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探析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293485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探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探析【摘 要】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刻不容缓,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寻找对策,共同关注和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好,整个社会都将为农村下一代教育的缺失付出代价。【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存在问题 教育对策近年来,我国

2、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离开农村,走入城市。在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在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客观地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恰当的教育对策,对于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人格发展不健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有的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甚至一年才回家一次,和孩子见不上面说不上话

3、。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同时,作为监护人的祖父母由于生活年代的不同,他们与孩子的代沟较大,更是无法沟通。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在想什么?他们往往以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来要求和教育孙辈们。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更使得双方冲突不断,孩子的抑郁愈加难以排遣。其结果使这些留守儿童要么愈加沉默寡言要么愈加叛逆。(二)学习观念偏差,无学习兴趣由于家庭监管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疏忽,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对学习没

4、有兴趣。这源于他们看到身边许多没有知识文化的人同样可以挣钱寄回家,便简单的认为漫长的读书生涯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就会让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辍学打工挣钱的念头。而另一部分孩子则抱有“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他们将家庭的缺失和自己生活的不如意完全归结于社会和金钱,认为金钱万能,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金钱可以买到幸福。如我们班王亚楠同学,五年级第二学期从厌学到最后跟随村里青年离家外出打工,年仅12岁,给餐馆端盘子。讯问她为啥不上学时,她说“上学没兴趣,还是挣钱好”。这些错误的思想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了极大地消极作用。它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状况,更是影响孩子的人生发展轨迹。(三)心理问题骤增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情感

5、和心理关怀,缺少和父母相处交流的机会,很少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接触较少或不愿意接触。“他们常常表现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不善于表达等自闭倾向,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有的自卑懦弱、多疑敏感,有的性格怪异、暴躁叛逆,有的忧郁焦虑、自暴自弃等。长此以往,这些儿童很难树立正常的自我价值观。”在我们班上,马丽娜同学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父母离异多年很少回家,这个孩子不爱说话,也不与别的同学来往,下课总是独来独去。在家里洗衣做饭、收拾家务手勤脚快。学习踏踏实实从不马虎,成绩很优秀,在一次作文我想对你说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自打我生下来之后,就不知道妈妈长着啥样,

6、爸爸很久也没有见面,我想问问你们,为什么要生我又不要我。你们知道我的心里是多么的难受,别的孩子有父母陪伴着写作业,聊天,看电视,而我只能独自去做;饿了,冷了,病了都是爷爷和奶奶照看,受了委屈不能说,得了奖状没有鼓励,不敢和人说话,怕别人嘲笑我没人要,爸爸、妈妈,女儿有好多话要对你说”(四)安全隐患较多农村中小学生大部分是住宿在家而非住宿在校。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跟随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生活,很多的生活细节被监护人忽视。比如饮食不能暴吃暴走,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食品,不吃“三无”食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漱、勤换衣等。很多留守儿童年纪较小,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这使得他们受到细菌和疾病的威胁比较大。由于没有

7、住校,孩子需要每天往返学校2次,途中的安全隐患也是一大问题。有的要穿越行车马路,有的要过河上山,有的要走很长一段路,都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在夏天,很多小孩私自结伴到池塘和小河游泳,由于处在上学放学途中,监护人和学校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同时,留守儿童还是不法分子侵害的主要目标,特别是留守女童受到侵害的风险更大。(五)道德意识淡薄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情感上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上也难以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缺乏道德养成教育和纪律约束,容易偏离主流的道德价值观。“

8、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偏差,养成了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乱花钱、摆阔气等陋习,还有的甚至染上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嗜好,违法违纪现象较多,有些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在学校里,部分留守儿童经常会做出一些打架斗殴,喝酒抽烟的事件;做错事相互包庇,讲“哥们义气”;用钱或东西收买同学写作业或考试作弊等道德问题,学生对事物的是非对错没有正确判断,把社会不良的陋习认为是追求的方向,缺乏道德意识,对学生的成长非常的不利。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和结果,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带来的问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既

9、有学校教育的因素,也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因素;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一)家庭因素第一,家长观念的偏差也是影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读书,还不如早打工、早赚钱,这种观念无形中降低了对孩子学习的要求,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进步。部分外出父母因无法长期照顾陪伴孩子,于是更多采取物质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孩子零花钱的数量增多。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生理心理都还很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手里过多的零花钱往往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道德发展和个体社会化都会带来负面影响。第二,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

10、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

11、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二)学校因素目前,在很多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较为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合格师资紧缺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农村中小学除了讲授文化课的智育教师之外,思想品德教育、美术、音乐、英语、体育等方面的教师比较缺乏,基本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不能为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提供更悉心的关怀和照顾。同时,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没法向家庭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时

12、干脆放任不管,一推了之。再之,农村教师待遇偏低,目前尚没有通讯费补贴,客观上限制了教师联系家长的主动性。有的调皮的孩子利用这个空当,在学校里欺骗教师,在家中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这种缺少特殊性、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教育及其健康成长。同时,还有受经济状况、教育观念及教师资源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条件建立心理机构,使留守儿童缺乏倾诉的渠道,更加孤立无助。(三)社会因素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

13、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

14、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教育对策儿童是祖国的希望,而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更是值得关注的对象,他们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会给农村的教育及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结合以上农村留守儿童在各方面存在的几点问题及自己在留守儿童区工作的体会,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生命只有一次,安全应排第一。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安全没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使得他们的身心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伤害,

15、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认为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孩子年龄小,见识少,缺乏安全意识,这就要靠学校和家长来引导教育。虽然孩子的父母打工在外,但也应该抽空给孩子讲解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对周边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做出分析。学校也要通过班会课、思想品德课以及各种活动对孩子加以引导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安全意识。如:不随便和陌生人说话;远离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等。第二,消除安全隐患。在农村,孩子们的身边往往都潜伏着很多安全隐患。如:用电、取暖、游戏等方面。所以,学校、家长以及委托监护人应该定时检查电路,以免发生意外;在冬季生火取暖时应该做好防范措施,预防火灾;学

16、校还应该定期检查各种活动设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彻底排除,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第三,教会孩子懂得正当防卫。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能经常陪在他们身边,在遇到危险时他们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象,这就要求家长、学校及其委托监护人要教会孩子懂得正当防卫,保护自身安全。(二)加强沟通交流,培养健康心理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会交流是每个人都应该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留守在农村的这些孩子和父母交流的机会少,缺乏关爱,使得他们在性格方面都有着内向、孤僻、忧郁等不同程度的缺陷。弥补这些缺陷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便是沟通交流。具体措施表现为:第一,父母及委托监护人应该想方设法多和孩子交流。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虽然由于生活所迫不能留在孩子的身边,但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多给孩子鼓励和安慰,多听听他们的心声,使孩子能时刻感觉到其实父母就在他们身边。此外,委托监护人也应该运用合理的方式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