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数列与不等式-2017年高考数学(文)试题分项版解析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22298123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4+数列与不等式-2017年高考数学(文)试题分项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专题04+数列与不等式-2017年高考数学(文)试题分项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专题04+数列与不等式-2017年高考数学(文)试题分项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专题04+数列与不等式-2017年高考数学(文)试题分项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专题04+数列与不等式-2017年高考数学(文)试题分项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04+数列与不等式-2017年高考数学(文)试题分项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数列与不等式-2017年高考数学(文)试题分项版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7课标1,文7】设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y的最大值为A0 B1 C2 D3【答案】D【解析】 【考点】简单线性规划【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问题,首先由不等式组作出相应的可行域,作图时,可将不等式转化为(或),“”取下方,“”取上方,并明确可行域对应的是封闭区域还是开放区域、分界线是实线还是虚线,其次确定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是求直线的截距、两点间距离的平方、直线的斜率、还是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等,最后结合图形确定目标函数最值取法、值域范围2.【2017课标II,文7】设满足约束条件 ,则的最小值是A. B. C. D 【答案】A绘制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

2、义可得函数在点 处取得最小值 .故选A.【考点】线性规划【名师点睛】点睛:线性规划的实质是把代数问题几何化,即数形结合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一,准确无误地作出可行域;二,画目标函数所对应的直线时,要注意与约束条件中的直线的斜率进行比较,避免出错;三,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会在可行域的端点或边界上取得.3.【2017课标3,文5】设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取值范围是( )A3,0B3,2C0,2 D0,3【答案】B【考点】线性规划【名师点睛】点睛:线性规划的实质是把代数问题几何化,即数形结合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一,准确无误地作出可行域;二,画目标函数所对应的直线时,要注意与约束条件

3、中的直线的斜率进行比较,避免出错;三,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会在可行域的端点或边界上取得.4.【2017北京,文4】若满足则的最大值为(A)1 (B)3(C)5 (D)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如图,画出可行域, 【考点】线性规划【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线性规划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将目标函数赋予几何意义;求目标函数的最值的一般步骤为:一画二移三求其关键是准确作出可行域,理解目标函数的意义常见的目标函数有:(1)截距型:形如.求这类目标函数的最值常将函数转化为直线的斜截式:,通过求直线的截距的最值间接求出的最值;(2)距离型:形如 ;(3)斜率型

4、:形如,而本题属于截距形式. 5.【2017山东,文3】已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2y的最大值是A.-3 B.-1 C.1 D.3【答案】D【解析】【考点】线性规划【名师点睛】(1)确定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方法是:“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即先作直线,再取特殊点并代入不等式组若满足不等式组,则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直线与特殊点同侧的那部分区域;否则就对应与特殊点异侧的平面区域;当不等式中带等号时,边界为实线,不带等号时,边界应画为虚线,特殊点常取原点.(2)利用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最值的步骤:画出约束条件对应的可行域;将目标函数视为动直线,并将其平移经过可行域,找到

5、最优解对应的点;将最优解代入目标函数,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6.【2017浙江,4】若,满足约束条件,则的取值范围是A0,6 B0,4C6, D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可行域为一开放区域,所以直线过点时取最小值4,无最大值,选D【考点】 简单线性规划【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问题,首先由不等式组作出相应的可行域,作图时,可将不等式转化为(或),“”取下方,“”取上方,并明确可行域对应的是封闭区域还是开放区域、分界线是实线还是虚线,其次确定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是求直线的截距、两点间距离的平方、直线的斜率、还是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等,最后结合图形确定目标函数最值取法、值域范围7.【20

6、17浙江,6】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则“d0”是“S4 + S62S5”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考点】 等差数列、充分必要性【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通过公式的套入与简单运算,可知, 结合充分必要性的判断,若,则是的充分条件,若,则是的必要条件,该题“”“”,故为充要条件8.【2017江苏,10】某公司一年购买某种货物600吨,每次购买吨,运费为6万元/次,一年的总存储费用为万元,要使一年的总运费与总存储之和最小,则的值是 .【答案】30【解析】总费用,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考点】基本不

7、等式求最值【名师点睛】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使其满足基本不等式中“正”(即条件要求中字母为正数)、“定”(不等式的另一边必须为定值)、“等”(等号取得的条件)的条件才能应用,否则会出现错误. 9.【2017江苏,9】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实数,其前项的和为,已知,则= .【答案】32【解析】当时,显然不符合题意;当时,解得,则.【考点】等比数列通项【名师点睛】在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运算问题时,有两个处理思路,一是利用基本量,将多元问题简化为一元问题,虽有一定量的运算,但思路简洁,目标明确;二是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性质是两种数列基本规律的深刻体现,是解决等差

