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2264944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江西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江西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江西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江西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1(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从远古时代的狩猎采集,到农耕文明的春耕秋收,再到工业社会的流水线生产,每一次技术革新,都让“职业”有了新的定义,也引发了人们对人力资源的新的认知。世界银行发布2019年世界发展报告:工作性质的变革,就新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传统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早已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例如无人驾驶就让卡车司机顾虑重重,不少拥有清晰评估标准、工作业绩可衡量的职业也面临机器换人的可能。一份报告显示,到2033年,美国将会有47%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其中比例最高的就是电话营销、保险业务员

2、、运动裁判等。甚至微软机器诗人“小冰”还出版了诗集,尽管众人对其作品所见不一,但说明如写诗、作曲这类依赖灵感的创造性工作,也正在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开花结果,科技进步带来的系统跃迁和资源重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智能时代,怎样不被机器打败?马克思关于机器使工人失业的担忧是否会成为现实?面对“人类命运之问”,了解是沟通的前提,理念是实践的先导,更新教育和职业观念是当务之急。在基础教育领域,有人建议在中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让学生获得第一手的人机交互操作经验。其彰显的教育理念,正是倡导数据读写和动手实践,弱化简单记忆与复制。事实上,从儿童早教到高等教育,从技能培训

3、到成人教育,学习人工智能都将成为必备的技能。有人说:要在人类DNA中编入终身学习的代码,学会与机器人“相处”,正是不断跟进科技前沿、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时刻准备应对变化的表现。学习、掌握高级技能就能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契机,适应工作性质变革。反过来说,新技术也是职业迭代转型的催化剂。如著名的达芬奇手术系统,让机器人操作切割、电烧等手术,而医生凭借抽象感知、运筹决策能力,在远程控制终端随时指导和干预。人机协作,取长补短,既释放了医生的心理压力,也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与稳定性。归根结底,机器人无法掌握的技能,其价值持续攀升,人们理应做大做强优势项目:另一方面,人与机器人合作的技能愈发重要,机器人做人的千里

4、眼、顺风耳,人做机器人的指挥官、把关者,或许是未来的常态。把吸纳新知当作燃油,将终身学习视为引擎,开掘职业发展新动力需要这样的坚持。当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只有搞懂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理解数据算法的本质规律,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动,构建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实现人机共舞。(摘编自康岩走向“人机共舞”的未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给传统职业带来了挑战,其对未来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已引发了关注。B若想智能时代不被机器打败,就须转变教育和职业观念,紧跟时代,更新知识体系。C人类进行了在其DNA中编入终身学习的代码等多种尝试,以应对智能时

5、代的挑战。D未来的职业常态可能是人机协作:机器人是辅佐者,人是机器人的指挥者和把关者。(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挑战引出“人类命运之问”,现实针对性强。B第段举例论证传统职业甚至依赖灵感的创造性工作也正在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C文章着重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的优点这两个方面介绍智能时代的职业特点。D文章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告诉人们应如何实现人机共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远古时代到农耕社会再到工业社会,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带来了职业性质的变革。B相较于其他职业,评估标准清晰、工作业绩可衡量的职

6、业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更严峻。C如果人们能够掌握机器人无法掌握的技能,就应该把它做大做强,因为这是优势项目。D智能经济形态是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它是人们在智能时代构建的。2(12分)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中国传统节日在天人合一的主导观念中氤氲化育而成,我们可以把天人合一在一年四季的特征概括为:春生、夏长、秋收、冬成。这也恰可比拟为个体生命一生的途程。四时各有当今节庆、合今节俗: 冬成:天寒地冻的冬季,农作物已冬藏,人也冬闲,以过年为中心安享一年劳动成果,并积储能量,协调关系,迎接春阳。“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到了辞旧迎新的高潮。中国人具

7、有时间不断更新的意识,旧年之将逝意味着新年之到来。新生命的诞生,也可视为旧生命的延续。所以把除夕和年初一连在一起,把冬储和迎春连在一起,都属于过年。同样,人的一生中,中华年寓含着承前启后和生命更新的意义,元宵节是过年的压轴大戏,狂欢热闹后就投入新的劳作。 春生:中华文化重视“生生之德”,易系辞曰“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大自然“变易”之理,表现为四时流转;而变易的深层意义在于“生”,有了生机,宇宙才多姿多彩,活活泼泼。春生正是草木初生、万物化生的最佳季节,宜有体现生命精神的节日。清明时节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在春播眷种之时感谢先人和大自然母亲及生身母亲,赐予我们生命和生机。

8、前者是清明节,后者是中华母亲节。 夏长:夏季是生命加速生长繁茂之时,百虫也孳生,所以也是人体需要特加保护健康生长之时,需要及时加强养生卫生健身。端午节正是迎夏的大节。夏末七夕节银汉秋光,瓜果成熟在望,爱情也充满期望,如以生命途程为喻,已进入婚恋阶段,七夕堪称中华情侣节。 秋收:秋季农作物收成了,相应阶段的人生也成熟了,有成就了,祈愿人月两圆共享成就的中秋节备受重视。九九重阳,阳极将转阴,惜秋敬老,敬老从敬自己父亲始,重阳节可叠加上中华父亲节。同时感谢以老师为代表的所有有恩的长辈,中华教师节也设在这时段。 这个年节体系,盖以自然节气的规律性变化为依托,是一幅自然节候的流程图,也恰是生命的流程图。

