺茫、脉脉,薄薄的青雾。苍茫的月亮。淡淡的月光、淡淡的云、稀疏的倩影。作者观赏荷塘月色前后情感的变化及其缘由。(2)多媒体投影出示相关语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明确:有淡淡

10、的喜悦也有淡淡的哀愁蕴含在文中。作者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暂时忘却掉白天的身不由己,独自一人夜赏荷塘(一个“且”字写出了作者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喜悦之情),希望孤独、寂寞、郁闷的心得以暂时逃避,暂时超脱。但赏荷之后更加深了失望的心情,一个“但”字,表明绵绵的愁绪依然难以消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是变化的。他开始是不宁静的,为了寻找宁静来到荷塘,在这里,他的心情获得了一种暂时的愉悦。但最终他还是没有摆脱烦恼。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时而烦恼时而愉悦,最后仍然摆脱不了先是的烦恼。(3)作者“颇不宁静”的原因。多媒体出示:“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

11、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我的体力也太不成。况且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望我活,也不忍丢下走自己的路”(哪里走)“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我)是大时代中一名小卒,是个平凡不过的人。”(朱自清)“你同他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厚、朴素。”(杨振声)“他不是那等大才磅礴的人,他也不像那等人们心目中的所谓大师他的为人,他的作品,在默示我们,他毫无什么了不得之处。你甚至会

12、觉得他渺小、世俗,但他虔敬不苟,诚恳无伪”。(吴组缃)明确:因时局动荡,导致内心产生波澜;对个人事业前途渺茫的忧虑;个人性格特征;家庭的矛盾冲突,生活穷困;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二、拓展延伸(1)针对以下评论谈看法:当代诗人余光中这样评价荷塘月色:“形象都太俗滥,得来似太轻易。用喻草率,又不能发挥主题的会意。”“好用女性形象”“有反作用,会引起庸俗的联想。”(论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赖此文(荷塘月色)赢得的声名,相当于花五元钱中了五百万。结构呆板,情感暧昧,联想不出香草美人,比喻无不家常庸劣。作者年未届而立,满纸却一片迟暮之气,而朽腐之绮念又纷至沓出”(庄周齐人物论)(2)对新版教材中增加

13、的文句进行评价。A“峭愣愣如鬼一般”。B“又如刚出浴的美人”。C结尾部分描写古代少女采莲的情景。明确:A“如鬼一般”是作者漫步荷塘四周,见到“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的“斑驳的黑影”后产生的一种感觉,很寂寞、怕人,这与作者当时的心境和光影交错明暗相间的环境有很大关系。B形象地写出荷花不染纤尘、身姿优美、充满神韵的情态。C这是一个热闹、欢快的情景,那过人头的莲花,唱着欢歌的美丽少女们采着莲,想着心上人,此情此景,激起了作者感情的涟漪,勾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活力的憧憬。作者那孤独、郁闷的心灵也由此得到了慰藉和寄托。此外,采莲场景与荷塘月色的朦胧美形成鲜明的对照,可谓梦幻现实。(3)补充几个通感的

14、句子: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充满了幽情的乐曲。(刘白羽长江三峡)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像若干只女神的手,一齐按着生命的键。(臧克家春鸟)明确:两句都是视觉与听觉相通。第一句是把视觉转化为听觉,给人舒缓、幽静、悠远的感觉,很有意境;第二句是把听觉转化为视觉,给人以美妙之感、形象之感。【课堂小结】我们领略了一代散文大师给我们描绘的梦幻般朦胧、宁静和谐的荷塘美景,揣摩品味了作者精湛的语言表达技巧,从中更全面真切地了解了融多种角色于一身的朱自清平凡而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他对美满和谐生活的追求以及消解苦闷、哀愁的方式,从中更增添了对生活的挚爱,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我们更感到生活着、学习是快乐的人生境界。【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作者的思想感情:不静出静求静得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