8、、等比数列问题既快捷又方便的工具,应有意识地去应用.但在应用性质时要注意性质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变形. 在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运算问题时,经常采用“巧用性质、整体考虑、减少运算量”的方法. 10.【2017天津,文13】若a,则的最小值为 .【答案】 【解析】【考点】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名师点睛】本题使用了两次基本不等式,要注意两次使用的条件是不是能同时成立,基本不等式的常用形式包含, , 等,基本不等式可以证明不等式,也可以求最值,再求最值时,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条件,是不是能取得,否则就不能用其求最值,若是使用2次,更要注意两次使用的条件是不是能同时成立.11.【2017山东

9、,文】若直线 过点(1,2),则2a+b的最小值为 .【答案】【解析】【考点】基本不等式12.【2017课标1,文17】记Sn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S2=2,S3=-6(1)求的通项公式;(2)求Sn,并判断Sn+1,Sn,Sn+2是否成等差数列【答案】(1);(2),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由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解得,;(2)利用等差中项证明Sn+1,Sn,Sn+2成等差数列试题解析:(1)设的公比为由题设可得 ,解得,故的通项公式为(2)由(1)可得由于,故,成等差数列【考点】等比数列【名师点睛】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是两种数列基本规律的深刻体现,是解决等差、等比数列问题既快捷又方

10、便的工具,应有意识地去应用但在应用性质时要注意性质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变形 在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运算问题时,经常采用“巧用性质、整体考虑、减少运算量”的方法13.【2017课标II,文17】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 (1)若 ,求的通项公式;(2)若,求.【答案】();()当时,.当时,.【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表示条件,得关于公差与公比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公比,代入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即可,(2)由等比数列前三项的和求公比,分类讨论,求公差,再根据等差前三项求和.(2)由得.解得当时,由得,则.当时,由得,则.【考点】等差、等比数列通

11、项与求和【名师点睛】在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运算问题时,有两个处理思路,一是利用基本量,将多元问题简化为一元问题,虽有一定量的运算,但思路简洁,目标明确;二是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性质是两种数列基本规律的深刻体现,是解决等差、等比数列问题既快捷又方便的工具,应有意识地去应用.但在应用性质时要注意性质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变形. 在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运算问题时,经常采用“巧用性质、整体考虑、减少运算量”的方法.14.【2017课标3,文17】设数列满足.(1)求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 的前项和.【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先由题意得时,再作差得,验证时也满足(2)由

12、于,所以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2)由(1),.【考点】数列通项公式,裂项法求和【名师点睛】裂项相消法是指将数列的通项分成两个式子的代数和的形式,然后通过累加抵消中间若干项的方法,裂项相消法适用于形如 (其中是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c为常数)的数列. 裂项相消法求和,常见的有相邻两项的裂项求和(如本例),还有一类隔一项的裂项求和,如或.15.【2017山东,文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a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I)求数列an通项公式;(II)bn为各项非零的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Sn,已知,求数列的前n项和.【答案】(I);(II) 【解析】试题分析:(I)列出关于的方程组,解方

13、程组求基本量;(II)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试题解析:(I)设数列的公比为,由题意知, .又,解得,所以. ,又,两式相减得所以.【考点】等差数列的通项,错位相减法求和.【名师点睛】(1)等差数列运算问题的一般求法是设出首项a1和公差d,然后由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公式转化为方程(组)求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共涉及五个量a1,an,d,n,Sn,知其中三个就能求另外两个,体现了方程的思想(2)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应注意:在写出“Sn”与“qSn”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SnqSn”的表达式;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1

14、6.【2017天津,文16】电视台播放甲、乙两套连续剧,每次播放连续剧时,需要播放广告.已知每次播放甲、乙两套连续剧时,连续剧播放时长、广告播放时长、收视人次如下表所示:已知电视台每周安排的甲、乙连续剧的总播放时间不多于600分钟,广告的总播放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且甲连续剧播放的次数不多于乙连续剧播放次数的2倍.分别用,表示每周计划播出的甲、乙两套连续剧的次数.(I)用,列出满足题目条件的数学关系式,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区域;(II)问电视台每周播出甲、乙两套连续剧各多少次,才能使收视人次最多?【答案】()见解析()电视台每周播出甲连续剧6次、乙连续剧3次时才能使总收视人次最多.【解析】试题解析:()解:由已知,满足的数学关系式为即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图1中的阴影部分:()解:设总收视人次为万,则目标函数为.【考点】1.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2.线性规划的实际问题.【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线性规划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将目标函数赋予几何意义;求目标函数的最值的一般步骤为:一画二移三求其关键是准确作出可行域,理解目标函数的意义常见的目标函数有:(1)截距型:形如.求这类目标函数的最值常将函数转化为直线的斜截式:,通过求直线的截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