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李柳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22297760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作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李柳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合作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李柳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合作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李柳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合作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李柳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合作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李柳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作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李柳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作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李柳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作学习工具的类型及其在课堂中的应用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找到一个跟信息技术新课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成为时下讨论的热点。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自尊自强能力的信息人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概述、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合作学习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二十一世纪教学的主旋律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因此作为一名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更应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能自主获取知识,培养

2、能力的地方,达到以教育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随着这几年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了必修课逐步普及,进一步构建理念新颖、结构合理、内容适当、切实可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我们在肯定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学对象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难度;教学方法和手段偏差,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一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单一,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二是停留在知识、教学技能目标,淡化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三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不够,缺乏学生间、师生间互动、交流。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学生缺少信息活动的交流、评价过

3、程,学生的信息处理、交流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不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远离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除了要继续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加强适合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外,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把“小组合作式”学习做为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可以说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更要善于学习

4、,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集其它学科之长,补其它学科之不足,让学生从不同层面,各个角度了解社会的发展,知道学科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事物的判断力,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可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并不是说不可能实现,这就要求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初中学生学生爱说、能动、想象力丰富、喜欢表现自己是他们的突出特点之一,而按照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满堂灌,一言堂,这些生龙活虎的孩子在课堂上的气氛如果象一潭静水,我觉得就太呆板了,而且现代教育提出的课堂气氛应该是自由和和谐,应该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如鱼得水般的轻松愉快,从而产生爱学习的感觉。因此,我借助本次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机会,结合本校课改的实际情况

5、,进行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的探索。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概述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又是合作学习教学的主要形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交际,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合作开展小组内或小组间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这样便形成了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因为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的见解,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气氛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

6、成,从而成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而漫长的认识过程,学生只有主动的动手进行操作,才能从实践中探索到知识的奥秘,他们是主体,对学习的时间和学习内容拥有操控权,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而减少被迫学习的乏味。二是合作性原则:“小组合作”就是把全班分为一个个小组,这样既有利于他们组内成员的合作,又加强了他们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同时又有利于他们之间的成果交流,加强学习中的人际互动,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又有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和自我价值观念、专业学习兴趣及科学探求精神的提高,也解决了大班化授课的

7、弊端。三是实践性原则: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必须以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基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强迫性的接受知识,而信息技术课得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形成师生生生互动。三、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创建合作小组组建学习小组,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操作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操作者、资料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2、创设合作环境合作学习环境主要体现在资源环境和教学组织

8、环境。资源环境是协作学习需要的硬件条件,学生文件传输、讨论评价软件环境,学生资源应用的网络资源环境等。教学组织环境是教学情景的创设,任务的驱动环境等。教学组织开展时主要有:情境部分,通过创设情境,介绍主题内容及其背景,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是什么,给学习者指定方向,激发学生协作学习兴趣;任务部分,开展协作学习是必须有明确的共同目标,要求对本节课将要完成的事项进行描述,任务要求是真实的、可行的和有吸引力;资源部分,是提供完成任务可能需要的网上资源清单,对要查找的资料给出一个定位,这些信息可能包括网络文件,专家的电子信箱或实时会议,网上可查找的资料等。例如:在学习“插入艺术字”这一内容时,教师与学生

9、共同发现插入艺术字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之后,决定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索这两种方法的步骤。教师为每一组学生提供不同形状的艺术字,之后明确每一组的学习任务。通过教师的定向引导,学生明确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具体研究内容,活动的具体要求,学生则能高效省时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尽快地达到教学目标。3、师生的合作与交流主要有如下过程:第一阶段,是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利用系统提供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相应策略来自我探索,不断克服学习障碍,获取成功经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第二阶段,协商会话阶段。自主学习阶段结束后,学生可以就自己的问题和别的成员进行交流,进行组内对话、商讨、争论等互动合作对问题进行充分解析和论证,

10、学生间、师生间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第三阶段,知识建构。在和小组成员协作交流之后,完成学习任务,不断加强总结、建构,形成自己稳固的知识结构。在积极地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到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提到锻炼。4、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与评价协作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是协作学习的重要过程之一,也是体现协作学习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优势所在。学生把学习成果在教学展示平台上进行展示,全班共享学习,使协作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组内,是全班的协作。我们应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展示、评价功能,对他人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自身也

11、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达到相互促进,不断开拓进取。同时养成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利用网络来进行信息的交流,增强他们的网络应用正确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充分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快乐体验、探究经历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意识,发挥了学生自我潜能的,真正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克服了传统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的现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丰富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生活、学习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12、发挥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2012-06-18 16:05:20)转载标签: 杂谈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知过程,是学生个体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精神财富的过程,离开了学生自身这个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教师任何主观的注入或灌输都是徒劳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竞争者。二十一世纪教学的主旋律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因此,作为教师,我要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能自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达到以教育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一、“小组合作式

13、”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意义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把“小组合作式”学习做为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可以说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更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集其它学科之长,补其它学科之不足,让学生从不同层面,各个角度了解社会的发展,知道学科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事物的判断力,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可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并不是说不可能

14、实现,这就要求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学生爱说、能动、想象力丰富、喜欢表现自己是他们的突出特点之一,而按照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满堂灌,一言堂,这些生龙活虎的孩子在课堂上的气氛如果象一潭静水,我觉得就太呆板了,而且现代教育提出的课堂气氛应该是自由和和谐,应该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如鱼得水般的轻松愉快,从而产生爱学习的感觉。因此,我借助本次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机会,结合本校课改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的探索。 二、“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原则1、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而漫长的认识过程,学生只有主动的动手进行操作,才能从实践中探索到知识

15、的奥秘,而教师仅是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应互相交流,共同成长,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但他又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主体,对学习的时间和学习内容拥有操控权,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而减少被迫学习的乏味。2、合作性原则:“小组合作”就是把全班分为一个个小组,这样既有利于他们组内成员的合作,又加强了他们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同时又有利于他们之间的成果交流,加强学习中的人际互动,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又有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和自我价值观念、专业学习兴趣及科学探求精神的提高,也解决了大班化授课的弊端。3、实践性原则: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必须以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基础的,传统的教学模

16、式是满堂灌,强迫性的接受知识,而信息技术课得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形成师生生生互动。三、“小组合作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小组合作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策略合理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操作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操作者、资料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强调小组合作精神,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针对我班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浮躁而不塌实的弱点,我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