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贸易不平衡的原因与研究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266572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欧贸易不平衡的原因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欧贸易不平衡的原因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欧贸易不平衡的原因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欧贸易不平衡的原因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欧贸易不平衡的原因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欧贸易不平衡的原因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欧贸易不平衡的原因与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欧贸易不平衡的原因研究摘要 自从欧洲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方的政治、贸易、文化交往日益密切。伴随着贸易额的持续增长,中欧贸易失衡问题日益严重。中欧双方贸易失衡问题严重影响了中欧贸易的发展,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引起了各方政府的重视。本文就从中欧贸易不平衡的现状、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原因、给中国、欧盟以及中欧双方经贸所关系带来的影响。从文中提出应理性看待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中国政府和企业在面对这一问题时都应有所作为。不仅提出了中国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手段为中欧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而且为中国企业更好的进入欧盟市场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最后,本文得出结论,正视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

2、,促进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的发展对中欧双方具有长远的意义。关键字 中欧贸易现状 贸易不平衡 对策 引 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都不能脱离其它国家,避开国际经济活动而独立存在,各国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在促进各国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在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取得国际收支平衡是各国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己经成为国际经济的一部分,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为世界各国之间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中欧贸易不平衡的原因研究1.中欧贸易现状 1.1.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历史在发达国家中,欧盟是与中国关系最为稳定、成熟的贸易伙伴。在1975年中欧建交

3、之前,双边的贸易发展属于民间交往的性质,由于与欧共体没有外交关系,双边贸易发展也只能通过与各个成员国分别进行。自从1975年中国与欧共体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欧关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78年签署了贸易协定,成立了贸易联合委员会,并定期举行年会;1985年签订了经济与贸易合作协定。1994年欧盟开始实施亚洲新战略,并相继制定了三个专门针对对华关系的政策性文件;1995年欧盟通过有史以来第一份全面对华政策文件中国与欧盟关系长期政策报告以来,双方关系发生了质的飞跃,中欧关系定位从“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而上升为“全面伙伴关系”,进而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欧盟理事会通过决议,把中国从“

4、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上删除,并通过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把欧盟的对华政策提高到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2000年欧盟发表了关于执行98年文件的欧一中关系报告、2003年9月10日欧盟通过的日益成熟的伙伴关系一欧中关系的共同利益和挑战,提供了今后几年欧对华政策的框架,确定了优先合作的发展领域。随着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中欧关系的世界性影响也日益凸现。除了单纯的双边问题之外,双方展开协作的领域己经延伸到气候变化、联合国改革、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等十足的全球性问题,以及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反应堆项目这样的全球性科技合作项目。1.2.中欧贸易

5、现状自1999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欧贸易发展迅猛,双边贸易额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年增长率。从2000年开始,中欧贸易开始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2003年10月,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后,双方决定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贸易额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了1252.2亿美元,增幅高达44.4%,远远超过同期中美贸易、中日贸易的增长速度1121。同年中国是欧盟进出口贸易增长最快的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而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2004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日欧盟正式东扩,接受了包括匈牙利、捷克、波兰等在内的十个新成员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体,为中欧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6、2004年中国和欧盟(25国)双边贸易总额为1772.9亿美元,同比增长33.6%。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 1071.6亿美元,同比增长36.9%;自欧盟进口 701.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5年,中欧双边贸易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173.1亿美元,欧盟连续第二年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6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进一步扩大了2723.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达1819.8亿美元,从欧盟进口达903.2亿美元,中方对欧盟出口和自欧盟进口增幅均在两成以上,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比重大,占总比近90%。近几年来中国对欧盟出口额增长速度非常快,从07年

7、上半年双边贸易额来看,07年全年极有可能突破3000亿美元的大关,而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也在逐年扩大,但是从整体上看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与中国对欧出口额的快速增长相比,中国从欧盟进口增长不明显,05年到04年数额变化很小,06年才开始有所增长。此外,中欧在科技、教育、财政金融及社会保障等各领域内的合作也富有成果。双方还加强了在新型疾病控、能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欧盟对华投资多在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领域,平均规模大,其对华直接投资项目平均规模是在华所有国家和地区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规模最大的,相当于在华全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规模的两倍多,质量和效益良好,磁悬浮列车、空客飞机和核电

8、站等项目己成为中欧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因此,欧盟己经连续多年保持我国累计最大技术供应方地位。在欧盟对华投资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中国对欧盟的投资却非常有限,其存量仅占对外投资存量的3%,相当于中国对欧盟出口额的3%、欧盟年吸引外资的1%与欧盟对华投资的4%。近几年来,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对欧盟投资也呈现增长势头,蓝星集团总公司收购法国安迪苏公司和罗地亚公司有机业务等项目都是很好的互利合作典范。1.3.中欧经贸关系的特点 中欧贸易关系的一个不同于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贸易关系的显著特点是既有与欧盟的经贸合作,又有与各个成员国的经贸往来,中欧贸易关系是在两个层次上交叉进行的。中欧贸易