9、(摘编自李汉秋对传统节日建设的思考)材料二: 某机构围绕传统节日建设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第一个问题是“你了解以下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吗”,调查结果如图:第二个问题是“你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传统节日文化”,调查结果如表格:选项比例电视、网络等媒体88.89%生活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100%课堂教学0%杂志、报纸38.89材料三: 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重新认识和建设我们的传统节日,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倡导和参与。 从古至今,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承载着人们的美好希望和祝福。这些节日除了有计时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们赋予了这些节日以特殊

10、的情感内涵和需求。 拿春节来讲,中国人最伟大的创造就是“大年三十情结”。过年的高潮就是大年三十。年文化心理是无形的,但它深深铭刻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所以中国人每逢大年三十,即便在天南海北,也要回家过年。从文化角度看,这个巨大和无形的力量就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五千年,合而分,分而合,始终是一个坚实的整体,就源于这种凝聚力。它蕴涵着共同的生活愿望、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以及优良的道德传统。 一直过着群体生活的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就是人间的亲近与和谐。有对父母与长者的敬爱之情,也有手足牵连之情、邻里互助之情、朋友相援之情,以及对先人和故土家乡依恋之情。清明、端午、中秋、除夕

11、等传统节日都充分体现了这些情感。 节日遗产不同于艺术遗产,艺术遗产的传承人是艺术传人,而节日遗产的传承者是全民。只有广大百姓过好传统节日,从精神到心理都得到充分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摘编自冯骥才重新认识和建设传统节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受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其年节体系既是自然节候也是生命的流程图,春节、端午等节日都体现了人类生命与自然生命的和谐。B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丰富,如:年寓含着承前启后和生命更新的丰富意义,重阳节寓含惜秋敬老及对老师的感恩,七夕节寓含对爱情的期望等。C调查对象中,每个人都

12、能了解除夕、春节的文化内涵,大部分人能了解冬至、中秋节等节日的文化内涵,而了解腊八节、重阳节文化内涵的人不多。D中国人每逢大年三十,即使离家再远,也要回家过年,这是因为年文化在中国人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年文化对中华民族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节日循天时而成,春生、夏长、秋收、冬成是大自然生命的时间次序,也和人类个体生命一生的每个阶段相呼应。B人们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渠道很多,如生活环境、传统媒体、现代媒体等,从调查结果来看,人们受其影响的程度各有差异。C节日遗产的传承者是全民,因而让广大百姓过好传统节日,使其精神和心理得到充分满足,于

13、传统节日的传承而言至关重要。D材料一、材料三都阐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所不同的是,材料三还阐述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形成原因。(3)应该如何加强传统节日建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3(14分)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粮食熊立功 一个冷得打寒战的深夜,叶子爹爹又回了,还带着两个人,破衣烂衫的,腰间缠着树藤。相同的是,都戴着八角帽,帽子上都绣了用布做的红五星。 回来了。娘说。 嗯,叶子睡着了?爹爹问。 嗯,我给你们做着吃一点,看把你们冻的。 他们低沉的声音,还是吵醒了稻草中睡着的叶子。几年来,爹爹总是深更半夜回家,多半是拿粮食。 娘揭开锅盖,上了几瓢水,在灶下

14、把着了火。再扳开地窖,舀出一碗米。 一个长个子走过去,拿过娘刚要下锅的米碗,从屁股后面摘下一个袋子,倒进去。回头冲娘笑笑:嫂子,谢你了,这粮食,还是存下吧,随便给我们吃点东西,就行了。说完,长个子把灶台上的一把野菜倒进了锅里,那野菜是娘白天带叶子去挖的。 一会,香香的野菜味道弥漫了整个草棚,叶子听到父亲他们滋滋响地吃,馋得吐口水。这几年,家里产的粮食都被爹爹拿走了,就是野菜叶子也没有饱餐过。 趁爹爹他们吃的空隙里,娘拿出针线帮他们缝补起破衣来。娘像怕人看到光亮一样,把豆油灯放在灶门口,借着微光做。 爹爹他们出门的时候,拿走了地窖里的所有可以吃的东西。长个子临出门时,又折回来,走向叶子,她连忙闭

15、上眼。长个子用粗糙的手摸了摸叶子的脸,带着愧意说:孩子,苦了你啊。说着,就解开了袋口,也不听爹爹还有娘的劝阻,硬是从中捧出了几捧粮食。并说:不能让孩子饿着啊,以后解放了,还得靠他们建设新中国哩。 叶子不晓得爹爹他们在外干啥,也不晓得爹爹他们为什么连吃的也没有,她只知道爹爹他们,总是三更回,半夜走。每一次回,爹爹总是都要带走家里好多东西,或者是粮食,或者是衣物。但,叶子通过爹爹他们和娘的对话,偷偷地听到,村子里的大恶霸地主是他们打死的。活该,报应。大恶霸霸占了好多人的田地,还逼死了村子里的几个穷人能够打死穷人恨的人的人,能够打死没人敢惹的人的人,就是好人! 第二天,娘把长个子留下的几捧稻谷,研成米粉,想单独为叶子打一个糊糊汤,叶子硬是把米粉存下了,她想,就是饿死,也要把粮食留给爹爹他们吃,吃饱了,好打穷人恨的人。并坚持和娘吃着野菜,在娘面前,她还吃得格外香。 吃完野菜,叶子就有劲,就天天陪同娘存粮食。白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