9、关系的这种双层次特征对进出口的作用是不同的。从欧盟方面而言,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实行统一的进口贸易政策,管理高度集中,成员国参与制定并执行欧盟统一进口贸易政策,从而为成员国保护其市场提供了有效手段,对于像中国的出口,虽然欧盟拥有出口贸易指导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等措施,但缺乏严格、统一的管理制度,因此,成员国之间存在着利益竟争。从中国方面而言,中国向欧盟成员国的出口面对的是统一市场的共同规则,与任何一个成员国的贸易纠纷几乎都要在欧盟一级解决。而中国从欧盟的进口则基本上仍保持在与成员国的双边关系之中,这种双层特征在近年来表现出的一种影响值得中国给予关注,即欧盟成员国在进入中国市场方面尽可能强调和利

10、用本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而在保护本国市场时则推出欧盟,自己避免与中国直接冲突。对于中国而言,这种双层次特征虽然有从整体上推动双边贸易的有利影响,但其不利影响在于中国利用针对欧盟成员国的进口政策来推动对欧盟的出口的回旋余地较小,尤其是面对欧盟对中国出口的各种限制,中方难于通过限制欧盟对中国的方式来增强谈判解决问题的地位。2.中欧贸易不平衡及它的影响2.1. 贸易不平衡的原因 总的说来,无论是初级产品、一般工业制成品还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欧盟的商品均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建立在加工贸易的基础之上。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据的比重仍然过大,在中国国内资源、能源、原材料匾乏的情况下贸易顺差是通过高消耗

11、和劳动力成本低廉来实现的。而欧盟出口中国的产品80%是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欧盟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也会逐年增加。在中欧贸易结构不平衡的同时,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和品牌建设水平的梯度升级,中欧基于资源察赋上的相对的贸易平衡逐渐被打破,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些产品和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一起强烈的冲击着欧盟市场,成为中欧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随着宏观调空的实施,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装备业投资需求放缓,直接导致了一些与投资密切相关的原材料、机械设备等进口增长速度有所回落。此外,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产生

12、了一定的进口替代效应,汽车及零部件、消费类电子产品、合成纤维等产品进口下降,而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使得一些企业特别是大型成套设备企业减缓了进口节奏。面对中国进口市场的“委缩”,欧盟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主引进国,其对华出口自然受到了影响。再加上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消费结构也逐渐升级和转换,但是人均收入水平却仍然较低,人们的很大一部分支出都集中在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上,因此恩格尔系数仍然较高,对欧盟的高新技术产品和其它高附加值的奢侈品需求有限。一直以来欧盟在对中国出口上存在诸多限制,例如自1989年开始的欧盟对华实施武器禁运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对于其它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

13、也很多。出口管制削弱了欧盟生产商的出口竞争力,如果他们放松了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管制,欧盟出口中国的商品总额会大大增加。从欧盟方面来看,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大多是低附加值的生活必需品,无论欧盟经济情况、居民购买力以及消费水平如何,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量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自然是上上之选。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欧盟对中国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供求价格弹性比较低,因此欧盟产品面对的中国市场相对比较固定;而中国对欧盟出口的产品无论是初级产品、一般工业制成品还是高新技术产品,均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供求价格弹性比较高,容易快速打开欧盟市场,加快对欧盟的出口。2.2.对中欧盟各自的影响 中国对欧盟的巨额

14、贸易顺差在对中国的影响方面需要辩证地看待。贸易顺差有利于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增强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更好的奠定了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和抵御外部冲击的物质基础。中国对欧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中国剩余劳动力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巨额的不平衡给中国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中国对欧盟出口(即使是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大都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一比较优势上,同时也要看到对欧盟大量产品的出口意味着中国大量自然资源的消耗,如中国对欧盟大量钢铁的出口在增加中国出口额、有助于解决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不仅引起了欧盟针

15、对中国某些钢铁产品的反倾销,中国也大量消耗了铁矿这一不再生资源,这些资源的大量出口意味着中国将来可支配使用的资源变少了。从长远来看,这种贸易顺差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安全,也会影响中国人民自身的福利。在中国对欧贸易顺差中,加工贸易占了很大的比重。2005年加工贸易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为48.6%,几乎占到贸易总额的半壁江山;2006年,中国加工贸易也占到了当年进出口总值的47.2%。2007年上半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4408.7亿美元,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44.9%。由于对外加工只收取少量的工缴费,没有过多的附加增值,国内采购、配套率亦较低,即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行组装之后再

16、出口到国外。因此过多的加工贸易会扼杀一部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利于开发中国民族品牌及激励中国企业走自主研发之路,从而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产生不利影响。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廉价劳动力这一优势会慢慢被削弱,如果中国企业仍然只满足于赚取生产链低端一点点的加工费而忽于核心技术的开发,那么这一不平衡必将对中国经济的后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中欧经贸关系是互惠互利的。20世纪90年代,欧盟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正是依靠来自中国的廉价消费品,这一压力得以大大减轻。大量质优价廉中国商品进入欧盟市场使得欧盟消费者可以在保持原有福利的情况下节省大笔的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欧盟相关产业的不足,提高了欧盟的总有效供给,弥补了消费缺口,抑制了通货膨胀发生,为实现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宽松的经济环境。同时由进出口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